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水酒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新化水酒

    在大梅山深处的新化,酒是不能少的特殊物质。因为酒的存在和生产,出现了与酒相连的产业和人群,也为梅山汉子注入了英雄气概和武术精神。

    在新化这个雪峰山尾端,山岚起伏,出门就翻山越岭的梅山沟壑。成年男子,都有喝酒、品酒、敬酒的习惯与礼数,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走亲串户,都需要会喝点酒来搞活气氛,不然被亲戚们瞧不起。

    梅山人喝酒,不是为了自身的快乐或者身体的放荡,是为了减轻劳作的辛苦,肉体的疼痛,用酒来疗伤、蓄气,完成艰辛的农活。我曾生活在大梅山深处二十年,在那靠山吃山的林莽草丛中,在地里、林里刨食活命,劳作难免会累着、拐着、扭着、伤着。有了酒的存在,一切都觉得容易解决。累了,喝碗酒可以减乏;伤了,喷口酒雾,能消毒化肿、活血化瘀,痛苦也慢慢麻醉、消失。

    梅山的酒,最大的妙处还在于逢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是山民们热闹的催化剂,大家聚在一起,喝碗酒,举举杯,乘着酒兴说几句贴心话,那也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新化属古老的梅山蛮地,曾经这里是苗瑶与汉族杂居之地,与外界隔离,饮食习惯原始古朴,山民喜辣好酸,食杂味浓,有十荤十素十饮,新化水酒是其主要饮品,饮酒习俗繁多,劝酒、敬酒成风。逐年辐射到安化、双峰、冷水江、涟源、娄底、新邵、邵东、邵阳、宁乡等地,成为湖湘米酒的大宗。<bdo>http://www.99lib?net</bdo>

    新化水酒,属于家酿型酒,靠自家蒸酿。我生活在方姓酿酒世家,从小看着母亲蒸酿水酒长大。新化水酒,其实应该叫新化米酒更为贴切,主要是用粳米或者糯米蒸酿而成,只是在酒已形成之后,在原酒中掺入凉水,当地方言叫水酒。方言中的米酒,却是谷酒,用谷发酵酿造而成,其实是城市的白酒。

    古老的梅山,纯正的糯米种植比较少,并且产量不高,而且成熟时多拂倒。所以,梅山曾以种植带一定糯性的粳米为主。粳米是梅山一种特殊的旱稻,生长在旱地,产量高,又抗倒,米粒细长,带紫红色。粳米煮的米饭红润,非常吸引人。

    梅山的崇山峻岭,十分陡峭,山与山之间从山脚看天空,就是一根线,大点的地方,用个炒菜的锅子翻过来可以盖上。开辟出来的田地,山民们就着山势,形成大小不一的斗笠丘、蓑衣丘、扁担丘等,小的田地,连牛都无法打转,只能靠锄头翻耕。要种植水稻,只能等天水,即下雨保留起来的雨水。保留天上的雨水,需要田地有很好的土质,有糯性、粘性、韧性,才能保留春天的雨水。梅山的土地多是沙砾,很难保留雨水。雨水从天上降落,就往山凹、山冲里汇集,山坡、山顶、山脊也只能湿湿土。

    新化水酒,还是梅山山民生活的一大习俗。谁家有女儿,孩子长大出落成姑娘,父母就要学着种植糯米稻或者粳米,为女儿出嫁、生产做准备。有结婚酒、月子酒、三朝酒,都需要上好水酒。

    蒸糯米酒,选择陈年糯米。一年以上的糯谷,风车多次遴选后,选出颗粒饱满,没受飞蛾、米虫侵害的糯谷。再晒干燥,经打米机碾去谷壳,筛掉残米,留下完整光滑的米粒,才是蒸酿水酒的原料。

    结婚酒以桌子计算,一桌一坛。月子酒、三朝酒都只要一坛,父母在蒸酿时一般是准备四坛,选择其中最好的一坛拿来用。

    梅山蒸酿水酒,还得按时节分,二月十五桃花节蒸酿的是桃花酒、五月初五端午节蒸酿的是端午酒、九月九重阳节蒸酿的是重阳酒,十月后蒸酿的是过年酒。这与气温有关,糯米酿酒,要把握好气温,气温高容易变为苦酒,味苦却酒度不高;气温低容易变为酸酒,味酸酒淡,难于入口。有些家庭,在酷夏或者三九蒸酿水酒,就会做一起措施,夏天入坛后放到阴凉处,冬天入坛后加棉被包裹或者藏进地窖、厨房、谷仓。

