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卤鸭脚板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成都卤鸭脚板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稍微留意就可以看到很多招牌诡异的卤味店,多以鸭部件吸引顾客,最多的是鸭脚,成都人叫鸭脚板。

    我生活在长沙,被外地人称为好吃之城,老百姓虽馋,却没有这么多卤味店。我长期来往成都及其周边城市,对川菜有些了解。川菜的特色是凉菜(卤菜)多,任何肉、下水、杂件都可以卤制成凉菜。川菜分炒菜、火锅、冷啖杯三种,冷啖杯多是用于下酒的凉菜和休闲美食。

    经过卤味店,常常遇到大人小孩手里抓着个鸭脚板啃得津津有味,我倒觉得没有可吃之处。上次与妻子回岳母家过节,回湖南的前夜,妻子陪我去买在火车上吃的零食,她提议买点鸭脚板带在火车上吃,我没有拒绝。

    俗话说:食在四川,味在成都。成都人对辣味讲究刚柔并重,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还少不了麻味。成都平原,地处川西,物产丰富,气候温润。成都近郊的彭州,素有养鸭的传统,仔鸭产量甚多,九尺镇是集散地。彭州仔鸭肉嫩味甜,很受成都人的欢迎。

    成都人好吃,坊间有首《竹枝词》: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合居。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星一碗甜浆粥,才吃菜汤又面茶。凉糕炸糕耳朵,吊炉烧饼又窝窝。叉子火烧刚买得,又吹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贯,新添挂粉好汤圆。说得非常到位,我在成都的日子深有感触。

    成都人吃仔鸭,方法不下百种,单分解吃鸭杂件就有鸭头、鸭翅、鸭脖、鸭舌、鸭肝等数十种,我尝食过的有十多种,可是鸭脚板从没试过。

    我们路过几家卤味店,寻找鸭脚板的踪迹,量不多,价格相差大,低的十六七元一斤,贵的二十四五元一斤。我很纳闷,一样的鸭脚板,都用卤制,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呢?我仔细观察鸭脚板的颜色,才知道:色泽明亮的价格偏高,颜色深灰的价格略低。我正在不好选择哪种时,妻子建议每样都买几个回去,一吃就知道味道了。我认为她的方法很好,就一样买了半斤。

    卤鸭脚板主要用红卤水煮熟,制作卤鸭脚板的红卤要白酒、盐、冰糖、大葱、姜、茴香籽、桂皮、甘草、花椒、香叶、丁香、草果、酱油、味精等调汁。把氽水的鸭脚板打去浮沫,捞出放在红卤中旺火继续煮,煮到鸭脚板可以啃烂后捞出,擦上麻油装盘,即可食用,也可做下酒菜,边闲话边吃。刚出锅的鸭脚板,色泽金黄、味鲜香浓,飘散着咸香。

    我们回到家,打开塑料袋,卤鸭脚板散发出诱人的卤香味,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啃起来,咸咸的,有些韧劲。鸭脚板与卤制的鸡爪不同,表面不再糯柔粘嘴,小腿上的脚筋脆爽,咬出清脆的响声,感到齿间的摩擦和嘣咯声;鸭蹼和鸭爪间的肉质细腻,鲜甜可口,耐人回味;鸭爪的小骨头与肉很容易剔下,筋络却仍有部分粘在骨头上,吃不干净,感觉很可惜。妻子见我吃得特别认真,她也忍不住抓起一个啃起来。我很快就啃完了一个,妻子要我试试其他卤味店买的鸭脚板。我每样吃了一个,完全肯定了它们的价格:颜色越浅的,看上去明亮金黄,小腿的筋络越清脆,味道越纯正,越有嚼劲;颜色越深的,看上去深褐色,酱油味和卤味越重,吃起来不再脆响和有嚼劲,改之是糯性和咸味,失去了啃骨头的滋味。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啃鸭脚板的一句话:“在街边啃鸭脚板,每次都停不了嘴,把鸭骨头都啃碎了,越啃越香。”

    妻子见我吃得很忘情,要我比较一下各地吃的鸭杂件。我仔细回味了近几年在各地吃的鸭杂件,有长沙的鸭架子、武汉的鸭脖子等。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于每个地方用不同的大料来去除鸭的膻味,成都人做卤鸭脚板用花椒,长沙人做鸭寸骨用桂皮、八角,武汉人做鸭脖子用芥末,效果都一样——减少了膻味。

    第二天,我们去那家贵点的卤味店买了一斤鸭脚板,带在火车上吃。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成都卤鸭脚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成都卤鸭脚板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