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性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楚阳冬 本章:论空性

    乌巢禅师,此人只无头无尾在中出现过一次,不知来历也不知去向,平白无故传了一部《多心经》与唐僧,又道出一段偈子暗表前路险恶。乌巢禅师法力十分高强,美猴王使金箍棒打他,也碰不到半点儿,实在是少见的高手。

    他居于乌斯藏国附近高山树枝上,行为怪僻,似乎在此地专为等候唐僧,前因后果扑朔迷离,这不可不说是中一大悬案。

    带着许多疑问,不知不觉行到了山顶上,只见这一座好山,青松绿柳,仙鹤齐飞,香花绿草千般颜色,点缀得生机盎然。涧下绿水滔滔、崖前祥云朵朵,一见便知是神仙地界,并无半点儿妖氛。

    再走一会儿,又见香桧树上,有一座柴草窝,树顶青鸾彩凤齐鸣,又有山猿献果。八戒笑道:“这禅师多自在!”

    树上那人闻见语声,自柴草窝里跳了下来。悟空见了这乌巢禅师,便有一种怪异之感。为何怪异?他眼见乌巢分明立在面前,却难以形容这禅师的容貌。

    这人说高不高,说矮不矮,说丑不丑,说俊不俊,一身衣装又黑又白,又青又紫,也看不出什么颜色。悟空心中震惊,这绝非什么幻术,而是一种自己参详不透的修为所至。乌巢禅师如此做派,自然不想现出本来面目让他们看见,这等法力,真是惊世骇俗,依悟空所见,纵如来观音,也未必有这般本领。

    唐僧见乌巢有一种莫名亲近之感,下马上前便拜。乌巢禅师坦然受了一礼,唐僧还欲再拜,乌巢禅师笑着搀起,道:“圣僧不必如此,远来不易,失迎了。”

    悟空见乌巢直呼“圣僧”,心中纳闷,以他本领,若是个学佛的,地位当在三千诸佛之顶;若是学道的,怕也不在三清之下,为何对唐僧如此客气?

    须知这天地间,神也平常,仙也普通,唯一不可轻易称呼的,便是个“圣”字。自己在花果山自称大圣,其实猖狂之举也;想那二郎神杨戬何等高傲,也只敢称个小圣而已。难道唐僧除了金蝉子转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了不得的身份?

    乌巢看了唐僧,又看八戒,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的猪钢鬣?竟有如此福缘,能与圣僧同行。”八戒施礼道:“幸得观音菩萨劝善,愿做圣僧弟子,保他西去。”乌巢道喜:“好,好,好!”

    悟空见乌巢禅师闻得观音名字,也不动声色,便知自然认识。

    乌巢又转向悟空,悟空目光迎上去,看见乌巢禅师眼睛时,心中竟有恍惚之感。乌巢禅师朝悟空点点头,却笑道:“不认得。”悟空心中奇怪,自己在此也弄出了不小动静,上通天庭,下至地府,以乌巢本领,他若不认得自己才怪。

    但乌巢既说不认得,悟空却也只好上前施礼道:“弟子孙悟空,蒙观音菩萨劝善,要保师父去西天取经的。禅师没见过我,也属常情。”禅师见悟空彬彬有礼,只微笑颔首。

    唐僧听八戒先前言乌巢大能,便问道:“禅师可知道,那西天大雷音寺还有多远?”乌巢禅师道:“说远不远,只是一路磨难,实在难行。”唐僧叹道:“禅师所言极是,路途虽远,一步步走过,终能到达。但若遇到妖邪拦路,只怕便会耽搁了。”

    禅师道:“你若怕魔障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若遇险境,但念此经便无伤害,你可愿学?”唐僧读遍世间万种经文,却没听过《多心经》,他求知若渴,当即拜倒恳求。于是禅师朗朗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经文也只几百字,片刻念完。唐僧早有学经的根源,过耳不忘,牢牢记下。

    唐僧背下《多心经》,咀嚼几遍,仍觉妙处无穷,于是对乌巢禅师敬佩之心又增几分。他便问起西方路途究竟如何,乌巢禅师只笑看悟空道:“空性非空,乃圆满也!”

    悟空心中一动,这话并非回答唐僧,而倒似对自己所言。自己本名悟空,自己只道是入了佛门,便是四大皆空,无论多少因果业报,到头来终究不过一场空。听乌巢禅师所说,似乎并非如此。但“空”又如何能成了“圆满”?难道他能明白自己名为“悟空”的含义?

    唐僧见禅师不答他,便也知趣不再啰唆。

    乌巢禅师须臾化作一道金光,转回了乌巢之上。悟空忽地想起,自己何不用玄空法秘诀试试?于是他法力运于眼目,向上观看,但见这香桧树顶迷迷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悟空大为吃惊,自己这玄空法秘诀虽未大成,世间万物却也均能看出端倪,总不至半点儿头绪没有,为何今日看这树顶却看不清?

