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鸭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芷江鸭

    芷江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天柱县,西连新晃县、万山特区,北界麻阳县、铜仁市,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古属五溪蛮地,因屈原《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得名。

    我早闻芷江鸭的名声,在长沙也见过几家做芷江鸭的饭店,我却不愿意去吃,想找个机会到原产地去吃。多次到怀化出差,都因接待单位有统一安排,没能单独行动,也没吃到怀化的芷江鸭。这次去怀化参加笔会,出发前给在怀化工作多年的陈永奋兄打了个电话,他要我开完笔会,在怀化逗留两天,陪我看看怀化山水,兄弟好好叙叙旧。他还告诉我,他在怀化寻得一处做特级芷江鸭的饭店,到时候在那里给我接风洗尘。

    芷江鸭又名紫姜鸭、仔姜鸭,是湘西芷江、怀化、沅陵等地的饮食特产。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数百年来经久不衰,为宴会传统菜肴,也是怀化人款待外客最好的主打菜。

    沅江舞水一带,盛产水鸭,以谷糠养的麻鸭为主。芷江民谣云:“桂花飘香石榴红,八月十五杀鸭公,鸭头鸭脚老板吃,翼翅膀膀待长工。”芷江食鸭文化繁荣昌盛,独具匠心。吃鸭注重鸭翅、鸭头、鸭爪三样,俗称飞叫跳,并称“桌上三杰”,用于款待贵客和至亲。从元代开始,芷江人在中秋节、重阳节必吃炒鸭,并将做熟的鸭制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芷江晚春四月,河水慢慢转暖,养鸭人才会出现。乡村集镇,雏鸭上市,商贩挑着刚孵出的小鸭,穿街走巷叫卖。鸭农选好鸭苗,开始了一年的牧鸭生活,他们扛着长竹篙,漫步于田野和河滩,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终日与鸭相伴。农历七月,早稻收购完后,鸭农将鸭赶入稻田,捡拾散落的谷粒,鸭子长得飞快。临近中秋,仔鸭一斤出头,母鸭还没开叫,公鸭羽毛未丰,正是理想的仔鸭。鸭农将鸭子用稻草捆绑,运到集镇贩卖,农民买去过节。

    芷江人除了喜欢吃仔鸭,还喜欢吃成年鸭婆子,两年左右的鸭婆子净重两斤半左右,不超过三斤。芷江人做鸭利用秋冬两季的气温差异和芷草香料,做出无法模仿的特色芷江鸭。芷江秋冬季节,当地气温、湿度、风速与邻县不同,野生芷草非常茂盛,泛发着奇异的芳香。

    芷江人杀鸭,习惯保留鸭血。鸭子杀死后,先砍下鸭脚,清洗干净,不用开水烫,并保留鸭脚外皮。再用开水烫鸭,拔净鸭毛,清洗鸭身,剖开前胸,取出内脏,摘下鸭肝,用水冲洗干净,鸭身切成一寸方块的肉块。加些五花肉,切成五分方块。配料生姜、红辣椒切块,大葱分根,打成绳结。先炒鸭脚、鸭头及内脏,爆酥后。鸭块、五花肉下锅,用茶油爆炒,炒干水分,到金黄色。加入鸭血,翻炒成板栗色。放肉汤用小火煨,鸭肉酥烂,再加米酒爆炒,撒盐,直到香味飘逸。加鲜红辣椒、桂皮、姜片、酱油、甜酱,煨出姜香,放味精。快出锅前,加牛角葱,稍煮。芷江人烧鸭,有四大将军:芷姜、大葱、红椒、花椒,花椒主麻,红椒施辣,芷姜去膻,大葱生香;芷姜金黄,大椒通红,大葱鲜绿,花椒晶亮。

    民间传说,乾隆南巡,途经沅洲府(芷江),有人正在做芷江鸭,他闻得香味,十分醒神,顺着气味找去,食后大悦,称为天下佳肴,并定为贡品,从此广为流传。清代西湖制台魏武庄,调往云贵任职,途经沅洲,品尝了三癞子的炒芷江鸭,大加赞赏,并确定了芷江鸭的香酥脆辣四大特点,其鲜味醇香、油而不腻的口感流传至今。

    我开完笔会,在怀化逗留了两天才回长沙。第一晚,陈永奋兄用芷江鸭招待我。看到端上来的芷江鸭,条块整齐,油泽光亮,鸭肉澄黄,非常耀眼。我忍不住就动起筷子,先夹了根翅膀,香味飘荡,皮色鲜艳,轻轻咬了一口,皮酥肉爽,肉嫩可口。我调动了口腔的全部味觉,品味鸭翅,味道极鲜,香酥脆辣,油而不腻,口感独特,吃后回味,口吐香气。我一连吃了好几块,都停不住口,陈看了窃笑。至今回味,都是绝品。

    陈永奋兄告诉我,他在怀化工作几年,常与同事到芷江县来寻找正宗的芷江鸭馆,吃过不下百次,最后确定还是现在吃的这家最正宗。饭后,我们又在宾馆里谈了一些芷江鸭的传说和故事,才散去。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芷江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芷江鸭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