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的藤萝饼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赵珩 本章:中山公园的藤萝饼

    在社稷坛的西门外,沿中山公园西墙一带,在五六十年代是一溜茶座儿。三四十年代以来,这里就开设了春明馆、长美轩和柏斯馨等几家饭馆和茶点社。饭馆在室内,茶座在露天。后来这几家馆子陆续停业,而露天茶座儿则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夕。

    中山公园的茶座儿有三个地方,一是“来今雨轩”前面的空地。“来今雨轩”的历史很长,既有饭馆,又有茶座儿,匾额是徐世昌书写的,落款是水竹邨人。“今雨”二字就是指新交的朋友,是取唐代杜甫《秋述》:“旧,雨来;今,雨不来”之意,后来宋人范成大有“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的名句,从此“今雨”专指新友,这家馆子以此为字号,倒也文雅别致。“来今雨轩”历经沧桑,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这里的茶座儿是“三季”茶座儿。为什么是三季呢?因为春、秋二季自然惬意舒适,而夏季这里永远是高搭席棚,夏季或晴或雨,也十分凉爽安适,因此这里的茶是可以卖三个季节的。而后河茶座儿只能是“一季茶座”,而且不是每年都设,它是后河(指紫禁城边筒子河)边松柏树林中一些沿河散座儿,铁桌、铁椅,是临时性的,只卖夏季一季。此外,在水榭也曾卖过茶,是在室内和四周栏杆边,时开时停,因此不在此列。

    前面说到的沿西墙一带的茶座儿,应该说是“两季茶座”。这里夏季不搭席棚,既不遮阳,又不挡雨,夏天虽也有桌椅,但很少有客人光顾。因此,西路的茶座是春秋两季最好,而两季之中,尤以春季最好。这是因为每年四月里中山公园的芍药、牡丹盛开,最吸引游人。人们赏花之余,在附近的茶座儿小憩,沏上一壶香片,沐浴着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望着不远处花圃中一丛丛姚黄魏紫,真是一种极悠闲的享受。

    五十年代,这一片茶座儿用的全是藤桌藤椅,与整个公园的气氛十分协调。在茶座儿中间,有两三架很茂盛的藤萝花架,爬满紫藤,一串串淡紫色的藤萝花参差垂下,与四周花圃的芍药、牡丹形成相互辉映的姹紫嫣红。藤萝花的花期比芍药、牡丹要长得多,当芍药、牡丹谢了,藤萝还要开些日子。

    藤萝花可以做食用,现在知道的人已经不多。当时中山公园西路茶座儿用藤萝花做藤萝饼,据说是长美轩的传统。这种藤萝饼真可以说是就地取材,原料就是门前一架架盛开的紫藤花,摘下后用糖腌制为馅,皮则如同玫瑰饼一样的做法。当时,北京许多饽饽铺也做藤萝饼,只卖春天一季,像有名的东四牌楼聚庆斋,东四八条瑞芳斋,王府井的宝兰斋等,春天总卖一阵藤萝饼,但与中山公园的藤萝饼相比,还是逊色一些。中山公园的藤萝饼有两大特色,一是所用原料,也就是藤萝花是现摘现做,十分新鲜,保持了花的色泽和清香,馅大皮薄,工艺考究。二是现做现卖,出炉是热的,既酥且香,这是饽饽铺卖的藤萝饼比不了的。

    茶座儿卖藤萝饼多在午后两三点钟,这时赏花的游人已在茶座休息了一段时间,一壶香片续了两三次水,四样果碟儿也少许用了一些,意兴阑珊,恰好藤萝饼出炉,于是要上一两碟,趁热品尝,鲜香无比。从两点多一直到茶座儿打烊,藤萝饼是有的卖的,但是第二天早上去坐茶座儿,是吃不到头天剩下的藤萝饼的,那里是从不破现做现卖的规矩。除了在茶座上吃,也可以装盒买回家去,这是中山公园茶座儿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营生。

    西路茶座儿的藤萝饼与东边儿“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是中山公园两样最有名的茶座儿点心,久负盛名。冬菜包一直卖到今天,但质量已与昔日“来今雨轩”的冬菜包相去甚远。至于藤萝饼,六十年代初已经不做了。前些年北京东直门外十字坡开了一家集中北京传统饽饽铺风味的荟萃园,刚开张的两年春季曾卖过藤萝饼,第三年春天再去,已经没有了,售货员说是因为藤萝花收购不上来的缘故。去年偶然路过,再去询问,店堂已十分冷落,问及年轻的女售货员,说是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种点心。


如果您喜欢,请把《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方便以后阅读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中山公园的藤萝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中山公园的藤萝饼并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