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撤席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平江撤席

    平江县位于湖南东北部,比邻长沙市,与鄂赣两省交界。平江山清水秀,群峰叠翠,山岚起伏,气候宜人,自古为名士修养和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汨水之源,将军之乡”。平江北踞幕阜山,南依连云山,清澈碧澄的汨罗江贯穿全境。有人用文字形容,平江县集山的雄浑、水的灵秀、石的奇特、林的清幽于一体,为现在旅游休闲的理想之所,备受长沙游客的喜欢。

    前不久,我到平江连云山小住了十多天,了解了一些平江的客家习俗。发现他们的方言土语中保存了较多的商周语音和语素,风俗习惯、歌舞、音乐都具有客家人的神奇色彩,让我难于忘却,特别是古老的酒席。

    平江人接待贵客,或者家里有隆重的日子和喜事,他们都要做“情席”来表示庆祝和欢乐,招待亲朋好友。一般每桌酒席十道菜,或者上十大碗菜。上菜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宴席,一次性把十道菜上齐,他们是一碗一碗分开上。端上第一道菜,客人就开始喝酒,吃完头道菜,再接着上第二道。吃罢第二道菜,再上第三道菜。从上第四道菜开始,每上一道菜要拿走一个吃完菜的空碗,即撤掉一碗菜,平江人叫转碗,也叫撤席。直到上第七道菜之后,才停止转碗,即见肚不回碗,与后面的菜一起组成六个碗,客人停止喝酒,全部改为吃饭。

    我在连云山小住,接连吃了几次当地的撤席。朋友曾光荣告诉我:撤席上菜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搞错了会让亲朋好友笑话。普通撤席的十道菜,形成了固定的做法,不能轻易改变。乡村为了提高办撤席的水准和在亲友中的口碑,请专门做情席的厨师包办情席。普通撤席十道菜分别是第一碗炸肉,面粉油炸后切成块,再炒;第二碗鸡肉,用猪肉替代,或只放一点点鸡肉;第三碗笋干,也叫烟笋;第四碗百叶丝;第五碗红石丸,肉丸子油炸后放糖蒸;第六碗肚片炖红枣;第七碗西粉,或绿豆粉丝;第八碗扣猪肉,四寸方块肉打上花刀蒸烂;第九碗清蒸鱼;第十碗青菜或汤。

    我小住的这段时间,发现平江的酒席种类繁多:父母过世叫盘子;父母做寿叫生。自己初婚叫结婚酒;儿子结婚叫收亲酒;女儿出嫁叫嫁女酒。生儿育女第三天摆酒叫洗三朝酒;满月摆酒叫满月酒;周岁办酒叫周岁酒。建设新居宴请叫圆屋酒。新年亲友相聚叫春饭。

    平江人爱热闹、讲礼数,喜欢在筵席的现场观看,参与情席礼节仪式。有“新亲不离喜堂,临喜堂必登首席”,上亲要坐头把交椅,老亲陪新亲等习俗。坐席位,要按亲友关系亲疏、主次、长幼、辈份次第编排,不能乱坐。主事坐最后一个座位,叫堵席。席间开第一碗菜由事主谢席,揭盖碗,宾客起立回礼后才开始吃菜。每上一道菜,主事要举杯向全场喊:“来呀,请呀!”大家举杯进酒,然后举箸吃菜。

    平江人好讲阔气,好表现,要脸面。情席分鱼翅席、海参席、蛏虷席(蕈席)三个档次,以前很少有鱼翅席、海参席,一般是蕈席。最好的酒席是寿酒,主家不能赚取,只能贴本,寿酒又叫摆格。其次是结婚酒和圆屋酒,再其次是嫁女酒。春饭菜都可以上,只不上狗肉。情席菜品雅致,菜名具有诗意,色香味型俱全,讲究荤素搭配,有味美香甜的“较汤”,口齿留香,吃了还想吃。海参席有什景海参、仙鹅抱蛋、红荔鱿鱼、清莲芙蓉、红烧肉丸(或药膳羊肉)、玉兰花灿、麻辣肚丝、醋溜鲜鱼、虎皮扣肉、四景鲜汤。

    撤席头碗不下桌,头三过半饱,七碗上桌主人举杯谢客。席间狗肉上不得,叫打狗散灾;没鳞的鱼上不得。随着现在商业盈利化的深入,平江撤席十大碗改为八大碗,除狗肉禁忌保留外,其他也进行了改良,跟随大流。

    我对平江撤席进行了一些了解,平江人的祖先是广东、江西移民而来,非纯正客家人,却保留客家人的习俗,菜系不完全属于湘菜风味,对粤赣风味进行了极大的改良和吸收,独立成就了自己的饮食体系,有海派味,也有乡土气味,菜品不辣不甜,适合大众。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平江撤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平江撤席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