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转入地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尹家民 本章:共产党人转入地下

    还没有撤走的共产党人依旧在等候会议的消息,直到深夜12点,彭泽民匆匆赶到林伯渠、吴玉章和当时也担任中央委员的高语罕住处,告诉他们汪精卫在会议上极力主张“分共”的情况。林伯渠、吴玉章惊得目瞪口呆。

    人称高大炮的高语罕禁不住问:“那几位左派呢?宋庆龄呢?”

    “她没有参加会议,陈友仁代她发言。”

    “陈友仁连中国话都说不清楚,他能起多大作用!邓演达呢?目前也只有他能同蒋介石、汪精卫抗衡。”高语罕是个小个,也是高度近视,他时不时地扶一下眼镜,他想问个明白,但回答他的却是一阵吓人的寂静。倒不是人们无动于衷,而是愤愤无言。

    林伯渠说:“他(邓演达)曾来找过我们党,希望合作,可惜我们一些领导人书生气十足,没有理会。失策呀。如果我们同邓演达结合成一个坚定的同盟,由他掌握四军、十一军的实力,再加上新编二十军及我们领导的工农群众,我想汪精卫等还会跟着我们向左转,革命的局势,武汉政府的前途,还有可为。”

    正说着,忽然看见4个人,带着枪,推开寓所的门进来,一会儿又出去了。他们躲在凉台上,不敢咳嗽。过了一会儿,他们又从后门进来了,到电话室里,拆了电话,留下一封信走了。信上说外面风声很紧,要吴玉章等赶快离开。

    吴玉章一把握住高语罕的胳膊,问道:“恽代英呢?”

    “他还在武汉分校。”

    “你快通知他,叫他赶紧离开武汉。叛徒们的搜捕名单上有他。”

    7月15日,汪精卫终于踩着蒋介石的脚印,公开叛变。只是形式有些不同,蒋介石是“武力清党”,汪精卫是“和平分共”。武汉也在一夜间坠入白色恐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气氛更加紧张,到处贴着“打倒中央军政学校的赤子赤孙”的标语。

    汪精卫的反动军队已经开始捉人了。

    清晨,恽代英还在军校召开师生大会。

    他剃着光头,穿着一身显大的军装,嗓音已经嘶哑了:“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天早晨,打倒恽代英的标语,就会出现在武昌城头上了!现在政治形势虽然一时逆转,但我敢说,中国革命必然会成功,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分散以后,希望每一个同志,就是一粒革命种子,不论撒在哪里,就让它在那里发芽,开花,结果……”以后,恽代英便转入地下。

    高语罕好不容易找到恽代英。吃惊地问:“你怎么还没走?”

    恽代英轻轻椎正了眼镜,反问道:“你们为什么不走?你们不走,我为什么走?”

    高语罕的眼镜对着眼镜:“你是军校的政治总教官,又是人们共知的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到处作演讲,认得你的人多,据各方消息,敌人对你是注意的。”

    恽代英反而打趣起来:“你也是知名人士,你给蒋介石写过公开信,他要来首先抓你!”

    “我马上就去九江,你也收拾收拾走吧。”

    恽代英点头同意。临别,他告诉高语罕,邓演达已经辞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职务,出走了(是化装成查电线杆的工人,秘密离开武汉的)。

    下午,恽代英换上便服回到家里,一面将文件、日记本和书报捆扎起来,一面对妻子沈葆英说:“四妹,国民党已经通令捉拿我了,我要走了。”他们的目光相遇在一起,他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走近来,握住她的手,喃喃低语:“我们匆匆结婚,又要匆匆分手了。几个月前,宁汉分裂,现在是国共分家了。蒋介石、汪精卫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共产党。搞所谓的清党。而我们的党,因为陈独秀的右倾,没有组织反击,以致造成现在这种被动局面。我想我们是要反击的,决不能让革命果实落到敌人手里。我走后,你也要有应变的精神准备。”

    沈葆英抬头望着恽代英,她那双黑眼睛又亮又大。脸上虽然焕发着20来岁青春的光彩,但神情悒郁,面孔变得苍白。她是恽代英前妻的妹妹,前妻病逝后,恽代英为她“守节”10年,才和妻妹结婚。她扭过脸去抹着泪。

    恽代英摇摇她的肩膀:“你不要难过,我还要回来的。革命受挫折,但没有完结。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

    晚上,他辞别了妻子,趁着夜色,登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代军长黄琪翔的船。

    9时许,船启动了。一切都是那么凄凉、阴郁而且肃穆。恽代英站在船舷旁,举目向那浩森的江面望去,只能隐约辨别出停泊在码头的几艘军舰上摇曳不定的灯光。城区看上去是黑糊糊的一片。惟有单调苍凉的波浪声,拍打出令人压抑的气息。


如果您喜欢,请把《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共产党人转入地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共产党人转入地下并对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