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狠批陈仁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张春桥狠批陈仁炳

    陈仁炳教授告诉我,他所以成为“章罗联盟”在上海的“首要分子”,跟张春桥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张春桥担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他跟柯庆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至担任柯庆施的政治秘书。柯庆施不少报告,出自张春桥笔下。

    在上海,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运动”中,“涌现”了两员“左”将:一是张春桥,一是姚文元。他俩在报刊上劈头盖脑地打“右派”。九年后,这两员“左”将双双进入“中央文革小组”,又为“文革”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张春桥年长姚文元十四岁一一张春桥生于一九一七年,姚文元生于一九三一年,所以张春桥比姚文元要老练得多。姚文元批张三,驳李四,那文章大都署真名,而张春桥深知那些文章见不得人,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意味着埋下一颗钉子,所以张春桥那些“反右”文章,几乎每一篇换一个名字,全是署笔名。

    内中,张春桥写过两篇批判陈仁炳的文章:一篇曰《陈仁炳的“另外一条道路”是什么?》,署“吴松”,发表于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解放日报》;另一篇则是以《解放日报》社论的名义发表的,题曰《论算旧账》,见于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四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则于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予以转载。

    “吴松”的《陈仁炳的“另外一条道路”是什么?》,差不多占了《解放日报》半个版。此文对陈仁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张春桥在文章一开头,就这么说道:

    陈仁炳在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宣传会议上说:“我们帮助党整风的最好方法就是向这些党内同志们大喝一声:同志,你必须改走另一条道路了。”陈仁炳的这“另一条道路”是什么道路呢?从他发言的字面上看,好像是劝人虚心,不要骄傲;实际上,最近揭露出的一些尚不完备的材料,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所说的,所走的是一条反共、反社会主义道路。

    张春桥接着指出:

    许多人揭露了陈仁炳的历史情况,比如,他是右派领袖之一罗隆基长期培养的骨干,曾经担负过“顶住华东”的重任,这些旧账暂时不算,只说近年来,他在沈志远领导下的民盟上海市委工作期间,他同王造时、彭文应、夏高阳、陆诒等等右派分子搞在一起,所作所为,都证明他是“忠诚地”执行了他们右派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的。

    张春桥对陈仁炳的“右派”言论进行了概括,总结为“六论”:

    一曰“暗无天日”论;

    二曰“辩驳有罪”论;

    三曰“拆桥头堡”论;

    四曰“火烧基层”论;

    五曰“大病重药”论;

    六曰“我们负责”论。

    所谓“暗无天日”论,其实是因为陈仁炳说了一句“某个角落”已“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陈仁炳指的是上海作家协会这个“角落”,而张春桥则把此话扩大为陈仁炳说新中国“各个角落”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然后加以“驳斥”。

    所谓“辩驳有罪”论,则是因为陈仁炳说了句:“在整风运动中是应该着重鼓励人发掘缺点和错误的,决不要拿‘抹煞过去成绩’的帽子往人家头上戴。”

    所谓“拆桥头堡”论,是因为陈仁炳称那些“反右”积极分子为“桥头堡”,要“拆除”。

    所谓“火烧基层”论,是出自陈仁炳的一句话:“整风暂不到基层,是由于基层的‘消防’力量不够。”

    所谓“大病重药”论,是由于陈仁炳常说:“治大病要用重药。”

    所谓“我们负责”论,是出于陈仁炳一句带笑的话:“上影厂有许多同志在我们民盟开会,说了许多话,我们可负责不起责任呀!”

    其实,陈仁炳随口而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意思,而张春桥则挖空心思加以“总结”,上纲上线——这才是张春桥的看家本事。

    张春桥另一篇以《解放日报》社论名义发表的《论算旧账》,用的也是攻其一点、无限上纲的战术:

    陈仁炳提出了算旧账的问题。据他说,“为了党和祖国的前途”需要算算旧账。陈仁炳要向谁算账呢?是向帝国主义吗?是向地主阶级吗?是向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反动分子吗?都不是。那是向谁呢?原来是要借整风的机会,同共产党算一算旧账。因为,据说“有的犯了错误的同志,最喜欢用反对算旧账来遮掩自己的错误。”你如果不赞成算旧账,那就无法逃避掩盖自己的错误的嫌疑,而且就无法逃避不“为了党和祖国的前途”的罪名。看来,旧账是非算不可了。

    我们是不是赞成算旧账呢?

    我们是又赞成又不赞成。

    如果说是对敌人,我们是主张算账的,旧账要算,新账也要算;小账要算,大账更要算。不但要算,而且要算清,要偿还。如果敌人欠账不还,我们就强迫他还。用嘴讲要不还,就动手,文的不行,来武的,直到敌人还清为止。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一向不马虎的。这早已为历史事实所证实了。应当表明,就是对敌人,包括武装的敌人,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仍然主张不算旧账,实行宽大政策,给予重新作人的机会,这也是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了的。

    如果说是对朋友,我们不但不赞成算老账,而且主张不记账。因为既然是朋友,就不免有一致的地方,又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愉快的欢聚,又有不愉快的争执,甚至有甲“得罪了”乙,乙“得罪了”丙,或者丙“得罪了”甲的情况。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主张以团结为重,把问题说清楚,不记朋友的账,友好相处,共同把事情办好。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我们知道共产主义的事业不是少数共产党员的私事,在这条道路上,朋友越多越好。如果对朋友记账,算老账,是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的。我们有些同志对于这种求同存异的精神领会不够,对有些朋友抱有宗派主义情绪,这是党经常反对的,也是这次整风中要解决的……

    其实,真正进行算旧账的,倒是张春桥等“左”兄们。在“反右派运动”中,“新账老账一起算”已成了普遍“规律”。这在批判龙云、陈铭枢、黄绍竑、黄琪翔等“大右派”时,已充分运用了“算旧账”的战术。

    虽说陈仁炳成了上海的“大右派”,但是人们知道那只是一场政治把戏罢了。上海国画界滕白给陈仁炳写了一信,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仁炳兄: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当它无所事,决不可向打手们屈服,如果,你发表的言论是由衷之言,那你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意见,不怕一切,拿定自己主张,坚持到底,不再做什么检讨之类……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张春桥狠批陈仁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张春桥狠批陈仁炳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