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与文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珠玑与文章

    小时候偷看,不认识“黼黻”,就读成:堂前什么什么焕烟霞。后来才知道黼黻音“府服”,是古代官宦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这样一来对联就好懂了,意思是:座上的人佩戴的珠玉像日月般光彩照人,堂前往来的客人穿的官服如烟霞般绚丽夺目。好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富贵气象!

    这副对联的气派之大,非同一般,而且写富贵气象比鲁迅先生欣赏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到位。

    话虽如此,但是“实”确实不如“虚”风雅。而且这个“虚”大有意味。要衣食无忧才会弹琴,要有闲暇才会弹琴。这让我想到了文艺。这说明两点,第一,有钱才有文艺(衣食无忧然后才能谈文艺,风雅需要起码的经济保障)。第二,有闲才有文艺。

    这一日读古诗,忽然忆起里的一副极好的对联。林黛玉初到时,细细看过这副对联。它挂在荣府荣禧堂,乌木錾银的。写的是:

    这里面最让人喜欢的是小儿媳妇的举动,她无所事事,就拿了瑟到堂上来弹,而且轻松乖巧地对公公婆婆说,你们先安坐着吧,我这儿弦还没调好呢。这首诗虽然不无铺陈夸张,但是还是有历史根据的,汉代的豪贵之家的生活确实奢华,据史书记载,他们的后堂,丝竹往往昼夜不息。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旁。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多么显赫风光的门户,多么优渥精致的生活。如此的既富且贵,而且风雅,难怪让我想起。

    说起来可笑,读古诗又心猿意马想起别的,但是究其原因又似可恕。因为是读到《相逢行》的时候想起来的——

    大媳妇、二媳妇的织这织那,可能只是消遣,但都还是需要眼力、心力,要出成果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有小儿媳是“玩虚”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家庭里,最年幼的往往会偷懒,但偏偏最得宠爱,辛弃疾的《清平乐》词里不是也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吗?可见不独富贵人家,就是寻常乡野人家也是如此。)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珠玑与文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珠玑与文章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