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豆腐煲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南岳豆腐煲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五岳名山之一,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游山玩水者多予惦记,李白、杜甫都有所到访。

    衡山的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古镇,叫南岳镇,南来北往的香客都会聚集在这里歇息,等待时间上山进香。香客最多的是每年阳历七八月至十一月间,人来人往,比赶集还热闹。来衡山的香客都非常虔诚,除了忍受舟车劳顿之外,在上山前还要净身、吃素,以表示对南岳祝融神的致敬。

    南岳素食始于东晋,开始的素食多以豆腐为主,通过上千年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食材多样,有着浓厚的衡山乡土风味。常见的衡山素食有豆腐、香椿、辣椒、笋子、菌子等,做得别饶佳趣。随着时代的进步,素食发展到现在高级斋宴阶段,衡山各大寺庙、饭馆均擅长制作,满足来衡山进香的客旅需求。

    衡山的泉水甚多,品质兼优,有毗庐、太阳、虎跑等三十六处名泉,在山谷里汇成溪流,倾泻而下,汇集到南岳镇的溪河中。

    南岳镇因为泉水水质好,做出来的南豆腐非常细嫩润滑,味道与周边县市的豆腐大不同。南岳居民根据自家所做的豆腐,制作成常豆腐、砂锅豆腐、豆腐丸、夹心豆腐、凉拌豆腐、翻皮油豆腐、带馅油豆腐、五香豆腐干、腐乳、豆腐花等菜式,烹饪方法有炸、炖、蒸、煮、炒多样,味道有酸、甜、咸、辣、香五味。

    南岳豆腐流传至今,最受食客欢迎和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南岳豆腐煲,又叫佛光驻照,是每位到南岳衡山进香的客人必吃的美食之一。

    我曾多次到南岳旅游、考察,都没有吃到过南岳豆腐煲,只听朋友们描绘的有声有色。真正吃到正宗南岳豆腐煲已经是2008年冬天,我与一个美食采访团到南岳调查美食资源,才偶然在南岳古镇吃到。

    当时,媒体的朋友在南岳华天大酒店等待采访厨师长,我与北京的朋友徐强两人闲来没事,想到南岳镇走走,寻找南岳古镇的幽静韵味和神秘文化。我们没有雇人带路,也没有地图,走错了门,来到衡山上山大门前,在森林里转了一圈,下至万寿寺下的广场。我俩已经饥饿不堪,又不想回酒店吃饭,就顺路寻找当地的特色美食,不知不觉走进了南岳古镇的街道。

    豆腐煲是道普通的菜肴,全国各地都有。南岳豆腐煲却与普通豆腐煲有所不同:南岳豆腐煲用油豆腐、肉末、香菇做成,用砂钵盛放;普通豆腐煲用嫩豆腐、肉末、虾仁、鸡蛋清、干淀粉等做成,白嫩鲜艳。

    南岳古镇幽静古远,青色的石板路踏出铿锵之声,三两对情侣来往于路上,甜言蜜语都那么低沉雅韵。我有种走进山林的感觉,让心情振奋暗喜。街道两旁,饭店林立,装饰古香古色的店面,有着历史的吸引力。

    我想起朋友推荐的南岳豆腐煲,想借这个机会尝试一番。问了几家饭店,它们的特色菜都是豆腐煲,却没有找到老字号。徐强劝我,随便找家尝尝就是,不必麻烦。

    我们选了一家饭店坐下来,店里几个简单的桌子,与外面的装饰相距很大。又看了菜单,南岳豆腐煲的价格二十六元,确实有些贵。

    南岳豆腐煲上桌后,没仔细看,像份煮水的油豆腐。我心里就冒火,有些脾气。那个盛菜的砂钵也小,看着浅黄色圆圆的把柄,就有点小家子气。

    我夹起砂钵中的油豆腐,豆腐上的汤汁已经如芡,黏稠得很。下到口里,与普通油豆腐完全不同,炸透的表皮非常柔软、细腻,再没有质韧坚硬的感觉,里面的豆腐碎末细嫩无比,滑腻有质,豆腐被切开,香菇和肉片的芡汁混合在一起,味道复杂多变,又完全融合在一起。那薄薄的淡黄色汤汁,非常入味,也非常上口,拌上米饭,味道不亚于鲍汁。我连吃三碗饭,路上还不停地感叹南岳豆腐煲的味道。

    自那次在南岳古镇吃到南岳豆腐煲后,后来每次去南岳衡山,我都要去吃南岳古镇的豆腐煲,来回味南岳豆腐的味道。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南岳豆腐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南岳豆腐煲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