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林秀贞——义务扶贫 坚守农村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73、林秀贞——义务扶贫 坚守农村

    村里有困难,咱党员就得担起这些责任。

    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秀贞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衡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双十佳”文明市民标兵、衡水市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还在自家创办的企业中安置了20名农民职工,其中8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捐献打井等公益事业捐款2.2万元,受到群众的高度赞美。她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老人把两瓶安眠药交给她时说:“有了你,俺们就不要它了!”

    1976年冬季的一个晌午,30岁的林秀贞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给朱书贵、刘秀焕老两口送去。进了门,她惊呆了,两位老人正在喝早晨的剩粥,锅里竟还结着细碎的冰碴子。她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为啥不热了再吃啊?”

    其实不用老人回答,她也知道,那年月,平原上的农家不仅缺吃,也缺柴火。

    顶着寒风回到家,林秀贞的心里沉甸甸的。朱书贵老人抗战时期入党,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挨家敲门报告敌情,组织群众转移。现在他老了,是村里的五保户,可是没有人在身边照顾怎么行?林秀贞决心要像女儿一样照顾老人。

    对她的想法,爹娘支持,生产队支持,丈夫朱金英更是支持。

    一诺千金。林秀贞知道前面的路该有多么漫长,但她不后悔。她借钱给老人买了300公斤煤,买了煤炉,买了铝锅。她不能再让老人吃凉饭、睡冷屋。

    那个冬天,是两位老人平生所过的最温暖的日子。

    因为常吃冷饭,两位老人都落下了胃寒的毛病,经常胃疼,林秀贞就想办法给老人买来了红糖,让他们冲红糖水喝;冬春季节,她赶集给老人买羊肉补身子。她家做了好吃的,就把老人叫到家一起吃;过年了,她和丈夫拎着猪肉、白面到老人家包饺子……

    在林秀贞的精心侍候下,老人的精神好了,面色红润了,身子硬朗了。

    4年后的一天,刘秀焕老人亲热地拉着林秀贞的手,从窗台的砖底下掏出了两个药瓶子,对她说:“闺女,俺把这个交给你吧,有了你,俺再也用不着它了。”林秀贞接过瓶子,吓了一跳,这竟然是两瓶安眠药!老人告诉她,他们曾经有个秘密协定,如果两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时,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药……

    听了老人的话,林秀贞伤心地搂着刘秀焕老人痛哭了一场。4年了,她起早贪黑,牵肠挂肚,终于让老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老人交给她的哪里是两瓶药,分明是两颗信任的心啊!多亏自己主动提出赡养老人,否则,她肯定会后悔一辈子。

    二、靠3亩棉花治好了朱金森的断腿

    林秀贞是在1981年村里实行“大包干”后开始赡养朱金林和朱书常的。那天下午,当村民们牵着分到手的牲口、农具回家后,五保户、疯傻老人朱书常却蹲在地上掉眼泪,朱金林蹲在旁边闷头抽烟。看到他们那样,林秀贞一阵心酸,她对丈夫说:“现在村里有困难,咱党员得担起这些责任。”

    朱金林因为腿伤被送到35公里外的衡水地区医院,由林秀贞的丈夫朱金英全程陪护。在大医院里住院3个月,对贫穷的农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烧”钱。朱金英5天就得回家拿一次钱。这可把林秀贞急坏了,家里的钱早已用光,她又到哪儿去筹钱?为了钱,林秀贞着实犯了难,可是说什么也不能让丈夫空着手回医院啊。当时她家种的3亩棉花吐絮了,林秀贞每天都去摘棉花,一天卖几十块钱,每次凑上百十块钱让丈夫带走。

    就这样,依靠3亩棉花,治好了朱金林的腿伤。一直到1994年朱金林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时,这位弱智残疾老汉在林秀贞家已住了整整14个年头。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73、林秀贞——义务扶贫 坚守农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73、林秀贞——义务扶贫 坚守农村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