从一朵花爱起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从一朵花爱起

    让一个诗人在我们心目中活着的,往往不是大节,而是细处。春天的时候,你脱口而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僧志南句),你会赞叹这两句诗的细腻鲜活,却不惦记作者是腐败朝廷的鹰犬还是世外的高人。

    自从《赠卫八处士》让杜甫在我心目中走下神坛,我开始断断续续重读杜甫。渐渐地,我发现了杜甫的可爱之处。是的,他是个仁厚心肠的人,对天下苍生,对妻子,对儿女,对朋友,对邻居,都怀着那样真挚的爱,那样深切的怜惜,当得起“肠热心清,圣德之至”的评价。是的,他也是个对人生无比眷恋,从不绝望的人,那种痛苦的深情,使他像一个单恋的恋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对美敏感、细致的人。只要生活让他得到一刻安宁,他的眼睛就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美,哪怕只是断片,哪怕非常细小。

    他是多么喜欢花草啊。在成都的草堂,他写下了“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而绿红鲜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更将色彩放在开头,醒目异常,一个“绽”字一个“肥”字何等鲜活。

    所到之处,简直满眼是花,处处花香:“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因为惜花,难免伤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他抗议折损花木的行为:“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底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虽然婉转,还是非常心疼。

    集中体现他一片爱花心肠的,当数《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中一首是这样的:“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面对满树盛开、娇艳动人的桃花,白发苍苍的杜甫居然产生了一个孩子气的问题:到底要爱深红色的,还是要爱浅红色的呢?

    另一首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茂盛浓密的花朵,那被压得低垂下来的枝条,那时时飞舞的蝴蝶,那客来正好啼鸣的黄莺,组成了一幅动感迷人的春日画卷,蕴含着无限欣喜之情。

    最见爱花之情的可能是这首:“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第一句诗解释自己是爱惜流年时光,不是仅仅爱花爱得要死(其实恰恰证明爱花爱得非比寻常)。后面两句,说花一旦盛开就会纷纷凋落,所以还没开的可要商量斟酌着慢慢地开啊。这两句是他对花爱怜的叮嘱,他甚至觉得花苞们懂得“商量”,这里的花不但解语,简直是一群机灵乖巧的小精灵。

    这种对花花草草的热爱,在我看来,不但无损他对国对民的大爱,而且正是对一花一叶的爱,使得他对祖国、对百姓的爱更有血有肉、更可触摸。

    同样地,我最喜欢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也不是他的“铁马秋风大散关”那种带一点虚夸的豪放之语(我对诗人们的政治军事才能大多存疑,何况陆游堂堂七尺男儿连心爱的妻子都保不住,谈何保家卫国),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智慧,而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清新明丽,在这样带着雨意花香的句子里,我感觉到了他对生活中的诗意美的敏感和热爱,仅仅出于不能容忍这样的美遭到破坏、践踏,他也会是爱国的。

    至少在人类可以预见的将来,爱国总是一种可贵的情感。以往一说爱国往往就是神圣领土,就是上下五千年,其实日常生活不必如此“宏大叙事”,爱祖国,不妨从一朵花爱起,不论她是开在唐诗里,还是就开在你的脚下。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从一朵花爱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从一朵花爱起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