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豆腐酿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江华豆腐酿

    到江华,有两样东西让人难以忘怀:一是每餐吃饭,先要上一碗冰冻冬梨子茶,俗称大叶茶,赤红色,清香凉爽,可以防暑降压;一是酿豆腐,柔嫩细滑,特别爽口,回味无穷。

    2008年夏天,我到瑶都江华考察旅游,游玩了十余天,吃尽江华美食,记忆深刻的还是那道水豆腐丸,又名水豆腐酿。

    酿是江华瑶族传统美食里的一个系列,有水豆腐酿、辣椒酿、苦瓜酿、螺丝酿、米豆腐酿、油炸豆腐酿、香菇酿、蒜头酿、魔芋豆腐酿、干笋酿、茄子酿、丝瓜酿、藕酿、冬瓜酿、南瓜花酿、牛耳菜酿、萝卜酿、蛋酿等,其实,在江华还有很多蔬菜都可以拿来做酿,只是这十八种是我们最常见的酿,所以江华人俗称十八酿。酿中最有名的是江华“圣水”豆腐酿,用江华县沱江镇竹园寨得仙岩的“圣水”磨制的水豆腐,加肉馅做成豆腐丸,吃起来非常细嫩滑爽,其他酿的选料、制作、食用方法跟圣水豆腐酿相同,成为风味独特的十八酿,一直在瑶族人民的饮食里流传。

    南方的水豆腐,是种很软嫩的食物,俗话说:豆腐掉在灰里吹不得、拍不得,用得仙岩的水磨制的豆腐更加软嫩、细嫩,是城市里吃到的水豆腐不及的。

    那天,我们几人开车去大瑶山,路上遇到大雨,山里雾水蒸腾,拍了很多风景照片,再进山已经行走不便,打前站的同志告诉我们前面有山洪暴发,我们只好返回县城。我本来疲惫不堪,洗完澡就上床休息了。江华的朋友陈茂智来访,说要带我们去吃水豆腐酿,我一下来了精神。在长沙,我早就听说过江华的豆腐酿,今天能够吃到,当然来劲。

    水豆腐酿将精肉剁碎,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和做成馅,放入挖有空洞的鲜豆腐中,再贴锅黄焖至熟而成。不同的厨师可以做出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味美独特、回味无穷的豆腐酿。

    据了解,土家族和梅州客家菜也有酿豆腐。明朝太子保兼吏兵二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文安之到酉(土家族聚居地),宣慰使冉玉岑在土司衙用酿豆腐款待他。文尝后夸道:“酿豆腐味美独具,可与皇宫御宴媲美,难得!难得!”并赋诗一首:“羽翰高蹇道路赊,重来应识旧烟霞,客行有句怜苔鲜,留伴春深木笔死。”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灌入猪肉、鱼肉做成的馅,炸成金黄色,放葱花、香油,加鸡汤焖,吃时香气四溢、入口滑爽细腻。

    我们几人开车到沱江镇竹园寨得仙岩附近,陈茂智告诉我,吃酿豆腐就在这里,我下车后,发现这个饭店与我所想象的距离很大,简陋得很,门口用石棉瓦搭了一个凉棚,与农村的小商店并无二样。老板倒是非常热情,把我们领到二楼选了个包厢,听说是来吃酿豆腐的,老板还送我们一盘酿豆腐。

    菜上得很快,我才喝了一杯冬梨子茶,酿豆腐就上来了,一块豆腐足有两寸见方,一寸把厚。碗是我们在长沙城里装汤的盆,我数了一下,一盆酿豆腐才八块,我们有六个人,每人还不到两块。

    我首先夹了一块大的,黄红的汤汁漫在豆腐上,豆腐看不出被煎过的痕迹,筷子用力夹下去,豆腐出现了裂纹,却夹不烂。我仔细看看,才发现豆腐已经被煎成一层黄色薄膜,淋过汤汁,看起来更加透明,里面的白色更清澈。我改用勺子,挖了一块,轻轻的吸进嘴里,豆腐不是很烫,味道却已经进入了豆腐深处。细嫩的豆腐,在牙齿间轻轻滑过,留下少许芳香,让我回味。再夹少许肉馅,非常软嫩,稍有咸味入唇,在蘸点汤汁,更加鲜辣新香。吃完这块大豆腐,我不敢夹第二块,把碗里的汤汁喝了,才知道汤汁非常鲜美,有豆腐的清香、红辣椒的甜味及调味品味,多种味道杂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陈茂智看到我这么馋,给我夹了一块,我没有尝到味道就让它滑进了肚子。第二盆上来,我又吃了两块。当老板来敬酒时,看到我们两盆酿豆腐都吃完了。老板就问,你们这么喜欢吃酿豆腐?陈指着我告诉他:这位就是长沙有名的美食家,非常喜欢你的酿豆腐,吃了四大块。老板举杯道:既然你们欣赏我的酿豆腐,那我还给你们上两盆。

    我吃了八块酿豆腐,才感觉到酿豆腐真的很过瘾,也从心底里感叹豆腐太好吃。

    在后面几天的旅行中,我吃到干笋酿、茄子酿、苦瓜酿等,对江华瑶族的十八酿有了个初体验。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江华豆腐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江华豆腐酿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