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钵子肥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临澧钵子肥肠

    湖湘饮食,有个庞大的菜系是肥肠,每个地方逐渐形成一些特色的肥肠菜。虽然很多地方的人在信仰和卫生方面抵制吃肥肠,还是有一部分人喜好和钟爱肥肠。我在饮食圈里混吃多年,吃的肥肠美食比较多,没有几款肥肠让我留下深刻记忆,唯独常德临澧的钵子肥肠吃了还想吃。

    没到常德吃钵子菜之前,一直有朋友推荐和邀请,希望我能到常德吃吃他们的钵子菜,给个公正的评价。我总认为钵子菜是一般的土菜,味道不会好到哪里去。多次到常德游历,被安排在宾馆享受时尚美食,都没吃到地道的钵子菜,无法把钵子菜列为什么菜系,更谈不上评价,只知道钵子菜是常德家常菜,是家庭中最普遍的菜种,酒店宾馆不重视。就是以做钵子菜为主的酒家,也对钵子菜经过了极大的改进加工。

    我在湖南各地调查地方名菜时,在湘西各地的街道上到处都看到常德肠子馆,当时不清楚肠子馆是做特色肥肠,更没洞察出是种美食现象,也没联想到闻名湖湘的临澧肥肠。直到常德朋友刘勇给我推荐长沙市八一桥旁的常德肠子馆时,我才恍然明白过来,常德肠子馆的特色菜就是临澧肥肠。

    当我们赶到八一桥常德肠子馆时,早已人满为患,只好排队等候。刘勇介绍道:这是长沙市最地道的钵子菜基地,全按常德人的口味制作。这些简单的介绍,吊起了我的胃口。

    临澧钵子肥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文献记载:17世纪中叶,李自成败走九宫山,率部退至临澧歇驾山,弹尽粮绝,士兵饥饿难耐,杀坐骑充饥。马肉全部吃尽,剩得漫山遍野是马肠子,当地饥民把马肠子收拾起来,洗净用大锅煮熟,加香叶去其膻味,马肠子变得香鲜无比,食时妙不可言。临澧人继承了这种做肠子的烹制技法,慢慢演变成肥肠的烹制方法,并进化到钵子肥肠。

    现在吃的临澧钵子肥肠,是在常德钵子菜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并增加了肠头、猪头肉等肉质原料,也在香料和烹制手段上进行了修改,成为常德地区的一种特色菜。

    肥肠很多人认为它不干净,主要是因为肥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肥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肠子洗干净,去除糠渣和腥膻味。临澧钵子肥肠采取挤掉肠内残留物,理直剪开大肠,清洗肠衣,再用面粉揉搓,温水冲洗。面粉在揉搓中粘除糠渣,又让肠子洗得干净保持肠子完整,不会在搓洗中破坏肠子。再加精盐、黄醋、绍酒搓揉,去腥臭味,沸水氽后切成一寸见方片状,沥干待用。

    肠头和猪头肉也需要进行特别选择。肠头是猪的肛门及肛门边上的肉,有肥肉和瘦肉,含有大量油脂,在洗干净后煮熟,切薄片。猪头剥掉猪皮,洗净连骨头煮熟,取残留在骨头间的碎肉,含有软骨、半肥肉、半瘦肉,长沙人叫拆骨肉。猪头肉剔除骨头,选大块肉切薄片。

    烹制肥肠先把锅烧热,放熟猪油烧六成热,倒入肥肠炒数滚,加绍酒、酱油、精盐、花椒、葱结、姜片,再加肠头肉和猪头肉继续炒,炒至熟色,肥肉中的油炸出,加杂骨汤,调味煮沸,小火煨至软糯酥绵,用钵子盛装出锅。钵子口径大深度小里边上釉,上半部分装菜,下半部分在炉子上烧烤,也有用小铁锅代替钵子,火使用煤球,肥肠在汤汁里悠悠的沸腾,香味飘散,肥肠炙热不减,食客无法拒绝它的诱惑。

    临澧钵子肥肠比较辣,口味鲜嫩糯软、甘甜爽口,嚼来绵远回味,肠头肉细嫩不油腻,猪头肉柔软清爽,在相互间递着吃时更有味,越吃越辣,越吃越热,但是吃时不觉得,吃完后大汉淋漓,浑身痛快无比。

    吃顿临澧钵子肥肠,可以排除一次感冒,更是一种体验。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临澧钵子肥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临澧钵子肥肠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