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的梦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廷职 本章:金融家的梦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作为第一大股东却没有当选董事,这个结果会让人忍不住要发问:民生银行选举董事的依据是什么?

    刘永好正是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机会,发展有限的多元化。在继续围绕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前提下,在化工业、金融等方面投资是完全可以的。

    这新一届民生银行董事会由17名人员构成,其中股东董事9名,包括: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王玉贵、陈建、黄晞、史玉柱、王航、王军辉;独立董事5名,包括:高尚全、张克、王联章、王松奇、梁金泉;执行董事3名,包括:董文标、洪崎、梁玉堂。19人中有14名是上一届董事会的成员。

    中国饲料产业在渡过最初的黄金时代后,于1990年代后期进入了过渡竞争期,销售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稀释,作为饲料业的龙头企业,刘永好在1995年后就开始为公司思考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到2001年5月,刘永好在民生银行的持股达到1.38亿股,占9.99%。对此,刘永好说:“今后,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增持民生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很看重民生银行,希望它能走得更好。”

    这迫使刘永好加快了动作。在随后的三天,上市公司“新希望”即公告:拟用自有资金2733.64万元,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财务开发公司持有的中国民生银行股权1502万股,这样新希望对民生银行的持股达13802万股,占9.99%,力保第一大股东地位。

    从1999年10月开始,新希望就开始酝酿科技板块,正好四川科讯多媒体公司35岁的总经理高岩给刘永好写信,想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基金。刘永好很快给了回应,结果双方一拍即合。2000年4月,科讯正式投入新希望怀抱。

    自民生银行上市6年来,东方集团、泛海控股与新希望的持股比例从来都分别相差不超过1%。两者加起来便超过新希望和南方希望的持股总和。只要有东方集团和泛海控股两家联手,在“话语权”上就有望压倒“希望系”直接控制的股份。

    当刘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胡润百富榜”首富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包括国际社会都震惊了——他们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做饲料的企业家怎么有如此能量,如同企业名字“希望”一样富有活力?

    3.资本暗战:意外出局董事会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产品投资者要变成产业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这就需要庞大的金融资本来做后盾。数据证明:全球贸易总额的97.5%是金融资本交易,而产品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

    创业当初没有钱,需要银行的支持,可银行不给贷款。刘永好因为有缺乏资金的痛苦经历,主要靠自己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对银行依赖度比较低,对银行有依靠又不依靠,刘永好认为:把银行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并不明智。

    关于民生银行,还有一段趣话。刘永好兄弟创业初期,由于没有资金,找银行贷款1000元,银行不肯贷给他们。刘永好的贷款额为零,因为银行不愿对他这样以饲料和养殖为主业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刘永好从银行没贷到一分钱,有人就戏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之后,刘永好就要捣腾出一个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抢饭碗。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占大股的民生银行,刘永好也没有去贷过一分钱。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去运用,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为所欲为,那又变成了冒险。审时度势,正确地运用手中的资源,才是英明的人应该做的事。对于刘永好来说,左手握着的是政治资源,右手捏着的是企业资源,不该做的事情,他一件都不会去做,该做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做到,这才是中国企业界里的“大智慧”。

    解决了农业主业发展需要的厂房之后,资金问题作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就凸显出来。于是经营银行的念头盘绕在刘永好心头久久不去。中国民生银行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刘永好的多元化道路基本铺建完毕。

    下午3点,最受关注的新股东董事结果显现。新一届董事会中,上届董事会中的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陈建等4位股东留任董事,6月27日提出辞去第三届监事会监事及副监事长职务的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改任董事,新当选的股东董事包括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哈尔滨岁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邢继军以及原出自人民银行的南方希望副总裁王航、淡马锡高级总监的苏庆赞。

    刘永好作为董事会换届选举小组的副组长,上午时还在主持股东大会,显然,他对这个结果并不知情,也没有任何的预感。下午,当他出现在选举现场,隐隐感到交流气氛有些异常。投票结果是,虽然中小股民选刘永好的比较多,被唱票的最多,但总票数却排在倒数第三。

