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称赞了对电影的批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毛泽东称赞了对电影的批评

    于是,在《文汇报》上开展了关于电影问题的“大鸣大放”。

    女演员上官云珠发表文章说:

    “一个演员,顾名思义,自然不能离开银幕和舞台。演员的生命之花,一旦离开了培育它的园地,就会枯萎。但是我们厂的绝大多数的演员,尤其是女演员们,在七年中就偏偏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中有七年之久只在银幕上露过一个镜头,或只在舞台上演出过一两次戏的。老演员们感到力无处使,在业务上一年一年的荒疏,青年演员们还是原地没有动,学了七年理论却没有实践的机会,自己怀疑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演戏呢?心里一片空白,每个演员被搁置得快要生锈了!”

    导演陈鲤庭提出:“导演应该是影片生产的中心环节。”

    导演孙瑜要求尊重观众,尊重导演,尊重艺术。他说:“今天的观众在走进戏院的时候是以主人公的姿态走进去的。他们不能容忍乏味的公式化和概念化、没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我们不能不尊重他们。他们要政治,但不要政治口号。”

    导演吴永刚在文章中指出:“政论不能代替艺术。人们花了时间和金钱,但是得到的不是艺术的欣赏,却是像在听一个报告,读一篇政论,这样的电影怎么能使广大观众接受呢!”

    作家老舍发表了《教教电影》一文,尖锐地指出:

    “今天,人民真是如饥如渴地需要电影,可是好电影片却寥若晨星,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作家的作品是不是得到了尊重呢?恐怕不是。对他们所写的剧本,似乎人人有权修改,个个显出优越。一稿到来,大家动手,大改特改……经过大拆大卸的修改之后,那些好处即连根拔掉:原来若有四成艺术性,到后来连一成也找不着了。”

    讨论进行了两个多月,《文汇报》发表了近五十篇文章。这时,需要发表一篇有分量的、总结性的文章。找谁写呢?

    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那位坐在红墙里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负责电影的钟惦棐。

    于是,《文汇报》副总编唐海和驻京记者姚芳藻一起前去拜访钟惦棐,向他约稿,请他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钟惦棐呢?他一直关心着《文汇报》上开展的这场大讨论,读了每一篇讨论文章。不过,他只答应以《文艺报》评论员的名义,写一篇评论文章,在《文艺报》上发表。因为他当时任《文艺报》编委兼艺术部主任,所以觉得在《文艺报》上发表为好。

    钟惦棐的评论文章写出来了,题为《电影的锣鼓》。《文汇报》社知道了,建议此文由《文汇报》和《文艺报》同时发表。钟惦棐答应了。于是“电影的锣鼓”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文汇报》和第二十三期《文艺报》同时敲响。

    《电影的锣鼓》在一九五七年是一篇影响不亚于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的文章。现摘录于下:

    电影的锣鼓先从上海方面敲起来,是有道理的。这里是我国电影的发样之地和我国着名电影艺术家的汇集之区。经过七年的岁月足以辨明,电影——这一群众性最广泛的艺术,究竟该怎样才是。按照过去的经验,无疑应该丢掉一些东西,但亦需要保留一些东西,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影与观众的联系,丢掉这个,便丢掉了一切……

    上海《文汇报》在十一月份发表的二十四篇文章,就问题的性质看,可分作两类:一是属于电影的组织领导的,即以行政的方式领导创作,以机关的方式领导生产;一是属于电影的思想领导的,这便是中国电影的传统问题,题材偏狭问题,与所谓“导演中心”等问题。

    ……我们有许多领导人对列宁所说的:“电影是教育群众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理解得很不正确。因为它重要,深怕它搞不好,也就出现了像《祝福》电影中鲁四老爷教阿牛描红的情景。关心过多,也就往往变成干涉过多。

    ……目前有许多经验的电影艺术家不能充分发挥出创作上的潜力,而只能唯唯听命于行政负责人员的指挥,尚未进入创作,已经畏首畏尾,如何谈得到电影艺术的创造?没有创造,如何谈得到电影事业的繁荣!

    艺术创作必须保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艺术家的风格,而不是“磨平”它。所谓“导演中心”,乃是指为了克服当前导演在摄制组工作时感觉婆婆过多而且过严,某些艺术描写的细节都要遭受干涉的情景而言。祥林嫂手中的鱼掉不掉?何时掉?这完全是创作人员,首先是导演自己的事。如果这样事都须由行政决定,要导演干什么?……

    电影的“锣鼓”声,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毛泽东对于《文汇报》上的这场讨论,最初是持肯定、鼓励的态度。一九五七年三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出版界的着名人士时,曾对《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说了这么一番话:

    “这次对电影的批评,很有益。但是电影局开门不够,他们的文章有肯定一切的倾向。人家一批评又把门关得死死的,我看大多数批评文章提出的问题,对于改革我们的电影是很有益的。现在的电影,我就不喜欢看。当然也有好的,不要否定一切。批评凡是符合事实的,电影局必须接受,否则电影工作不能改进。你们报上(指《文汇报》)发表的文章第一个时期批评的多,第二个时期肯定的多,现在可以组织文章,把它们统一起来,好的肯定,不好的批评,电影局不理是不对的。这次争论暴露了问题,对电影局和写文章的都有好处。”①

    毛泽东的这一番话,自然使《文汇报》社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毛泽东称赞了对电影的批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毛泽东称赞了对电影的批评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