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在颐和园谐趣园疗养的那些日子里,毛泽东仍不时给胡乔木写信,交办各种宣传事务。

    那时毛泽东住在石家庄。

    3月14日,毛泽东致函胡乔木:“3月13日光明日报载有一篇天津通讯,题为《天津天主教徒奋斗前进积极展开(自立)革新运动》,写得很好,请予广播,并在人民日报转载。同日该报还登了天津津沽大学教授张羽时的一篇文章,题为《和天主教教友们谈怎样受教》,说明天主教革新的理论根据,很有说服力,请考虑在人民日报转载。”

    3月20日,毛泽东致函胡乔木,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事宜:“宣传会议可自5月5日至15日开十天,如15日以后四中全会还未开会再延长五天,否则不要延长。(二)理论教育决定(引者注: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可先以草案发各地,通知照发。(三)选集(引者注: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提前发表的少数文章,待看后送你,4月或可发一二篇。《学习》上不要发表我的文章。”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花费了胡乔木颇多精力。

    《毛泽东选集》最早的编辑者是邓拓。那是在1944年初,经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批,由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邓拓主持此事。1944年5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问世。在那样的艰苦岁月,能够印出《毛泽东选集》,确非易事。但是,《毛泽东选集》那时并未经毛泽东本人改定。

    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建议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本人亦有此意,何况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也确实需要出版《毛泽东选集》。于是,出版《毛泽东选集》,在毛泽东访苏归来后,郑重其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主任。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主要由毛泽东的三位秘书承担,即陈伯达、胡乔木和田家英。毛泽东本人亲自过问这一工作。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大致上是这样分工的:

    毛泽东亲自作修改工作,最后定稿;

    陈伯达负责全面编选工作,但没有参与第四卷工作;

    胡乔木主要负责语法修辞用字和标点方面的工作,编第四卷时负责全面工作;

    田家英负责注释工作,组织了中宣部、近代史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等人员参加。涉及历史方面的注释,大都由历史学家范文澜写。田家英还负责出版及外文翻译方面的组织工作。

    笔者在采访陈伯达时,他说,《毛泽东选集》书前的《本书出版的说明》是他写的。文末本来署“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由于考虑到“编辑”两字似乎不妥——毛泽东的文章还要由别人“编辑”?于是他改署“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此后,便一直沿用这一名义。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一些文章,经毛泽东阅定后,在出版前交《人民日报》发表。这便是毛泽东给胡乔木信中所提及的“选集提前发表的少数文章,待看后送你,4月或可发表一、二篇。”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1951年10月12日出版发行。第二卷在1952年4月10日出版发行。第三卷在1953年4月10日出版发行。

    第四卷在胡乔木主持之下,与前三卷不同,先是把全书编定,最后由毛泽东主持通读定稿。第四卷的许多题解以及政治性释文,由胡乔木执笔写成。编辑及定稿工作,在1960年二、3月间进行。1960年9月下旬,第四卷出版发行。

    胡乔木为编辑《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出了大力。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