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大跃进”的战鼓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擂响“大跃进”的战鼓

    1957年大张旗鼓的反右运动,导致了1958年“左”的大爆发。

    195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已经透露了“左”的端倪: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

    这是“大跃进”一词第一次见诸于报刊。

    毛泽东读了社论,欣然道:“这是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口号剥夺了反冒进的口号。”

    毛泽东还为这篇社论写下一段批语:

    “建议把一号博士头衔赠给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毛泽东的这段批语,透露了他的“跃进”之情。

    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的一段话,表明了他急于求成之心:

    “中国人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因为我和波立特、高兰同志(引者注:分别为英共主席和总书记)谈过两次话,我问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两千万吨钢。中国呢?再过十五年可能是四千万吨,岂不超过了英国吗?在十五年以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有人敢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

    毛泽东深刻地影响着胡乔木。195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胡乔木所写的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便体现了毛泽东当时开始发热了的头脑。

    胡乔木用了刚刚“发明”不久的“跃进”一词: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跃进的发展,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必需的和行之有效的。”

    胡乔木指出:“还有少数有保守思想的人实际上在反对这个方针。”

    胡乔木批判了“反冒进”:

    “在去年秋天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某些部门、某些单位、某些干部中间起了一股风,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针掉了。有的人说,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冒进了,行不通;有的人说,1956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部冒进了,甚至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冒进了,搞错了;有的人竟说,宁可犯保守的错误,也不要犯冒进的错误,等等。于是,本来应该和可以多办、快办的事情,也少办、慢办甚至不办了。这种做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然不能起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相反地起了消极的‘促退’的作用。”

    不久,胡乔木又为《人民日报》写了元旦社论《乘风破浪》,为1958年的大跃进擂响了战鼓。

    胡乔木写道:要“争取1958年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大丰收。”

    他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号:“让我们乘压倒西风的东风前进,乘压倒右派、压倒官僚主义、压倒保守思想的共产主义风前进!”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擂响“大跃进”的战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擂响“大跃进”的战鼓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