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本章:“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毛泽东在陕北读书,当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深入地系统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让他的同志们也掌握思想武器。

    抗战初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郭化若曾回忆道:“有一次我去毛主席办公室内,看到桌面上放着一本《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我翻开一看,天头和其他空白处都有墨笔小字的旁批,内容全是中国革命中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这使我初步理解到毛主席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的问题,并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水平上来充实和发展马列主义。”

    毛泽东发奋读书后产生的第一个哲学成果,就是《实践论》、《矛盾论》。

    “两论”深刻地阐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出色地发挥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并提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思想。

    “两论”是两篇伟大的哲学著作,但它又不是纯粹的思辨哲学。在两篇著作中,毛泽东以中国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历史经验为分析对象,从中分析哲学问题。他从中国革命各个阶段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各个阶段的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为例证,来研究事物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别性;强调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原理以及关于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论证。

    “两论”对党内出现过的主观主义错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毛泽东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指出,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为了形象地说明,毛泽东用了比喻。他说:

    历史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向前推进了,他们的认识仍停留在原阶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实践,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全都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至于“左”倾冒险主义者,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左”倾教条主义者则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绝对化、凝固化和公式化,把千差万别的事物看成毫无区别的绝对同一的东西,用一种固定不变的公式去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这些错误倾向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毛泽东还指出“左”右倾机会主义者割裂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右倾机会主义者只要联合不要斗争;“左”倾机会主义者只要斗争不要联合。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是导致投降主义,就是关门主义。“两论”中,毛泽东正确地阐述了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并通过论述这些哲学范畴达到了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当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提供了哲学依据。

    毛泽东写作“两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践问题,为了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很好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同时教育全党掌握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学会在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为此,毛泽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把深奥的哲学理论跟人们关心的政治、社会、科学、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阐述,使人们容易理解。

    1937年4月至抗战爆发的3个多月时间内,毛泽东花了100多个小时给抗大学员讲授《辩证唯物论》(《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其中的部分),他经常把枯燥难懂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一次,毛泽东给学员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他说:“唯物主义就是从实际出发,老老实实按实际情况办事。路是要走的,人要吃饭,炮子是可以打死人的,这是普通常识。

    “可是‘左’倾机会主义者是主观主义,他们就不懂得这些,好像路是不要人走就可以到的,人可以不吃饭,炮子不会打死人,搞盲目冒险。这不是革命,是葬送革命。我们有些同志,对情况不加分析研究,人家一鼓励就来劲,结果事与愿违,成了一个鲁莽家,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不要当乱撞乱碰的鲁莽家,而要作一个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这启发了大家思考、讨论,从此,“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成了学员们的座右铭。

    又一次,毛泽东给抗大学员讲《矛盾论》。为了让大家了解“矛盾”这个词,毛泽东打了个比方:“矛盾就是‘打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打架,你要战胜我,我要战胜你,互相斗争,这就是事物的矛盾。”

    正讲着,瓦匠在房顶上开始修房,“叮叮当当”敲个不停。毛泽东望了一下,随即就说:“我们和瓦匠也在打架,我们上课需要安静的环境,他却在房顶上敲打,我们要上课,他要工作,这就发生了矛盾。”

    毛泽东接着讲:“一个人脑子里有两种思想,也在经常打架……”

    这样引伸开去,听课的学员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能对这些哲学的基本问题豁然开朗,并联系实际,认识党的发展历史、经验教训,受到深刻的教育。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毛泽东:“毛主席使普遍的真理具体化,实现在中国土壤上的时候,并不是定出办法来就算了,不管大家懂不懂,接受不接受,说做就由几个人抓主地去做”,而是“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有时候要经过等待的过程”,“使这个真理为大家接受,变成了力量”。

    当广大的党员都掌握了真理时,那么这个党也就成熟了。此时的毛泽东就如西方神话中那个盗取圣火造福人类的宙斯,正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圣火,传播这团真理圣火。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色大本营·延安》,方便以后阅读红色大本营·延安“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色大本营·延安“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并对红色大本营·延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