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

    经过四天休会之后,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召集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进入了第八次会议。

    章伯钧发话了。

    章伯钧兼两个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于一身: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一副主席。

    章伯钧此人的政治经历,可谓多变:

    章伯钧,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九二零年毕业于武昌国立师范学校,后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由于他聘请恽代英、彭湃等左翼人士任教,被解除校长职务。

    一九二二年九月,章伯钧离沪,乘法国“阿尔及利亚”号轮船前往德国留学。在船上,他结识了朱德将军,相谈极为投机。到德国后,章伯钧担任了朱德秘书。这年年底,朱德加入了中共,章伯钧也加入了中共。所以,章伯钧是中共为数不多的早期党员之一。

    此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兼跨两党。

    一九二六年春,章伯钧回国。他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一九二七年,他和李健生结婚。①

    不久,他参加了中共的南昌起义,并随军南征。失败后到了香港,从此,他与中共脱离了组织关系。

    一九二八年,章伯钧和邓演达、谭平山等发起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即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外的第三党。章伯钧既参加过共产党,又参加过国民党,如今树起了“第三党”的旗号。

    一九三零年五月,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一九三三年,他曾参加国民党左派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发起的反蒋事变。

    失败后,他和夫人李健生流亡日本。

    一九三五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一九四七年二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章伯钧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一直担任该党主席。

    章伯钧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南京,出任国民参政员。他力主积极抗战,和中共合作,被国民党除名。

    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担任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一九四四年十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他仍任中央常委、中央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所以,他又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章伯钧主张民主建国,反对内战。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之间,章伯钧日渐反对国民党而支持共产党。一九四八年一月,章伯钧在香港通电响应中共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年九月,他来到了东北解放区,完全站到了中共一边。

    一九四九年,章伯钧来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不久,章伯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

    一九五四年,章伯钧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纵观章伯钧的政治道路:这位早年加入中共,后来又加入国民党,而后又曾经希冀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外建立第三党的政治活动家,最后毕竟成了中共的亲密朋友。

    由于章伯钧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副主席兼《光明日报》社社长,在民主人士中,举足轻重,所以他的发言很引人注目。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第一次座谈会上,章伯钧讲过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直至到了第八次座谈会,他这才说了一些有分量的话。

    章伯钧这一回的发言,提出了关于“政治设计院”的设想。

    章伯钧先是说:

    “今天,我谈个人的意见。近二十天来,全国各地都在谈论人民内部矛盾,帮助共产党整风,提出了很多意见,看来是正常的。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政策,共产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民主精神,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效果。……鸣,放,并不影响共产党的领导,而是愈益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

    接着,章伯钧谈及了“政治设计院”。

    以下是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所载章伯钧发言的原文,标题是《现在工业上有设计院,可是政治上没有设计院》。章伯钧说:

    “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一个设计院。我看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四个设计院。应该多发挥这些设计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设,要事先交他们讨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这就是著名的“政治设计院”的来历。

    这段话,不论是从头至尾,或者是从尾至头,反反复复地捉摸,也看不出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是指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而不是别的什么。他的“政治设计”的含义,无非是指“政治上的基本建设”,先交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这四个“政治设计院”讨论,因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章伯钧在发言中,批评了国务院。他说:

    “国务院开会常拿出成品,这种形式主义的会议可以少开。”

    章伯钧的这段话,是希望把国务院也作为“政治设计院”。他作为交通部长,常常出席国务院会议。在他看来,国务院开会,应是“政治设计”会议,即让部长们都参予设计,而不是“拿出成品”。

    章伯钧这样一段明明白白的话,后来被列为“着名右派观点”,蒙受了历史的冤屈。

    其实,“政治设计院”并非章伯钧的发明,最初倒是毛泽东讲的!章伯钧只不过借用毛泽东的话,加以发挥罢了。

    大约正因为这样,后来毛泽东虽然曾多次批判了章伯钧提出的“政治设计院”,但是他并没有否定“政治设计院”本身。

    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三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所作的题为《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讲话中,这么说及:

    “这个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是中共中央这个政治设计院设计出来的,不是章伯钧的那个‘政治设计院’设计出来的。”①

    这段话清楚表明,毛泽东并不反对“政治设计院”本身,而是以为政治要由“中共中央这个政治设计院设计出来”,绝不能由别的“政治设计院”来设计。

    其实,章伯钧主张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也作为“政治设计院”,何错之有?

    章伯钧还说:

    “政协、人大不要等到期满,今年就可以进行明年要作的大事的讨论,不能全靠视察制度,对国家准备作的事情要经常的讨论。”

    “近一两年来,政府对老年知识分子问题,有所安排,收到了极大的效果。但是还有些名望较小的知识分子,思想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生活他有困难,政府应当有适当的政策,逐步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镇反、三反、肃反中的遗留问题,党和政府应该下决心,检查一下,检查要有准备,要好好作。”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章伯钧提出“政治设计院”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