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高手唱反调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且看高手唱反调

    这里所谓“唱反调”,不落窠臼、独出心裁者也。一些高明的诗人往往也是唱反调的好手。

    唱谁的反调呢?首先是唱心理定势的反调。

    离别时往往是悲伤失落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但是唱反调者偏偏不然。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但认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还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在临别时作小儿女态,哭哭啼啼的!豁达坚定,胸怀开阔,不但摆脱了一写离别就凄清缠绵的积习,而且认为人之相交贵在心心相印而不在朝夕相处,见识胜人一筹。而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的反调则唱得婉转:“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迁想妙得,出人意料,表达的虽然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近的意思,但是富有想象,具有浓郁的抒情气质,不像前者带着哲理味道。将离愁别绪的反调唱得最高亢豪迈的,当数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语出肺腑,充满友情和信念的力量,掷地有声,岂但不效小儿女临歧落泪,直如一杯醇厚烈酒,堪壮志士行色!

    秋天是容易引发忧郁的季节,大自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使人觉得萧索、凄凉、寂寞、感伤,“悲秋”和“伤春”,可以并列“诗词常见主题榜”前几位。但是,也有人唱出了欢快明朗的反调。最出色的当推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旗帜鲜明地唱反调,将秋天写得何等生气勃勃、令人精神振奋!杜牧也喜欢秋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秋望》),这是比较单纯的秋天赞歌;再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则是与抑郁抗争之后的爽快旷达。

    还有与人之常情唱反调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与家人久断音讯,快到家乡了,本应迫不及待地打听消息,但是这里表现的却相反,是近乡情怯,不敢打听了,写对家人的惦念、忧虑,更深一筹。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一何有!”(《述怀》)有异曲同工之妙。夫妻战乱中久别重逢,却不写喜悦,反写惊疑:“夜深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其一)也是唱人之常情的反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稍涉“宏大叙事”的,是对历史定论唱反调。这方面,杜牧是一等好手。比如赤壁之战,明明是孙刘联军以火攻战胜了曹军,他偏偏设想相反的可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写出了历史重要关头某些因素的决定性,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包含着的偶然性。对项羽的乌江自刎也不以为然:“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欲成就大业应该有卧薪尝胆的承受力和百折不挠的坚毅、韧性。如此别出心裁,反说其事,前人评价杜牧“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这种手法,若才气不足,往往显得勉强,而小杜是大才子,自然挥洒自如。李商隐也有这份才情,他的《嫦娥》将长生不死的仙子写成了让人同情的孤苦女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虽然是借题发挥,但是对嫦娥的看法也是唱了一点反调。

    感谢这些唱反调的诗人,因为他们,诗歌古老虬劲的树枝上,开出了朵朵个性之花,因为色彩与众不同而格外鲜明。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且看高手唱反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且看高手唱反调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