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让人长叹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美得让人长叹

    看到关于电影《特洛伊》的评论,想起了“美貌”这回事。当今之世,真的是“美色当道”。“惊艳”、“美艳”、“美女”、“花样男儿”、“美男”等字样铺天盖地,连带着有了“美貌经济”,甚至有了“只有漂亮者才能生存”的惊人之论。且慢切齿世风日下,痛骂人心不古。先来看看古人在美貌之前如何自处?

    不能不说到汉武帝和他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虽然不是“宛转蛾眉马前死”,但也早早仙逝,留下对她不能忘怀的武帝。《汉书·外戚传》记载:“夫人早卒,方士齐少翁言能置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帏帐,令帝居帐中,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不得就视,帝愈悲感,为作诗。”于是有了《李夫人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齐少翁的“招仙术”其实就是皮影。不能靠近的影子怎能安慰失去心爱美人的伤痛?于是武帝又写下了《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生尘。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无情不似多情苦,而那位李夫人,应该是美得令人长叹的吧。

    有个成语形容美貌,叫作“倾国倾城”,有一首诗正道着其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可见古人对美貌的杀伤力早有洞察,但是当这种美貌达到极为稀有程度(类似于今天的某种储量极少而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时,还是愿意为之付出很大代价。这首诗的作者李延年,也是汉武帝时人,知音律,善歌舞,他对武帝唱了这首诗,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妹妹推荐给武帝。《古诗源》中,这首诗的后面沈德潜先狠狠批评了他“欲进女弟,而先为此歌,倡优下贱之技也”。沈德潜的愤怒大可不必,如果皇帝不喜欢美女,那么李延年唱到吐血身亡也是枉然,既然皇帝喜欢佳人,李延年对症下药顺水推舟而已,虽与高尚毫不沾边,也谈不上多丑恶下贱。

    但是沈德潜后面的话很有意思,也有见地:“然写情自深。古来破家亡国,何必皆庸愚主耶?”承认了这首诗的艺术成就。这首诗对美人的赞美可谓登峰造极,其刻画手法却相当巧妙,不正写美人相貌风姿——那是最难写的,而写美貌可以造成的后果,再写旁人明明知道这种后果,还是不能割舍,更衬出美人美到了何等地步。那被迷被误的心甘情愿,千古之后的人除了一声长叹,又能说什么呢?说了不怕被冷冷回一声“干卿底事”么?

    每次读李延年的这首诗,我都会想:那是什么样的美人啊,明知道会倾国倾城还是想拥有她?也许就像面对碧清透蓝的水会想投身沉溺、面对云霞缭绕的山谷会想纵身跃下那样,面对世间少有的绝美,人会有自我毁灭的冲动?

    《荷马史诗》中,当特洛伊老一辈的首领看到引起多年战争、导致无数战船与勇士灰飞烟灭的海伦时,他们发出了惊叹:“好一个美人!难怪特洛伊人为她愿意承受经年的战争!谁能责备他们呢?”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红颜祸水”、“美人妖孽”的论调显然是大异其趣的。只有“佳人难再得”这种主流之外的声音与之合拍。

    重视美貌,不是当代的流行病,而是古已有之的“人性的弱点”。不过如今整容风行,若再有能够引起战争的美女出现,恐怕要先考证一下她是天生丽质还是人造赝品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美得让人长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美得让人长叹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