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的“纵火头目”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美术界的“纵火头目”

    电影、戏剧界“反右派运动热火朝天”,美术界也“轰轰烈烈”。

    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王孔诚的报导《一个毒辣的右派集团》,把美术界的“右派集团”公之于众。

    报导称: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庞薰琹为首的右派集团,在党开始整风前后,就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猖狂的进攻。企图先夺取这个学院的领导,进而夺取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领导。这个右派集团的首脑庞薰琹是学院的副院长和民盟区分部主任委员,它的主要成员是教授郑可,院长办公室秘书刘守强,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秘书何燕明。刘、何两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被庞拉下泥坑成为右派集团的重要分子。这个集团是有组织、有纲领,而且在进攻中有周密计划和策略部署的。

    庞薰琹,中国着名的工艺美术家。早年他留学法国,原本是学钢琴的,只是手指太短,法国教师以为他学钢琴不合适。于是,改学小提琴。谁知法国教师又说,小提琴要从小学习才行,你二十来岁学小提琴,已经太晚了……好在他从小对绘画也很有兴趣,于是他改学绘画,成为一位工艺美术家。①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在一九五六年夏天成立的。《人民日报》所载国务院任命是这样的:“庞薰琹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可是,院部却自行宣布:庞薰琹改任第三副院长!至于第一、第二副院长,则是院部另行任命的,并非国务院任命。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发生如此深刻的矛盾,原因在于它有两个“婆婆”:文化部是业务领导,手工业管理局则是行政领导。这是因为工艺美术跟一般的美术作品不同,工艺美术品既是美术作品,又要靠手工业进行大批生产。

    两个“婆婆”之间,有着矛盾。文化部不愿管,推给手工业管理局,而手工业管理局对于业务又不熟悉,使这个新生的学校举步维艰。

    正在这个时候,恰遇大鸣大放。于是,庞薰琹就把自己对于学校的忧思,“放”了出来。他在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二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跟着党走,真理总会见太阳》一文,诉说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困境以及自己的意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终于成立了,这是我国文化事业中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但是由于文化部的严重官僚主义,使这个初创的学校,受到了完全不必要的挫折。文化部在决定成立这个学院的时候,事前完全没有和工艺美术工作者商量研究,同时也没有正确估计这些年来在党的教育之下,工艺美术工作者的进步努力,同时也没有尊重这些同志们的专长是甚么,草草率率的只看到了手工业管理局可以让出一座房子来,于是就决定业务由文化部领导,行政由手工业管理局领导。文化部就这样顺手把这个学校推出去不管了。把业务领导和行政领导分家,于是业务领导在实际上变成为一句名无其实的空话,而行政领导又对业务完全外行,结果成为推进业务的阻碍,而手工业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又偏偏存在着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致使这个初创的学校,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种种不必要的损失和摧残。手工业管理局的副局长兼任我院院长,他自建院以来,到校的时间,总加起来,大概不到二百小时,他派手工业管理局的推销局局长来作为他的“院长代表”。并当一个副院长尚在国外,一个副院长卧病医院时期,院长突然宣称这个学校一塌糊涂,要停止招收学生,一面提出要把学校改为手工艺作坊的方案……

    庞薰琹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一个被忍心的父母所抛弃的婴孩”。他批评道:

    这个忍心的父母就是文化部。这孩子在被弃时期,被狂风暴雨吹打,这狂风暴雨就是手工业管理局的一些无理而粗暴的对艺术教育工作的干涉。

    就在庞薰琹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当天,他出席中国画院的成立大会。一进会场,他见到周恩来坐在台上。过去,周恩来参观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时,由庞薰琹陪同,周恩来认识了他。这一回,大会即将开始,周恩来便问:“庞薰琹来了没有?”庞薰琹站了起来答道:“来了。”周恩来即说:“报上发表你的文章,我看过了!你为什么不上台来?”庞薰琹只得上了主席台……

    庞薰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充其量只是对文化部和手工业管理局提出一些意见罢了,何况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可是,在“反右派运动”中,庞薰琹对手工业管理局的一些意见,却被说成是反对“党的领导”。于是,庞薰琹也就被列为“右派”。和庞薰琹持相同意见的一些人,也就被列入“以庞薰琹为首的右派集团”。

    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报导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闭幕的消息,称“不少代表揭发了工艺美术界以庞薰琹为首的一小撮反动右派分子的阴谋”。

    庞薰琹是民主人士。在揭发“庞薰琹右派集团”时,渐渐涉及到美术界的中共领导人物、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以至又揭发出“江丰右派集团”。《人民日报》称庞薰琹“提出了反党纲领,得到了江丰支持”:

    这一右派集团就拿出了一个反动的公然取消党在学校中领导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条例简则”,在这个“简则”里,他们提出了“民主治校”的“原则”和“具体措施”。这“组织条例简则”比陶大镛提出的“民主治校”方案还要详细。庞薰琹说,这个方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也同意;江丰对他提出的三点建议,构成了方案的主要内容。这“简则”取消了党委制,确定学校最高的权力机关是“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由各方面选举产生,包括各系代表、教授、讲师、助教代表、职工代表、共产党、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代表”;“院务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五至七人。组成常委委员会;选举院长、副院长提议国务院任命(批准)。”庞还提出将来院务委员会的人选,党由刘守强担任候选人。这时候,以庞薰琹为首的右派集团的活动可说达到了反党反社会主义最猖獗的程度。①

    庞薰琹的意见,今日看来完全正确,可是在“反右派运动”中,却成了“反党纲领”。

    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以大字标题发表报导:

    《藏在党内竟想煽起反党火焰美术界找着了“纵火头目”——江丰》

    报导说:

    首都的美术家们昨天在文化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揭露、批判了江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的反党言论和行动。

    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在会上简述了江丰的反党言行。他希望美术界展开一场政治大辩论,按照毛主席指示的六项标准,辨明大是大非。

    在会上,着名画家、雕塑家艾中信、吴作人、刘开渠等都作了批判江丰的发言。

    在揭发江丰的种种“反党言行”之中,最为“严重”的是他关于毛泽东的一些话:

    他说党的领袖的话“并不是每一句都是完全正确”,他企图以此来反对党的领袖,说什么“根据上面一两句话来决定问题是很危险的,这是一种崇拜权威的思想。”①

    江丰的所谓这些“反动言行”,其实并不反动。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着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先生的文章《批判江丰在文艺上的反党思想》,对江丰进行“理论批判”。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美术界的“纵火头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美术界的“纵火头目”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