    2001年底,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在北京录制关于富豪榜的节目,刘永好作为嘉宾出席。他率真的脾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当主持人崔永元问到刘永好当上首富的感觉时,他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我很高兴当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机会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早在1993年,刘永好作为政协提案人第一发起者,召集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希望能够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先生把成立民生银行作为任内一件大事来抓。

    2001年,民生银行(600016)挂牌上市。在民生银行5年的发展历程中,刘永好及其家族坚持不懈地收购着民生银行的股份,共持股比例占到了民生银行股份的17%。民生银行的上市使新希望集团的产业发展具有强劲的金融背景,受到了业界普遍的关注。

    4.重返董事会

    2000年4月,新希望集团与成化、国际金融公司(IFC)组建华融化工,正式进军化工产业。此后不久,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成都湔江化工厂刚被法院宣告破产。厂长陈进为了安置数百名职工,希望找个大老板收购,于是悄悄派人给新希望送去了兼并方案。

    上届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因年满60岁宣布退休而告别民生银行。由民生银行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洪崎将接替行长一职。

    在民生银行正式挂牌的第十个年头里,张宏伟和卢志强终于联手进军董事会要职,成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的左膀右臂。代替刘永好的,就是泛海控股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占大股的民生银行,刘永好也没有去贷过一分钱。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去运用,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为所欲为,那又变成了冒险。审时度势,正确地运用手中的资源,才是英明的人应该做的事。对于刘永好来说,左手握着的是政治资源,右手捏着的是企业资源,不该做的事情,他一件都不会去做,该做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做到,这才是中国企业界里的“大智慧”。

    刘永好是第一个欣然接受首富头衔并声称自己是个阳光富豪的中国企业家。新希望集团从一家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的蹒跚步伐,刘永好发家的方式也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实业兴国”这一理念。

    通过股权加现金的方式对这两家公司的重组后,科讯资本金估计将达5000万元左右。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三次重组之后的四川科讯,其资本将增长至此前的10倍。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刘永好,在进军银行业大获全胜后,更坚定了走资本运作道路的决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以前经营产品一分钱一分钱地挣,经营品牌是一毛钱一毛钱地挣,而资本运营可以一块钱一块钱地挣。”

    从1999年5月起,刘永好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动用资金1.86亿元,打败与他同台竞争的是东方集团张宏伟、万向集团鲁冠球,以及万通集团冯仑,完成了对民生银行一些股份的收购,持股量达到1.38亿股,成为占股比为9.99%的第一大股东。

    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原因是多方面的。

    刘永好认为:私营企业虽然得到国家的认同,受到保护和支持,但发展初期,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国有企业支持多,对私营企业支持相对少。信用贷款的条件非常苛刻,或者干脆不给。私营企业要有自己的融资手段,可以通过股权或者别的什么来支持。倘若你一点基础都没有,那么谁也不敢借钱给你,世上没有白用钱,借钱总是要还的。

    刘永好这样认为:“我们所说的多元化是一种‘有限多元’,是在立足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和管理框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的多元。在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好、做精、做专、做大,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

    从民生银行成立之始,民生银行的股权就较为分散,主要股东被民间私下划分为“希望系”、“东方系”和“泛海系”。刘永好在三任副董事长的任期内,“希望系”曾不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最多时曾持有17%的股份。2000年11月,民生银行上市后,新希望持股被稀释为11.7%左右。但是在2005年年末,刘永好却闪电减持民生银行。

    2000年11月27日,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1.80元的发行价发35000万股A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共筹集40.88亿元。民生银行开业四年来,实现利润11.61亿元,资产总额增长34.22倍。新希望获得27898万元的资本增值。

    但是企业也不能只埋头苦干,还需要抬头向前看。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都会有一些新的创富机会,有能力把握住这些机会,为什么不去做呢?

