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

    就在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那些日子里,一个盛大的节日来临了——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纪念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仅“三十而立”值得庆贺,而且打败了蒋介石,取得了全国政权,更值得庆贺。

    1951年7月1日尚未到来,各地给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致敬信、致敬电便潮水般涌来。那时,中国共产党已拥有五百八十万党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951年6月30日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十周年,毛泽东等出席大会,由刘少奇作报告。

    请谁为刘少奇起草报告呢?自然,最合适的人选是胡乔木。因为胡乔木编过《六大以前》、《六大以来》以及《毛泽东选集》,又起草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中共党史到了“烂熟”的地步。

    那时,胡乔木已经离开了谐趣园,住在北京六所休养。

    大抵也正因为对于中共党史“烂熟”的缘故,花了一个星期,胡乔木就交卷了,为刘少奇起草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报告。

    当人们佩服胡乔木的“快笔头”的时候,谷羽谈及胡乔木写作《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艰难内情:

    记得1951年5,6月间,乔木因胃穿孔动了大手术,还在休养康复之中,少奇同志来找他,专请乔木代为起草庆祝“七一”的报告。乔木欣然从命。

    那时已跨进6月中旬,稿子写完后还要留出时间让少奇和中央其他同志审阅,真是太紧了。而那年6月,北京的天气特别热,屋外热,家里好像更热,坐在那里不动都是一身汗。当时条件差,家里连风扇都没有。乔木冒着酷热,白天黑夜地写。我看他热得满头大汗,就找了把蒲扇为他扇风,后来又想办法从中南海西门外的冰库搞来几大块冰,放在盆里,摆在他椅子周围,给他降温。过了两天,热得实在没办法,他就让我在大澡盆里放一盆凉水,在澡盆上搁一块木板,他干脆坐在水里写。前后写了一个星期,《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稿于终于写出来了,共有四、五万字。

    不料,毛泽东阅后,却写了批示,此文以胡乔木名义发表。

    胡乔木知道了这一消息,以为不便遵命:这么一来,怎么向刘少奇交代?

    毛泽东说少奇同志那里,由他去打招呼,另找人起草报告。

    如此这般,胡乔木只得从命。

    《人民日报》迅速排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定于6月22日见报。在6月21日,胡乔木给毛泽东写了一信,请示有关文章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在他的信上作了批语:

    “三十年”(引者注:即《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日报要求明日增出一张一次登完,现其余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页清样马上看一下,在十二点前退回。

    对陈独秀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拟改为“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是否较妥?(毛批:可以。)

    “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已经完全胜利”,此处用“方式”意义不明确,拟改“原理”或“道路”或“战略”或“方针”,请示何者较妥。(毛批:“方针”为好。)

    叙述整风时说“党抓紧了这个局势比较稳定的时期”,但前面说这是敌人扫荡最残酷最紧张的时期,似有不合。可否改为:“党抓紧了这个局势较少变化的时期进行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这种教育在战争和革命猛烈发展和迅速变化的时期曾经是难于大规模进行的。”(毛批:这样好。)

    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各说都是十三人,惟李达说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两说不知孰是?(毛批:是十二人。)

    在接到毛泽东的批复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胡乔木,发表于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全文发,全国各地报纸也全文刊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另外,人民出版社还印行了单行本。

    杨尚昆曾经这么忆及:

    1951年党成立30周年时,要为中央写一篇讲述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文章,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乔木的头上。这篇长文他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写成了。乔木对党的30年的历史早已成竹在胸,当然可以一挥而就。主席看了十分满意,说不要作为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稿了,就以“胡乔木”署名发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用个人名义发表,并不是胡乔木自己要逞英雄,完全是毛主席决定的。时在建国初期,效果极好。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总结中共成立三十年历程的第一本简明党史,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了各地纪念中共建党三十周年的主要学习文件。其影响超过了刘少奇在纪念中共三十年大会上的报告。

    胡乔木向来在幕后工作。即使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曾公开亮相,那也只是“新闻脑”的形象。这一回,则是作为理论家、党史专家的身份亮相,开始为人们所知道。

    虽说胡乔木一生写过众多的社论、评论、决议、文件,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其中少有的署名胡乔木发表的着作。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人们的印象中,差不多成了胡乔木的代表作——一提及胡乔木,人们会马上说,哦,他写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此处顺便提一笔,关于中共“一大”的代表,毛泽东的批示称“是十二人”,从此中共党史专家们便沿用此说。直至最近几年,才终于承认包惠僧亦是中共“一大”代表,承认中共“一大”代表是十三人。

    <hr />

    注释: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