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炸酱面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北京炸酱面

    面条俗称面、水面、面条子,古代称汤饼、奢面、素饼、煮饼、水引饼、不托等。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年历史。早期面条呈片状,逐渐演变成条状。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基本形成,《齐民要术》记载的水引饼与现代面条相近。南北朝至唐代,面条品种开始丰富,出现了过水凉面,民间兴起吃寿面的习俗。宋代面条发展迅速,多达三四十种。元代出现挂面,明代出现抻面。清代出现五香面、八珍面,乾隆年间又出现伊府面。陆续形成了面杖擀、手抻、刀削、机器轧制等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旧时,旅馆饭店门外还喜欢挂把捞面条的笊篱来招徕客人,表示价格实惠,面条好吃。

    面条分布区域甚广,因地域不同形成若干颇具地方特色的面系。京津一带有打卤面,山西有刀削面,陕西有臊子面,兰州有牛肉拉面,湖北有热干面,四川有担担面,江南一带有阳春面,两广有伊府面,北京有炸酱面等。诸多面条品种中炸酱面分布的地域最广,北方、中原一带不用说,广东、福建、重庆等地也接纳了炸酱面的味道和口感,被称为中国饮食的国粹,外国人也喜欢中国的炸酱面,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地都很流行。

    明代后期,朱枥主导北京城,渐习北人风俗和饮食。甘陕晋鲁各路商贾在北京城大行商肆,建立北方经济枢纽,汤面顺势带进北京城。老北京炸酱面百吃不厌,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吃顿炸酱面解馋,聊表进京之劳。北京人做老北京炸酱面的炸酱非常讲究,酱一定用干黄酱和甜面酱,猪肉的精肉和肥肉按三七比例切成小丁,做酱小火糗、酱面泡;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拌面的面码儿几乎不重复。北京城有首顺口溜:“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就是说北京炸酱面的,说得非常详细,又有趣味。

    老北京炸酱面的起源说法众多,有落魄说,即晚晴破落贵族子弟吃不起羊肉,就吃炸酱面度日。有历史说,即中国人发明并制作面条的时间早于世界上其他地方,是阿拉伯面条或者意大利面条的祖先,炸酱面即是其代表。有逃难说,即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打到北京城,慈禧、光绪逃到西安,吃到了口味可口的炸酱面,后来带西安炸酱面老板进京开馆。这些说法都有些牵强,准确的还是明朝末年,甘陕晋鲁商贾在北京聚居,把他们家乡的打卤面和臊子面的做法和吃法混合起来,形成现在的北京炸酱面。

    炸酱面由菜码、炸酱、煮熟的面条三者拌合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加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了菜码即成炸酱面。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水面。

    北京人常把炸酱面当饭吃,暑天吃炸酱面既方便快捷又开胃消暑。行走在北京的大小胡同里,看到大杂院的街坊四邻聚在一堆吃饭聊天,他们端着碗炸酱面,碗里搁根脆黄瓜,在当院或门洞里一蹲,吃两口炸酱面,咬一口黄瓜,还边聊天边下棋,其乐融融,趣味横生。

    老北京炸酱面的精髓在炸酱,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还有脊丁炸酱、三鲜炸酱、木樨炸酱、炸豆腐丁酱、烧茄子丁酱等数十种。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汤要篦尽。北京人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叫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只有两片子的水萝卜缨,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初夏以新蒜、焯过水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盛夏、秋季,物产最为丰富,面码儿最全,是吃炸酱面的最好季节。冬天,北京大雪纷飞,面码儿突出萝卜丝、白菜丝,另有一番傲雪风味。

    做炸酱,首先要选好黄酱,黄豆质量好,加的是白面,加棒子面的酱凉后容易坨在一起,拌不开。其次是炸酱的火候和配料,火候要均匀,炸酱的配比要合适,五花肉切成半厘米见方的小丁,肉丁肥瘦兼有,黄酱放少点,炸出来的酱才香喷喷的。炒锅上火倒油烧热,放葱段、姜末、蒜末炒香,下五花肉丁中火煸炒,逼出猪油加料酒去腥,加生抽炒匀,将肉丁盛出。锅内留煸肉的猪油,把调均的甜面酱和干黄酱倒进锅里炒出酱香味,加五花肉丁、香菇丁、姜末,小火慢慢熬十余分钟,直到酱和肉丁水乳交融,汤汁收干,加葱白末,用余温将葱白焖熟,炸酱就做好了。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习惯用猪油炸酱,趁热吃时很香,猪油一凉酱就凝固了,没法拌匀;现在北京人用色拉油炸酱,拌起来更方便,吃了也健康。常用的菜码有豆芽、芹菜、青豆儿、黄瓜丝、心里美萝卜丝、白菜丝、青蒜、大蒜等八样,在煮面前用开水焯一下,沥干水分待用。

    煮面时多放些水,加盐,面不会粘在一起。面不要煮得太烂,点三次水即可,有一点点生,有嚼劲最好吃,面条煮好了冷水冲掉面糊,爽滑可口。不会煮面的年轻人可以选择高压锅煮面,水开之后下挂面,冒气用冷水淋锅盖,捞出面条刚好。面煮好拌上两大勺香喷喷油腻腻的炸酱,即干香又味甜。酱不要太多,否则太咸。放入各种菜码,搅拌均匀,即可开吃。

    北京人吃炸酱面,喜欢在肩上搭着毛巾,蹲在大槐树下,端着个大碗,吸溜吸溜地吃,还大口啃黄瓜、大蒜,有时来口二锅头下面,特有北京情怀。

    现在,走到天津、山东、东北、上海、重庆、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也看到很多老百姓喜欢吃炸酱面,只是做法上稍微有些改进和区别。韩国的炸酱面由华侨带入,以春酱为调味料,加洋葱、虾、肉类等。有些外国高级餐馆也卖炸酱面,摆放相当精致,碟子周边摆上黄瓜丝,中间盘放着面条,碟子芯放炒鸡蛋,最中央一撮炸酱,像工艺品。

    我吃炸酱面,还是喜欢北京的炸酱面,特别是老北京炸酱面,吃了最解馋。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北京炸酱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北京炸酱面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