    他转向旁边看去,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师徒三人不知不觉间,竟入了乌巢禅师布下的一界,处在此界之中,许多法力受限。怪不得那乌巢不露行踪,怪不得荒凉山顶竟如仙境,原来乌巢禅师早已安排妥当。

    悟空不由得想起当年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学艺场景,竟与今日何等相似,这乌巢禅师的本领,竟似不在须菩提祖师之下!

    悟空叹了口气,若乌巢禅师不想让旁人知道真身,自己纵如何努力只怕也是白费,于是收了法术,对唐僧道:“师父,下山去吧。”

    唐僧应了一声,便上了马。三人走出数里,悟空回头望去,那香桧树已影影绰绰十分渺小,他心道,如所料不错,乌巢禅师想必亦如须菩提祖师一般,再不会现于天地间了。想起斜月三星洞学艺的那段时光,悟空唏嘘不已,无论如何,也该念着须菩提传艺之恩,才叫自己一步步走入佛道纷争的台前。悟空回想起须菩提祖师为自己取名的场景,一幕幕如在眼前,口中不禁喃喃道:“悟空悟空,究竟何为空呢?”

    突然,他耳边传来乌巢禅师的声音:“五蕴四大皆无常,森罗万象皆是空!”

    听到这声音,悟空惊喜难以名状。他突然发现,这乌巢禅师此时的声音竟也与须菩提祖师传道时十分相似,非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且字字珠圆玉润,如同金玉之声在耳边回鸣,竟有直入心扉的感觉。

    悟空心中一慌,便将乌巢禅师当作了须菩提,于是朝天上喝道:“师父!”

    唐僧行在马上,听悟空这一声“师父”唤得亲切,勒马停住,回首问道:“悟空有事?”悟空一怔,他唤的是须菩提,却叫唐僧捡了个便宜。于是道:“无事,下山路陡,且拉着缰绳才好。”

    应付了唐僧,悟空仔细琢磨乌巢禅师这句话,不知不觉,许多陌生的佛门要义自脑中浮现了出来。

    五蕴四大,都是佛家用语。五蕴乃是色、受、想、行、识也。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身所觉,意所想……人自身的种种欢喜烦恼,心意意念,皆为五蕴。

    四大乃是地、水、火、风。地性坚硬,水性流湿,火性温燥,风性轻动,天地间一切物体的构成,都不能够缺少这四大特性。

    五蕴在外,四大在内;无我有我,一切和合。

    而“森罗万象”则出自《法句经》中:“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宇内无垠,宙光极广,与此相比,宇宙间万物都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

    悟空想了又想,乌巢禅师这两句话的意思倒也不难,原来空是万物,空是一切。

    我乃灵明神猿之身,自上次身殒之后,身躯灰飞烟灭,便连承载造化的魂魄都消失于天地间。但造化神猿,永生不灭,即便空无一物,我也能自这天地中重生出来,可谓生于空也!

    师父给我取名“悟空”,这含义便是:自虚无之空,渐渐体悟因果事物,洞悉因缘生法,自然便能悟出真正的空了。

    悟空想到这点,左瞳中银星一闪,自己却没发觉。只觉体内造化缓缓运转了起来。此番运转与三界中悟道时不同,造化转得虽慢,却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感觉,每转一分,他便觉自身修为亦缓慢增长。悟空大喜,看来自己这般想法是没错的。

    回想起中,悟空与乌巢禅师话不投机,便动起武来。他虽不知确切内情,此际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那时美猴王也和自己现在一样,刚踏上取经道路。他乍从五行山下出来,受了五百多年的囚禁,心气自然不顺。偏偏又被观音菩萨套上一个甩不掉挣不脱的紧箍,自然更加不爽。

    此时见了乌巢禅师,必定是看出这禅师的身份来,才怒不可遏使金箍棒乱捣一气。这次动武,却与小孩子胡搅蛮缠没什么分别。天地间法力如此高强的,除了须菩提祖师,谁能让悟空生这么大的气呢?着实不多了。

    是恨须菩提不告诉他真相?是恼须菩提没能自五行山下将他救出?是怨须菩提藏私,不传给他更厉害的本领?还是纯粹撒泼,只图泄心中无名之火?

    悟空越想越觉得那猴子悲哀,再仔细想想,反倒踌躇满志,几个腾跃追上唐僧,径直到前面探路去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齐天传3·八戒弯弓射唐僧》,方便以后阅读齐天传3·八戒弯弓射唐僧论空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齐天传3·八戒弯弓射唐僧论空性并对齐天传3·八戒弯弓射唐僧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