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向华 本章:四、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

    作为领导干部,其实一直在与媒体打着交道,现在把与媒体打交道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对待,就必然改变以往在工作中多数是媒体围绕着领导转的状况:领导开会,媒体做报道;领导下基层,记者跟着走;媒体怎么报道,百姓怎么看怎么听。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媒体工作的不断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想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该遵从以下“黄金原则”:

    第一,党管媒体的原则。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媒体事业的根本原则。媒体要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党管媒体的原则要求所有媒体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报道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在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宪法、党与政府的重大决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党对媒体事业的领导,各级党的机关报和各类媒体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确保媒体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媒体单位除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外,还必须遵守宣传纪律。媒体单位的党组织、共产党员,都不允许利用媒体公开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指示的报道或言论。有不同意见,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向党组织反映。

    资料链接 列宁对党报党刊的主要观点

    (1)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这个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2)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3)党组织要关心和重视党报工作,要加强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

    (4)要清洗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党报党刊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

    (5)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第二,以民为本的原则。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本。”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要有为民执政、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其思想。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树立为民的思想,才能想着通过一切方式方法把工作做好。而媒体也是需要帮助才能更好开展工作的,领导干部没有理由拒绝媒体。如果在媒体需要领导干部出面的时候,总想着回避媒体、拒绝媒体,那么领导干部永远也提高不了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为领导干部,对媒体反映的民生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把群众的意见愿望纳入日常的工作范围,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始终把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工作的基本取向,时刻关注群众利益、愿望和要求,准确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把媒体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着力提升把握群众现实需求的洞察能力、快速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通过媒体与群众沟通的能力等。

    第三,敢于面对的原则。一个社会的行政和领导的目标,与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政务和决策,政绩和失误,向媒体和公众公开,是领导干部的义务。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领导干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人民、为着国家、为着党的事业,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媒体让民众了解的。如果没有问题,就不怕媒体的介入和报道,也不怕舆论的监督。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躲避媒体的心态往往是:自己是关键人物,躲避了媒体,媒体就了解不到更多的情况,报道就可能无法写出来;可以先避开记者,然后找记者的领导,让领导出面阻止记者的采访。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记者已经从外围了解了很多情况,找领导,只是做进一步的核实;领导出面是一种态度,不出面也是一种态度,把这些过程原原本本写在报道里,可以让读者来评判。领导干部和记者之间是一种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博弈,领导干部的信息多,但是如果不直面媒体,往往非常被动。在一定意义上,媒体是在帮助领导干部做工作,没有怕媒体的理由。这一点,在领导干部面对大量负面报道和突发事件时尤为重要。

    第四,以诚相待的原则。真诚,是媒体所应具备的素质,更是政府所应具备的素质。谎言始终是谎言,它凸显出的是某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记者的迷惘和政府对待媒体的不透明、不真诚。对待媒体的态度真诚与否,决定着政府的可信任度。媒体的职责就是探明真相,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任何谎言都有被戳穿的一天,真诚地面对媒体,邀请媒体一同解决问题,才是联结政府与媒体的正确纽带。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必须以诚相待,任何时候都不可向记者撒谎。如果你不知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就说不知道,并补充说你一旦得到结果,愿意立即转告记者。如果你觉得回答某些细节很别扭,可改为重点阐述你最想回答的问题。

    2008年12月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发现,学校和银行几个月前悄悄给他们办了工商银行信用卡,但又没把卡发给他们。消息传开后,校园内议论纷纷。17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名女记者到学校采访,当问到“学校对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有何规定”时,学校宣传部的部长似乎被激怒了,大发雷霆,扬言“叫保卫处把记者扣起来”、“要做一个轰动全国的事情”、“要占领天涯”。18日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播出了这篇录音报道。节目录音很快被腾讯、网易等网站转载,并迅速在网上传播,西电宣传部的部长被网友称作“最牛的宣传部长”,贻笑大方。不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被传为笑谈。

    第五,注重礼仪的原则。礼仪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既是吸引他人进入社交状态的重要因素,又是领导干部形象在电视或网络上被公众认同的一个前提。所以,领导干部要把礼仪作为提高与媒体打交道中的一大课题,努力树立良好的礼仪风范,获取最佳公众效应。一要讲究仪容仪表,获取公众的认知。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地“包装”自己。如在会场,就要着装严整,仪容庄重;走到田间或车间时,则要整洁朴素,表情随和。二要注重言语修养,赢得公众的尊重。面对媒体,领导干部的语气不宜过于尖锐泼辣,甚至生硬、尖厉、粗暴,说话中不要带“话把子”;要注意平易近人,平等对话,不可高高在上。三要注重把握体姿,通过能使对方产生良好印象的站立、就座姿势,以及目光手势表情等非语言因素,向媒体和记者传达一种知书识理、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礼仪信息,赢得对方好感。

    第六,充分准备的原则。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记者的采访。要做到以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对记者采访的任何一个问题,对它的正面和反面、前因后果做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准备好简洁实用的应对口径,该说的绝不能含含糊糊,不该说的绝不能画蛇添足。三是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要把握身份的转变。当然现在许多单位都有新闻发言人,可是记者到你这个地方采访的时候,未必就找新闻发言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其身份都转化为了新闻发言人。你就应当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来对记者讲话。

    第七,主动引导的原则。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要积极主动。现在信息传播特别迅速,谁先把发生的事件发布出去,谁就占据了主动,就控制了舆论导向。此外,领导干部把发生的事情客观、真实地向媒体作介绍,这样就不会给媒体猜测、编造的余地,就能够掌控舆论的导向。当然,如果不能全部公开的,那么尽可能、尽早地公开那些能够公布的;如果能够公开的,那么尽可能、尽早地公开。主动引导就是要围绕重大政策、突发事件、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发布会,发布信息,解读政策,透明决策,引导舆论,起到沟通大众、服务大局的作用。

    2008年7月30日,重庆3名城管当街打死一名摊贩,引起了众怒。此时距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较近,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事端。渝中区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仅5小时,就通过互联网发布了有关这一事件的新闻,让网站率先发出了“政府声音”。事件发生8小时后,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境内外媒体说明了事件过程,并公布了对3名城管的司法处置情况。由于反应迅速,使谣言没有了生存空间,各媒体都转载和引用发布会内容。一位驻渝的境外记者这样表示:“情况政府讲得很清楚,的确也挖不出什么内幕”。

    第八,坚持学习的原则。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一定要坚持学习。一是要通过学习,掌握信息和舆论传播的规律,二是要善于运用媒体学习各种新知识。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给领导干部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九,接受监督的原则。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宪法、法律和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对于与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有关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满足社会公众的好奇心和知情权,也是一个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需要。领导干部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还要有专门的部门与媒体沟通,对记者坦诚相待。


如果您喜欢,请把《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方便以后阅读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四、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四、与媒体打交道的黄金原则并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