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

    胡乔木得到邓小平的重新起用之后,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往日,胡乔木为毛泽东起草文件,如今胡乔木为邓小平起草文件。

    从1977年12月起,胡乔木和于光远、邓力群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着手起草《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1977年8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冯兰瑞和苏绍智的文章《驳姚文元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文章发表后引起邓小平的注意。

    冯兰瑞说,这个按劳分配批的是“四人帮”,实际上批的是毛泽东,他不是跟外国人讲了嘛,他说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跟资本主义差不多,我们觉得不是一样的。

    邓小平说,这个文章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务院研究室要另外再写一篇大文章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于是,国务院研究室由林涧青主笔,写了一篇文章,原本是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但是胡乔木和于光远看了不满意,决定以“严实之”(“研室之”的谐音)的名义发表在《人民日报》。

    这么以来,胡乔木和于光远、邓力群决定另写一篇关于按劳分配的有份量的大文章。

    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与胡乔木、邓力群就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讨论。邓小平指出:

    《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好,说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有些地方还要改一下,同当前按劳分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根据这个原则,评定职工工资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政治态度也要看,但要讲清楚,政治态度好主要应该表现在为社会主义劳动得好,做出的贡献大。处理分配问题如果主要不是看劳动,而是看政治,那就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政分配了。总之,只能是按劳,不能是按政,也不能是按资格。

    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再一次找胡乔木、邓力群谈话,对《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进行修改。

    另外,这篇文章也曾送当时主管经济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审阅。

    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下半版地位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醒目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此文颇长,转往第三版后,占了整整一版。《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篇文章指出,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的决策,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坚定不移地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按劳分配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创造出新的劳动生产率;按劳分配原则是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形式实现的,是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的。

    《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的发表,为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纠正“左”的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主持起草《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的时候,胡乔木又忙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稿的定稿工作。

    全国科学大会是邓小平提议召开的。早在1977年9月18日,在中共“十一大”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通知》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也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方毅被任命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于是,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来了。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稿,最初由国家科委起草。

    当时,吴明瑜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自新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邓小平的讲话稿是由他俩一起起草的。

    笔者在北京采访了吴明瑜,他回忆说,他和林自新当时多次听过邓小平关于科学工作的讲话,所以很了解邓小平在科学问题上的一系列指示。他们采用邓小平许多原话,起草了讲话稿。这讲话稿,先送方毅听取意见,又请胡乔木帮助修改。改定后,送邓小平审阅。

    由于起草者对邓小平的思想脉络比较了解,所以讲话稿写出了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问题一系列的新见解,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白是政治概念。只有政治上反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才能说是白”等等。邓小平审阅后,表示可用。

    不久,这份讲话稿送中央审阅。

    汪东兴看了邓小平的讲话稿,说道:“这稿子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毛主席关于科学、关于知识分子,有那么多的指示,稿子中为什么不引用?譬如,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就应该在稿子中谈一下嘛!”

    邓小平并不理会汪东兴的话。1978年2月底,邓小平找胡乔木和邓力群、于光远商谈讲话稿的修改问题。邓小平说:我还有一些话想讲一讲。我想讲四个问题:一个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的书里写过了;第二个是关于又红又专;第三个是关于科学技术队伍;第四个是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

    在邓小平谈话以后,邓小平在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稿由胡乔木负责修改。

    胡乔木按照邓小平的要求,概括了邓小平1975年和1977年以来对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就在此时,胡乔木又受命修改为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这一讲话稿是最初是教育部起草的。按照邓小平对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胡乔木对讲话稿作了诸多修改。讲话稿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讲话稿抓住发展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关键,即教师问题。讲话稿指出: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

    讲话稿指出,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1978年9月下旬,胡乔木为邓小平起草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按照邓小平的意见,胡乔木很快起草了这篇祝词。

    1978年10月11日下午,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开幕式,邓小平致祝词。这篇祝词成为中国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

    <hr />

    注释: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