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

    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曾被说成“资产阶级右派进攻的信号弹”。

    对于这篇成为众矢之的的文章,周恩来倒曾说过一段中肯、称赞的话。

    那是《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见报整整一个月——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作题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讲话。这篇讲话稿后来被收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一书。周恩来说道:“有一次我来杭州,回去时在飞机上看了费孝通一篇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把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一些想法都说出来了。共产党也有不少能写文章的知识分子,但这样的文章我看是写不出的,就是有这种想法也是不写的。”

    费孝通的文章,是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的“反馈”,而周恩来上面这段话,则又是他对费孝通文章的“反馈”。这样的来回“反馈”,有的只是肝胆相照,赤诚相待,没有半点“进攻”、“还击”的火药味儿。

    在反右派的硝烟散去三十多年后,重新细读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发觉这颗“信号弹”,其实只是道出了知识分子的心声罢了。

    费孝通的文章,主要谈了知识分子对两个问题的看法,其一是向科学进军,其二是百家争鸣。关于向科学进军,费孝通无非是担心“向科学进军真像一阵风,只‘吹皱一池春水’,如此而已,意见并不很尖锐。关于百家争鸣,费孝通的话,道出了早春天气的寒意:

    “百家争鸣实实在在地打中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心,太好了……从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对百家争鸣是热心的;心里热,嘴却还是很紧,最好是别人争,自己听。要自己出头,那还得瞧瞧,等一等再说,不为天下先。依我接触到的范围来说,不肯敞开暴露思想的人还是占多数。这一年来,情况是有好转,在一定场合之下,有些人是肯吐露些知心话了,但是还是相当腼腆的。向科学进军可以关起门来进,而百家争鸣就得抛头露面来鸣,腼腆了就鸣不成。

    “究竟顾虑些什么呢?对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明白的人当然还有。怕是圈套,搜集些思想情况,等又来个运动时可以好好整一整……面子是很现实的东西。带(戴)上一个‘落后分子’的帽子,就会被打入冷宫,一直会影响到物质基础,因为这是‘德’,评薪评级,进修出国,甚至谈恋爱,找爱人都会受到影响……‘明哲保身’‘不吃眼前亏’的思想还没有全消的知识分子……想到了不鸣无妨,鸣了说不定自讨麻烦,结果是何必开口。

    “另一方面是具体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人对于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不是都搞通了呢?也不全是通的。有些人是一上来就有点担心……等到鸣了起来,闻到一些唯心主义的气味,就有人打起警钟:‘唯心主义泛滥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又冒头了’。大有好容易把妖魔镇住了,这石碣一揭开,又会冲出来,捣乱人间的样子。对这方针抗拒的人固然不算多,但是对这方针不太热心,等着瞧瞧再说的人似乎并不少。”

    于是,费孝通借用唐朝韩愈的诗句,来形容知识分子的心态:“‘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原是早春天气应有的风光。”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