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新希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廷职 本章:家族企业的新希望

    1995年,成立南方希望公司以后的刘永好发展平稳。应该说,刘永好兄弟在1995年完成的家族产业的产权明晰,是他们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的完成的第一步。

    后来,得益于党和政府关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推动,到1997年初,刘永好剥离其在南方公司的部分资产,并追加投资,以1.6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希望集团。

    1.“新希望”开始诞生

    在新希望集团成立大会上,刘永好作了一次激情满怀的发言:“辉煌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刷新自己的过程。我这样想着,也一直这样做着。过去的希望已成为现实,现在提出新希望就成为瓜熟蒂落的事。所谓新希望就是新目标新梦想,就是要走出四川的崇山峻岭,进入江汉平原,继而奔向大海。我们的目标是大海而不是沟塘堰壑,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知足常乐,要坚忍不拔,九死不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新希望集团的成立,在产业分布上不仅以饲料产业为主,而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经营和适度多元化发展上进行新的探索。这样,刘永好的多元化道路就基本铺建完毕了。此后,新希望集团依靠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实现了快速发展。

    1998年新希望A股上市,新希望的上市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实现了融资26752万元,而且就此找到了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新希望集团由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大规模,由最初的只从事养殖业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中国私营企业成长的年轮。

    改革开放前,禁止、取缔私营企业,所有一切的经济形式都是公有制,刘永好兄弟也自然没有创办私营企业的希望。改革开放初期,允许试试,但限制甚多。私营企业能够从事的行业只有商贸、轻工业加工以及一些农业产业。新希望正是从农村起步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私营企业成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限制逐步减少甚至消失。过去私营企业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开始向复杂敏感的领域投资与发展,刘永好兄弟也在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他们的命运让我们看到中国私营经济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实现了大突破。

    2.专业化VS多元化

    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有。不少人认为做多元化就是发展,就是潮流;而做多元化就是陈旧,就是落后。很多人都在说专业化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多元化是罪魁祸首,是企业失败的源泉。刘永好觉得,专业化也好,多元化也好,应该因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笼统地说好或者不好。

    世界上有很多企业是专业化经营的,特别是在欧美发达规范的国家,市场经济规范,市场相对竞争更激烈,新创业或者多元经营的成本更大,新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时候专业化才相对容易;但一些新兴的国家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很多东西都处在空白状态,在发展中会涌现很多新的机会,这时就需要时时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这也是可行的。

    当初刘永好认真地分析了,他们从事的饲料行业正处于发展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这个产业上,不能过多地分散他们的精力人力财力,去关注其他的产业,他们几乎没有动,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专业化。一做就是十几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夯实了基础,1995年他们成为中国饲料业百强第一位。他们在每个省都建立了工厂,全国有上百家饲料厂,这时的发展,再多建这种外延式的扩张已经开始不合时宜,而需要做的是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拼市场份额,而此时资金需求的弱化,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做新的考虑。

    这时候刘永好要考虑的是要把他们的饲料企业做强做长,同时要考虑新的资金投资的去处。这时他们自然考虑到大的资金需求的地方,也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这是现实的逼迫,不得不这样做;另外他们也觉得这两个方面都有战略性的机会。可以去把握。

    在走多元化道路上,刘永好有他自己的偶像。刘永好说,长期以来,他心目中就有一个榜样,那就是李嘉诚。在刘永好看来,李嘉诚是超人!李嘉诚一开始在塑胶厂工作。当时,他就深深的意识到,塑胶在香港的前景是很有希望的。之后他辞职开始独立创业,启动资金为10万港币。企业发展的不错,但跟别人的塑胶厂并没有什么区别。

    后来,李嘉诚发现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杂志上他看到国外有新的塑胶花被研发出来,这种塑胶花在全香港乃至全球的市场都还是空白的。于是,他毅然踏上异国的征途去考察,回到香港后就开始组织生产。虽然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的塑胶花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不小轰动,全香港的商店转眼间都挂满了他生产的产品,并且还借助低廉的价格和独到的设计远销国外,这样他成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曾经有人假设,如果李嘉诚一直只做塑料花的话,他会成为世界塑料花大王,但恐怕不会成为商界的“超人”。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一时的成功,他选择了多元化发展的路线。后来,他进入房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行业,并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名字,今天已是“成功”和“奇迹”的代名词。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业生涯,他之所以能永立不败之地,最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能时刻把握住机会,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并不断调整方向进行创新发展。

    刘永好欣赏李嘉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欣赏他企业做大以后依然能立于不败之地,能继续做长做久。作为饲料之王的刘永好,在饲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情况下,自然想从李嘉诚的身上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刘永好发现,曾经是政府控制的金融行业将逐步放开,如果能抓住机会及时出手,将比较容易取得较高收益,而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

    当一个企业做大后,单凭胆量与拼搏是不够的。胆量是要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创业与冒险的精神,如果四平八稳,考虑得周周到到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因此说还是要胆大,要拼搏。刘永好在这方面还是保持着旺盛的创业、拼搏精神。

    以前的下乡和创业经历,让刘永好吃过太多的苦,受到过方方面面的压力与不公正的对待,虽然说没有犯过任何大的错误,毕竟吃了不少苦,经验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除了有书本上的知识和胆量以外,还要有积累,文化的积淀,还有经历的积淀,更重要的是吃苦精神的积淀。有了这种积淀,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勇往直前,都会觉得无所谓。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成功与失败,平易地对待人生,这一点对于做企业同样非常重要。

    3.成功经验

    在我们对刘永好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不难发现,他的成功还离不开三点:

    (1)紧随销售市场

    抓住了市场,也就抓住了企业生存的关键。纵观刘永好创富历程,他很好地抓住了市场。从最初育新良种场的8万只鸡苗化险为夷,到精打细算养起来鹌鹑,再到张贴“牛皮癣”广告卖猪饲料,不管是公司主导产品的转向,还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销售,刘永好都紧紧地以市场为导向,从而大获其利。

    (2)学习力

    刘永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这种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的习惯让他比别人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并从容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刘永好的头脑里,创新就是不断地善于捕捉机会,以求发展自己。

    (3)紧跟大政策

    饲料业利润渐渐减小以后,在如何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刘永好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走向多元化道路以后,从刘永好选择投资的这几个行业看来,他非常关注政策变化并从中捕捉商业机会。从进军金融、房地产等,都说明他对政策的把握和利用的恰到好处。

    刘永好的多元化策略非常可取:先是审慎观察,然后是小规模参与,确定之后再做大规模举措。让自己对投资产业有一个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许多盲目冲动投资的危险。


如果您喜欢,请把《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方便以后阅读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家族企业的新希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家族企业的新希望并对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