    刘永好在新希望董事总经理、华融化工董事长黄代云、副董事长王良骥陪同下,微服私访湔化。此行未惊动厂方,也躲过了彭州的官员,甚至连车间也未进,只在厂区转了半个多小时,刘永好主要是看闲置的土地。他发现湔化是个“意外惊喜”,因为这大片的厂区可以建设年产2万吨烧碱、3万吨高纯度氢氧化钾及高附加值的氯副产品。正是这次刘永好等人的微服私访,奠定了湔化的变局。事后,刘永好派出10多人的班子对湔化进行评估摸底。

    2.资本运作

    “2500万元。”

    因此,可以说,一直以农业为主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刘永好因手握充沛现金,这些资金便成为他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的重要筹码。

    “这才叫资本运作。”这位商界元老赞赏有加地说。

    在当时,也有人猜测,刘永好是否会通过二级市场买进民生银行股份,或通过与其他股东合并的方式达到10%的持股比例,申请重新召开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进行重新选举?

    在2009年3月23日的这次股东大会,通过了修订《公司章程》决议,将原章程“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2人”修改为“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若干人”,这也正为刘永好的重新加入埋下伏笔。这样,治理结构更为完善的民生银行,更有利于民生银行的长远发展。

    鉴于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刘永好有了筹建一个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的冲动。在他的潜意识里,成为金融家是他的梦想。

    民生银行成立伊始便与国际接轨,所有权属于全体股东,股东根据所有权分得红利,但不对银行的具体经营活动进行干涉,股东到银行贷款,与其他客户一样,既无优先权,也无优惠权。民生银行主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各阶层大众提供全面、更加贴近服务的发展战略,开业当年即赢利。

    “7300多万元。”

    民生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从诞生那一天起,似乎就陷入了永无休止的资本争夺与暗战之中。

    刘永好研究国外大企业的发展史,发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新希望的饲料厂在全国成功布点,建立了稳固的市场根据地,由于相对盈利,刘永好谋划如何应用手里的剩余资金。

    1.民生银行的发起人之一

    其中,以刘永好为代表的“希望系”与张宏伟为领袖的“东方系”更是全力拼争第一大股东达数年之久。

    刘永好发现,曾经是政府控制的金融行业将逐步放开,如果能抓住机会及时出手,将比较容易取得较高收益,而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

    因为刘永好说他自己这一辈子都脱不掉“农民企业家”的帽子了,他的新希望“帝国”不管扩展了多少版图,目的都是为了其农业项目的良好运转。

    而出乎意料的是,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上届副董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44.8%的得票率没有进入新一届董事会。

    东方集团当时并没有进入2007年的定向增发名单。而泛海控股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出售民生银行约2.88亿股,套现45亿元。在2008年2月股份变动公告上,泛海控股甚至跌出了前10大股东之外。

    在2006年7月的民生银行董事会改选中,卢志强旗下泛海系斗法刘永好旗下新希望系,尽管泛海系从未掌控过民生银行,其股份也远落后于刘永好,但卢志强凭借与东方集团张宏伟的联手,还是让身为第一大股东的刘永好在2006年止步于董事会,卢志强当选为董事会副董事长。

    因此,除了民生银行,刘永好也寻找着新的融资途径。2001年是新希望资本运作高峰年:控股组建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850万元,控股组建四川新阳平乳业有限公司,占55%股权;投资6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中国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民生保险主要股东之一。而新希望集团用于乳业收购的8亿元大部分是通过其A股上市公司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6)从资本市场募集的。

    1997年,刘永好赴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世界500强企业都去了,还有39位国家元首、总理级的政要。刘永好跟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私营企业家讨论,他们给刘永好一个忠告:一定要注意,银行的钱不好用;银行就是那个在你顺利的时候不断给你钱,而在你没钱的时候、最缺钱的时候却把你往崖下推的那个人。银行是嫌贫爱富的,对企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随后,新一届董事会选举出董文标任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任副董事长。

    这次提案,促成了以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1996年1月12日,由中华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新希望等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注册资金达13.8亿的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经叔平任董事长,刘永好出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如果您喜欢,请把《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方便以后阅读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金融家的梦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金融家的梦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并对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