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共合作,贺怡回到党的怀抱,在油山为陈毅开刀化险为夷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卜谷 本章:八、国共合作,贺怡回到党的怀抱,在油山为陈毅开刀化险为夷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7月15日,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

    南方游击战争终于熬过了最艰难困苦的阶段。

    1937年9月21日上午,赣州中华大旅社。

    一位村姑打扮的女人,由王贤选、何三苟等人陪同,穿厅而入,走进客房。

    她摘下花布头巾,竟然是贺怡。项英、陈毅眼睛一亮,赶紧上前,一人握住她一只手。此时,三人心潮汹涌,百感交集,贺怡喉头一哽,泪水涌流,随即放声痛哭,哭得双肩耸动,泣不成声。

    项英、陈毅都是千辛万苦,死里逃生出来的人,岂能不理解她的心情,想劝慰两句,却抑不住双泪迸流。倒是一旁的王贤选、何三苟坐立不安,不停地干咳几声。

    还是陈毅先反应过来,抚着贺怡颤抖的肩膀,说:“贺怡,这三年你很不容易呀,毛泽覃同志的牺牲对你打击很大,但是你挺住了。在对敌斗争中,你表现得很坚强,现在,我们都回到了党的怀抱,应该高兴……”项英拉过来几把竹椅子:“来来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贺怡在中华大旅社住了两天,除汇报赣州地下党的工作外,还见到杨尚奎和方志敏的遗孀缪敏等人,交谈彼此别后情景。9月24日,项英前往南昌,会见八路军驻昌办事处代表顾建业;致电叶剑英、毛泽东,汇报了南方游击战争情况,恢复了党的直接领导;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贺怡则随陈毅前往油山,开展南方各游击队改编的工作。

    没想到,在油山期间,竟发生了一件奇闻――“贺怡为陈毅开刀治病”,这奇闻在游击队广为传颂。

    油山,是信丰县第一高山。山势雄峻,峰高林密。为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是贺怡心仪已久的地方,正想乘此机会到处走走。

    陈毅知道:贺怡好说好动,办事干脆利落,泼辣直爽。只是,油山毒蛇太多,万一让蛇咬一口就麻烦了。所以,一路上都讲述油山的故事。告诉贺怡:油山只有土屋、草棚,饮食、居住环境非常艰苦。还特别交待,晚上要小心,防止虫叮蛇咬。

    贺怡胆大,却很怕蛇,不由吃了一惊,问:“晚上,蛇也出来活动?”“白天、晚上都有蛇,过去,我们经常晚上出去捉蛇。”陈毅见贺怡害怕,有点得意,并背诵了自己写的那首《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地忙。捉蛇二更长……”这一说,贺怡到了油山后,果然老实了许多,不敢乱跑乱窜。

    没想到,陈毅自己睡觉时,却被山蚊咬了一口。

    经年累月,野人般生活在穷山绝岭,蚊叮虫咬,是家常便饭的事,陈毅对此并不在意。但,气候已经转凉,活跃的山蚊都是又大又毒。果然,几天后,蚊叮处红肿化脓了,又数日,竟发展为一个大痈,陈毅的一条腿,肿得像个小水桶粗,火烧火燎,昼夜疼痛,身体也开始高烧不退。

    三年游击战争,出生入死,什么考验都过来了,陈毅是何等坚强之人。可是,发高烧烧得迷迷糊糊时,他也时而发出呻吟。

    卫生员被找来了,一见这病状就说:“糟糕,糟糕,问题严重!”原来,这种痈毒十分厉害,搞不好,痈毒会感染血液,引发败血症,就有生命危险。

    同志们都很着急,叫卫生员:“医生,你快点治疗呀!”卫生员也慌了,说:“怎么治,又不能挤压,搞不好更会感染。这肯定要动手术,哪来的刀,怎么消毒,什么设备都没有。再说,我也没学过开刀呀!”如此一说,大家只有大眼瞪小眼。那时,油山哪有什么医生,卫生员只是叫叫而已,其实也就是一般的战士。他只知道问题严重,平时,给战士们涂抹点药水,贴块膏药,擦擦伤痛还可以,开刀的事,连见也没见过。

    这时,陈毅被痛醒了。一听此言,也有点着急,说:“开刀怎么会没有刀呢,就用杀人的匕首,在火上烤烤不就消毒了。”大家一听,很有道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谁也不敢向前,当这“二楞子”。

    “那就我来试试”贺怡一看,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上,自己来当这二楞子吧。大家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小姨子,肯定身手不凡,便七手八脚帮忙生火、烧水,还找来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贺怡试了试匕首的口锋,很利,对着火苗上烤了起来,烤得有点发红,就直奔陈毅而来。

