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的一家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胡乔木的一家

    胡乔木去世后近一个月——10月26日,遵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他曾多年工作、生活过的延安地区。

    后事已毕,亲属们渐渐从哀痛的阴影中走出来,答应接受笔者的?访。我从上海前来北京,步入胡宅,来到胡乔木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胡乔木的巨幅彩色照片,上面披着黄、黑两色纱布。这张照片原是胡乔木和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合影,强烈的逆光勾出鲜明的轮廓,胡乔木穿一件普通的笳克衫,露出方格衬衫领子,面带笑容——他生前喜欢这张照片,也就从中把他放大,作为“标准照”。

    胡乔木的遗照下,放着他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他的办公桌仍保持原样,笔筒里插着一大把毛笔,旁边是三瓶墨水,一大叠文件,一望而知是“笔杆子”伏案劳形的所在。

    他的夫人以及女儿、儿子跟我聊着,追溯那消逝的岁月。夫人满头飞霜,但双眉尚黑,她和他一起从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从时代的风风雨雨中走过来。她叫谷羽,常被人误写为“谷雨”,其实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她原姓李、名桂英。据她说,“谷羽”这名字,是她跟胡乔木结婚时,胡乔木为她取的。我问起了“谷羽”的含义,由此又引出了“乔木”的来历……

    其实,胡乔木本名胡鼎新,“乔木”是他的笔名。据,这笔名取自《诗经·小雅·伐木》中: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高也。乔木,亦即高大、挺直之树。

    类似的话,还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至于“谷羽”的出典,就是把“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鸟。羽即鸟。这样,胡乔木也就给妻子改名“谷羽”。夫妇之名,皆出于“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句之中,可谓“秀才本色”。

    不过,胡乔木给孩子取名,却是“大白话”:

    长女曰“胜利”,生下她时盼望抗日战争的胜利;

    长子曰“幸福”,希冀在胜利之后过着幸福生活;

    次子曰“和平”,企望世界和平。

    1963年夏日,胡乔木带三个孩子来到中南海游泳池,跟毛泽东一起游泳。

    毛泽东问起了三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加以一番“评论”:

    “‘胜利’当然很好,‘幸福’也不错,只是‘和平’不‘和平’!”

    毛泽东随口而出的戏言,使“和平”心中不安。回家之后,这孩子宣?自己不再叫“和平”,而是改名“海泳”——取自“中南海泳池”,以纪念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说的那番话。

    此后,“胜利”学弟弟,也自己改名——虽说毛泽东说“‘胜利’当然很好”。她改名“木英”,“木”取自胡乔木,“英”取自李桂英(母亲本名)。

    “幸福”步“胜利”的后尘,自己改名“石英”。

    如此这般,我在跟胡乔木家属交谈之初,弄清了他们一家名字的来历——只是那位“游泳”没有参加谈话,他在“文革”中不幸去世。

    女儿胡木英曾经这样回忆父亲胡乔木:

    印象之一:父亲总趴在办公桌前,写呀、写呀,似乎永无休止的时候。从我刚有记忆,在延安的窑洞里,父亲穿着厚厚大大的灰色棉衣,坐在小方桌的煤油灯下,桌下放着炭火盆,他就在那里写着;进北京城后,坐在长方形办公桌的电灯座灯前,他在写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要人扶他半靠着坐起,伏在我们支在他面前的玻璃板上,颤颤抖抖地写出了向巴金祝寿的贺电,虽然他记错了日期……他一生到底写了多少文字,恐怕无法计算得出来了。

    印象之二:父亲在不停地看书、看报、看杂志、看文件、看稿件……似乎只要是文字的东西都有无穷的兴趣,甚至公园里的说明牌,他也会认真仔细的看,并指出中间的错别字、丢字或错误的标点;在书店的书架前更是挪不动脚步,恨不能把感兴趣的书都翻看一遍。他一生到底看了多少文字,恐怕也无法统计得出来了。最令人惊异的是,他看过这些东西都能久久保存在他的大脑记忆库里。

    印象之三:父亲不爱聊天,爱思考。我们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是他休息的时候。这时的他,不是在考问我们某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就是在答复我们的问题:这是什么花、草、树、鸟,那是哪首古诗里的名句。如果这时他不说话,那就是他在想、在思考。虽然我们就在他身旁,却好象不存在一样。就是他病卧在医院病床的最后日子里,他也还在思考着中国的改革之路问题。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胡乔木的一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胡乔木的一家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