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张海迪——自强不息 鼓舞人心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50、张海迪——自强不息 鼓舞人心

    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5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聊城市莘县农村,她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语著作。多年来,张海迪在坚持学习和创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人,还极大地鼓舞了当代青年人。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学习张海迪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从5岁起就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并给村里的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二、张海迪的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50、张海迪——自强不息 鼓舞人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50、张海迪——自强不息 鼓舞人心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