    躺在床上的陈毅吓了一跳,忙坐起来问:“哎哎,你会不会呀?”“以前没搞过,不就是割一刀吗。”贺怡原先护理过毛泽覃,懂是懂一些医学常识,要说会开刀,那确实不会。她实打实地说:“躺下吧!”这下,满屋子人都傻了眼:“原来,她也不会呀!”陈毅略微犹豫,躺下。说:“来吧,大不了是个死。”不过,后半句话没有说出口来。

    由于化脓,痈疮上的皮肤已经很薄,匕首过处,一道轻烟,脓血涌出。不一会儿,竟流了一盆,又腥又臭。眼看刀口内还有脓,因为怕感染,却不敢挤压。

    怎么办呢?贺怡看看大家,大家也正看着她。她又看看陈毅,因没有打麻药,陈毅双目紧闭,牙齿咬得格格响,汗如雨下,正凭着毅力与疼痛硬挺。

    贺怡心中一热,来不及多想,端起身旁装着盐开水的竹筒子,猛喝一口,漱起口来。大家正莫名其妙,只见她俯下身子,嘴巴竟贴在伤口上了。人们没看懂怎么回事,贺怡转身吐了一大口脓血,又俯身对着痈疮吸起来,吐掉,又吸,又吐……大家都惊呆了:世上哪见过这样的医生,这样的疗法!陈毅睁眼一看,也惊呆了,看着看着,又用力把眼睛闭上。这位枪林弹雨数十年,流血不流泪的名将,此时,止不住的泪水,顺着面颊,汩汩地流淌。战友情谊,山高水长呀。这时,挤满了游击队员的茅屋里,静得没有一点动响,只有贺怡的吸吮和泪水落地的“叭答”声。

    数日后,伤势日愈痊愈,陈毅带领油山、北山的游击队,来到池江集结,开始了集训、改编。

    池江,是大余县一个重镇。分别三年之久,贺怡与哥哥贺敏学在这里相见。

    根据中央决定,贺敏学任抗日义勇军驻赣南办事处主任(地点设在池江)。整训期间,兄妹常聚汇一块,倾诉分别后的情形。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武汉迁移南昌。贺怡与缪敏一同经赣州、兴国,前往吉安,在兴国县梅家祠,秘密召开地下党的工作会议。布置工作,再次与蔡福兰见面,并派蔡福兰潜往小龙钨矿开裁缝店,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与贺怡单线联系。

    到达吉安,贺怡与危秀英同住一屋,任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统战部部长(后改任民运部部长)。危秀英由延安中央党校分配而来,任通讯处组织部长。贺怡是风风火火的性格,吉安,又是她的老根据地,一来就深入到吉安、吉水、永丰、东固等县发动群众,恢复、建立党组织,才几个月,就打开了工作局面。

    3个月后,她被调往中共东南分局工作。翌年春,东南分局派她到广东省委,任妇女部部长。

    行前,她往赣州看望父母,并将3岁的贺麓成接回,寄养在永新老家花河村贺调元家。贺调元是地主,家境较为富裕,贺麓成生活安定,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对自己的身世浑然不知。5个月后,贺怡的父亲贺焕文,突然病故于赣州,享年68岁。其坟现在湖边乡岗边村黄土陂村小组。每年,由贺焕文生前所认契子方世信祭扫。

    2002年清明时节,笔者专程拜谒了贺焕文之墓。

    在一路气派华丽的坟茔间寻找,那最简陋、寒碜者,即属贺焕文。一块紫砂岩石代为碑,上刻有“永新县贺焕文老先生”。对比那些豪华的坟墓,愈发形成极大的反差。

    这时,恰遇贺焕文生前所认契子方世信。当年方系十岁小雏,现已是67岁的白发人。方世信说:“解放后,贺焕文的子女贺敏学(福建省副省长)、贺怡先后来过这里,并没有要求重建坟墓。1958年人民公社平坟,我闻讯去捡‘金’(尸骨等),用棕叶包骨,请了风水,重埋于此地,墓碑照旧。后贺敏学来过,给130元重结墓面,坟上打了土拱。”笔者拔去坟面的野草,沉默哀悼、辞别,几十步外回望,坟墓已隐入一片苍茫大地。

    当然,贺焕文并不知道,他死后不久,革命形势好转,温吐秀离开赣州,由组织上派人辗转送到延安。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军留下的女人们》,方便以后阅读红军留下的女人们八、国共合作,贺怡回到党的怀抱,在油山为陈毅开刀化险为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军留下的女人们八、国共合作,贺怡回到党的怀抱,在油山为陈毅开刀化险为夷并对红军留下的女人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