    蒸酿水酒,把精选的糯米浸泡一夜,第二天早饭后捞出,用大锅蒸煮。每坛需要糯米一斗或者一斗两升,大概四十到五十斤。大锅里加满水,把木蒸笼罩在锅上,蒸笼里结一个垫子,铺上洗净的棕丝,泡好的糯米散铺其上。一般用柴火蒸煮两个小时,糯米完全煮熟,米粒又没煮烂,糯性黏连,饭粒之间能够拉出细丝。蒸熟的糯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饭粒黏在一起。倒入大盘,把糯米饭摊开,经过一天的晾凉,黏性消失。吃过晚饭,再收拾。

    把酒药子擂成粉末,加开水调匀,拨散糯米饭上。尽量把饭粒全部捣散,收入洗干净的陶坛。酿酒的坛子,属于陶瓷结合,里外都有釉质,却是陶器,大概一米高,底端小,向上慢慢涨大,上沿又缩小,成一尺小口,有的还有盖子、坛沿。在气温比较暖和的时候,一般不加盖子,用洗净的纱布盖上,等待糯米饭发酵。

    糯米饭在酒药子的发酵下,十天左右,陶罐里的糯米饭就有酒味,开始甜腻、稠密,具有黏性,进嘴粘唇。这种甜酒,叫酒娘,米粒较硬。慢慢地,酒娘变苦,酒力增加,度数上升。完全变苦后,原酒已成,酒度较高。加入生水,划开酒糟,搅碎,浸泡三日,酒水融合,酒糟变软、散开、上浮,水酒始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的变化,很多家庭都在想把水酒蒸酿好。但是,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蒸酿出来的水酒不是很理想。酒力不够,酒糟泛红,就加入少量白酒提高酒度,增加酒力。慢慢,梅山山民认识到白酒对水酒所起的作用,大量地使用白酒。当水酒变苦,原酒形成,山民就直接用谷酒代替水,加入水酒中,盖上盖子,不出十天,很好的水酒就形成。这样的酒甜而不苦,酒水清澈,酒度极高,酒糟化得比较干净。我曾经在广西与湖南交界的大瑶山中喝到这样的水酒,当地叫瑶酒。

    还有人家,只喝酒水,把剩下的酒糟集中起来,装入酒坛,密封埋于地下,一年之后,酒糟全部化成酒水,酒水清纯,酒度较高。也有的把酒糟集中,加入谷酒浸泡,三个月后酒糟融化,酒水橙黄,酒力甚好。

    梅山山民常把新化水酒叫茅台或者女儿红。酒味已经变苦的水酒,加一两斤谷酒,盖上盖子,把坛沿用三合泥或者水泥密封,埋于地下,三个月后,酒就很好了。作为大户人家,在姑娘长大成人,就要准备结婚酒,也就是女儿红。把蒸酿好的原酒埋在地底下三年,酒水已带红色,香气四溢,酒力也不亚于茅台等白酒。结婚之时,娘家还要给女儿赠送一坛女儿红,作为生产时喝。随着这些年的风俗改变,婆家把媳妇的女儿红拿来款待结婚时的上亲。所以,女儿结婚,娘家又要急着准备三朝酒,因为时间短,把蒸酿的原酒密封后埋于牛棚、猪圈,牛棚、猪圈不管春夏秋冬,没有人来偷,这两个地方还有猪尿、牛尿浇灌,使稻草发酵升温,提高酒糟的泡化,成酒也快。我曾到蓝山县喝过牛屎酒,做法相近。

    女儿怀孕,娘家在女儿快生产的时候,要给女儿送去优质水酒。有些没有来得及送酒水的,女儿在产下婴儿后,女婿会立刻去岳父家报喜,从岳父家带回水酒,给妻子喝。

    在梅山,女人生了孩子,可以什么都没得吃,但是水酒、黄糖(片糖)、鸡蛋三样不会少。把水酒煮开,加入黄糖,女人喝了可以化瘀滋阴,再吃鸡蛋补身体。城市里用甜酒冲蛋,加糖,也是这个道理,只是很多用红糖、白糖,而黄糖是温性,不会上火,白糖、红糖上火。

    婆家定下三朝酒的日子,娘家及亲朋好友会浩浩荡荡地赶来贺喜,送来仔鸡和鸡蛋、黄糖等。特别是娘家,一定会抬来一坛水酒,那就是在三朝酒上用于大家喝的水酒,表示谢意。三朝酒酒席的汤水比较多,又叫胞衣汤,却有下酒的菜,酒客可以饱食一顿。

