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毛泽东的批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

    1958年成了“大跃进”年代。“意气风发”的毛泽东,频频出巡,在各地接连召开会议,为“大跃进”鼓劲。胡乔木也随毛泽东,出席一系列会议:

    1月杭州会议(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南宁会议(九省二市书记会议);

    3月成都会议(中央工作会议);

    4月汉口会议(成都会议的继续)。

    毛泽东严厉地批判了“反冒进”,指出:“反冒进离右派只有五十米远了!”

    毛泽东说:“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不得已,在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作了检讨:

    “反‘冒进’的错误,集中地反映在1956年11月八届二中全会的发言中间。”

    “反‘冒进’的错误是严重的。幸而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及时纠正……”

    陈云也在会上作了检查:

    “对于当时反‘冒进’的那个方针性错误,我负主要的责任。”

    此外,被迫作关于反“冒进”的“错误”检查的还有李先念、薄一波。

    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的检查,为毛泽东发动批判“反冒进”提供了注脚——他那“有的放矢”之“的”究竟是谁。

    为了实现“大跃进”,1958年8月17至30日,在北戴河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

    公报由胡乔木起草。

    薄一波曾作如下回忆:

    “有几位地方上的负责人(引者注:如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极力主张钢铁翻番。毛主席很高兴。我心里不踏实,怕完不成,就向毛主席建议把‘一0七0’写到公报上。毛主席赞成。当时我就通知起草公报的胡乔木同志,说毛主席说了,把‘一0七0’写到公报上。我的意思,大家都这样主张,就得大家负责任,写到公报上有‘将军’之意。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建议是错误的。”

    薄一波,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虽说几个月前作过关于“反冒进”检讨,头脑还是冷静的。只是他知道无法抵制那“跃进”浪潮,来了个“将军”之法。既然毛泽东点头了,胡乔木也就照办了,把“1070”(即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写入公报。

    三个多月后,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起草会议公报的,依然是胡乔木。

    写公报时,胡乔木又遇上同样的问题:全会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1959年的“跃进指标”,要不要写入公报、公之于众?

    作过关于“反冒进”检查的陈云,头脑也还是清醒的。他知道那些“跃进指标”难以完成,便找胡乔木谈话,建议不要把具体数字写入公报。

    胡乔木没有听进陈云的建议,又不敢向毛泽东报告陈云的意见。由胡乔木起草的会议公报,还是写上了这么一段:

    “中央全会……提出195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钢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一千一百万吨左右增加到一千八百万吨左右,煤炭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二亿七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七千五百亿斤左右增加到一万零五百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六千七百万担左右增加到一亿担左右。”

    胡乔木起草的公报,经毛泽东审阅、同意。毛泽东于1958年12月15日致函胡乔木——

    此件(引者注:指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可以定稿。只在第三页增加了几个字。请用电话把修改处告诉北京,准备17日下午广播,连同主席问题决议(引者注:指全会同意毛泽东关于他不作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议)一起,18日见报。

    公报发表后,那钢、煤、粮、棉四大指标,成了全党、全国1959年的奋斗指标。然而,高指标脱离了实际,“大跃进”成了虚火。

    陈云一次又一次向毛泽东陈述自己的意见。起初,毛泽东听不进去。1958年12月26日,毛泽东过生日,陈云在跟他一起吃饭时提醒他:“明年钢产量一千八百万吨,恐怕完不成。”毛泽东不以为然,答道:“我提出的东西,对不对要由实践来检验。”

    在1959年1月、4月,陈云又提出降低指标的意见。高指标在执行中遇上了麻烦。渐渐地,毛泽东听进了陈云的意见。

    1959年4月,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说:“不能每天高潮,要波浪式前进。”这表明他对高指标的问题,已经有所感觉。

    然而,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公报,仍然重述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四大指标”。公报写道:

    “全体会议经过充分的讨论,通过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这个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是根据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钢产量一千八百万吨、煤产量三亿八千万吨、粮食产量一万零五百亿斤、棉花产量一亿担这四大指标和今年第一季度生产和建设的情况而编制的……”

    陈云看了之后,直接把意见告诉毛泽东:“不应把这些指标写进公报,这样很被动。”

    毛泽东听了,觉得陈云言之有理。

    这时,陈云才提起,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结束时,他曾对胡乔木说过,请胡乔木转告毛泽东。

    这下子,毛泽东生胡乔木的气了。毛泽东颇为尖锐地批评胡乔木:“你不过是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不报告?”

    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毛泽东表扬了陈云,说道:“真理有时在一个人手中。”

    胡乔木向来小心谨慎,很有组织纪律性,很少受到毛泽东批评。

    这一回胡乔木挨批评,其实,当时他也有他的难处。因为也就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对人民公社问题有意见,跟刘少奇谈了。刘少奇转告了毛泽东,毛泽东甚为不悦。

    大抵知道这一情况,胡乔木未敢把陈云的意见转告毛泽东——如果胡乔木当时如实转告了,毛泽东也未必听得进去,反而会怪罪陈云。因为1958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天,陈云当面跟毛泽东说了,毛泽东也没有听进去。何况,胡乔木所起草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是经毛泽东审阅、同意后才发表的……

    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之后,陈云受毛泽东和中共书记处的委托,进行经济计划指标的调查。5月11日,他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把1959年钢产量降为一千三百万吨。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云的意见是符合中国实际的:1959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一千三百八十七万吨(况且这数字也是掺了不少“水分”的)。

    虽说毛泽东批评了胡乔木,好在乔木马上表示接受批评,而且问题的性质并不严重,也就过去了。从此,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越发小心——他本来就很谨慎小心。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