    梅山的酒席,每个时刻,都有对饮。

    二月的桃花酒,主要目的是为了春耕生产,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农民刚下田,水虽然已经转暖,还是春雨绵绵,有些寒气。山民喝碗热酒,自然祛除寒气,身体变温暖。但是,桃花酒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订婚之用。梅山的姑娘、小伙,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开始春心躁动,经过一段时间冬眠的内心和蓄积的情感开始火山喷发。媒婆也蠢蠢欲动,打着油纸伞到处串门走户,撮合合适的人家。家里有未婚的子女,父母就盼望媒婆来踩门槛。梅山的媒婆,除了能说会道,还是一张会吃的嘴,好东西伺候,酒也不能少。撮合好的男女青年,在父母陪同下相亲,父母同意,女方要在男方家吃一顿饭,男方准备酒宴。相亲结束不久,男女就要举行订婚仪式,女方召集所有至亲来喝订婚酒。

    端午节,凡是订亲的男子,都要去岳父家提节。梅山正是杨梅红的季节,梅雨时节的男女,也是幽会的最好时机,盛开的花朵已经凋谢,只剩下一些初夏的茂盛和浓绿,更催化他们的情爱。男子在岳父家提节,还要给嫡亲的叔叔、伯伯、姑姑、姨妈送礼,开始认岳父家的这门亲戚,有礼性的家庭,就会召集亲人聚会,欢度端午。大家聚在一起,喝的酒就是水酒,是提前准备和蒸酿的。也就是指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酿造的水酒叫端午酒。

    下半年,在秋高气爽,天气慢慢凉下来之后,晚秋的季节是最好的。这段时间,农事开始少了。女人有时间来酿酒。也是一年中酿水酒最好的时候。每当家中有老人,必然会在重阳节蒸酿水酒,当原酒出来,气味慢慢变冷,家里的老人就可以喝水酒来暖身体。

    初冬的十月,还没有下霜。山民就要赶着蒸酿过年酒。这也是大批量地酿酒,每当这个时候,就有人挑着陶坛穿街走巷,寻找蒸酿酒的人家,有的人家一卖就是十个二十个陶坛。在我熟悉的人家,蒸酿过年酒,少说八坛十坛,多的四十八坛,摆满一间房子。

    梅山的过年时间比较长,进入腊月,就开始过年,到次年元宵之后,最长可以拜到二月清早花,还是个拜年客。

    一般家庭,腊月初,就要准备过年的豆腐、菜蔬,也开始宰猪杀羊。杀了过年猪,一家的过年日子就正式开始。梅山天气寒冷,腊月多雨雪,在吃好的前提下,还需要酒作为点缀。早上出门,喝碗滚热的水酒,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也不再感觉到天气的寒冷。

    梅山的人家,为了喝好水酒,对温酒有些讲究。温酒一般用炭火,没有炭火,就着柴火的火子煨酒。在这些年,砂罐已经慢慢退役,搪瓷杯代替它的作用。但是,喝酒的人家,家里永远有一个砂罐子,虽然不大,却可以装三碗酒左右,方便三四人对饮。砂罐子温热的酒,不影响酒的味道,喝起来更加清爽。过年的日子,火塘里的煨酒砂罐一直不曾离去。

    喝酒的老人家,对下酒菜比较讲究,普通的四样下酒菜是腊牛肉、腊精肉、腊鱼、熟腊猪肝。当家人想喝点酒,就会说今天搞点好菜。家里的主厨就知道当家人想喝酒,随便选一样下酒菜,薄薄的切片,每片切成蚕豆大小,炒熟后多加些辣椒粉。腊猪肝、腊鱼虽然每块都比较大,却也吃得怜惜,小小的咬一口,又停一阵。当家人喝着滚烫的水酒,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享受山民的快乐生活。

    喝水酒最好的时节是春节。初一的早饭,所有人都要喝点酒。家中能喝酒的,就慢慢喝,先吃完饭的小辈把冷了的菜加热,再当上桌子,其他家人吃到中午。来了亲戚,接着喝,又不知不觉的喝到晚上。还有人喝酒喜欢吃肥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一家三父子,初一从早上一起喝酒,吃到下午两点才散,喝完一坛水酒,大概五十斤;吃完一个肘子,大概十斤。在我老家,这不是笑话,还是真人真事,有夫妻俩喝完一坛酒的。

    新化的水酒,是当地人的爱物,更是好饮之人的圣物。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新化水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新化水酒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