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

    胡乔木进入清华大学,有人说是读中文系。其实那是误传。前些年,方铭生病住院,正巧胡乔木也住院。病中盻聊,胡乔木向方铭说起了他进入清华大学的有趣的经历……

    胡乔木在高中念的是理科,也就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时,系主任乃大名鼎鼎的吴有训教授(后来曾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新生入学后,吴教授便找新生们谈话。他问起胡乔木喜欢读什么,胡乔木照实直说,说都是文史方面的课程。

    吴有训当即说道:“既然你喜欢的是文科,大可不必?物理系。你可以转到文科去嘛!”

    吴有训的一句话,使中国少了一位未来的物理学家,却造就了一位大“秀才”!

    于是,胡乔木转到了文科。不过,他没有进中文系,而是进历史系。那时,中文系的招生名额已满,历史系尚有馀额,而胡乔木对于历史也有兴趣——此后,他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直至晚年提议编写并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也都跟他当年学过历史系有点瓜葛。

    传说胡乔木进入中文系,大抵是由于他跟中文系系主任朱自清教授有过交往。

    朱自清虽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但自五岁起便随父母迁往扬州,在扬州长大,他自称“我是扬州人”。在扬州中学上高中时,胡乔木便细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对这位散文名家钦慕不已。

    进入清华之后,清华的左翼力量颇强,学生会的领导权掌握在中共地下组织手中。胡乔木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一些活动。他给朱自清教授写了一封信,征询朱先生对于“左”的看法。

    朱自清曾是中国文坛左翼作家阵营中的一员。1926年3月18日,朱自清教授曾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集会,向当时的“执政府”请愿。军阀政府下令开枪,他亲历了血腥的“三一八惨案”……然而,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埋头于书斋做学问。他收到胡乔木的信,出于对这位扬州中学毕业的“半同乡”的情谊,亲笔覆了一函。这封信未能保存下来,但据胡乔木回忆,大意:

    大道之行,势不可挡。我或同情下去,或消沉下去。请来寒舍一聚……

    寥寥数语,勾勒出朱自清杂的心境。他既同情左翼文化运动,以为“势不可挡”,但又处于重重矛盾之中。他约见胡乔木,对这位青年学子说及自己的夫人武锺谦不久前病逝于扬州,也说及自己准备留学英伦、漫游欧陆……

    1930年底,十八岁的胡乔木经曾迪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他正式走上红色之路的起点。

    据曾迪先之子曾昭凯告诉笔者:

    “我的父亲曾迪先,广东梅县人,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1928年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起担任中共地下党负责人。1931年夏,因白色恐怖,离开北平。胡乔木那时是我父亲组织的读书会会员,并由我父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曾迪先于1991年1月18日病逝。胡乔木闻讯,曾于3月25日致函曾昭凯:

    “接2月11日信,惊悉令尊迪先同志已于一月18日去世,深为痛悼。他是我参加革命的直接介绍者,他在清华大学最后一学期的活动对我后来的生活道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虽不在了,我仍希望上海市党组织能追认他的党籍。”

    在曾迪先的帮助下胡乔木成了清华园的活跃人物。他参加学生会的工作,编校刊,还办起了“平民夜校”,除校内职工外还吸收附近的农民参加,宣传进步文化。他还发展了团员,组成两个农民团支部。

    那时候,季羡林是胡乔木的同学。后来,季羡林在一书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节中,曾经回忆说:

    美丽安静的清华园也并不安静。国共两方的学生斗争激烈。此时,胡乔木(原名胡鼎新)同志正在历史系学习,与我同班。他在进行革命活动,其实也并不怎么隐蔽。每天早晨,我们洗脸盆里塞上的传单,就出自他之手。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人皆知。他曾有一次在深夜坐在我的床上,劝说我参加他们的组织。我胆小怕事,没敢答应。只答应到他主办的工人子弟夜校去上课,算是聊助一臂之力,稍报知遇之恩。

    学生中国共两派的斗争是激烈的,详情我不得而知。我算是中间偏左的逍遥派,不介入,也没有兴趣介入这种斗争。不过据我的观察,两派学生也有联合行动,比如到沙河、清河一带农村中去向农民宣传抗日。我参加过几次,记忆中好像也有倾向国民党的学生参加。原因大概是,尽管蒋介石不抗日,青年学生还是爱国的多。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爱国主义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根深蒂固的。

    不久,一桩偶然发生的事,给胡乔木带来了麻烦:一位农民来清华园找他,他正好不在。那天,正巧学校宿舍里发生失窃,这位衣着简朴的农民竟然成了嫌疑对象。他被抓了起来,了打,盘问他来清华干什么。他没有办法,只得如实地说,来找胡鼎新。又追问他找胡鼎新什么,他说出了是为共青团的事……这么一来,校方知道了胡乔木是共青团员。

    那时清华大学的校长,是着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博士。虽说他后来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但此时仍是一位自由主义的学者。翁文灏把胡乔木找去,说了一番颇为风趣的劝告的话:

    “清华大学好比戏台,各种角色都可以登台演出一番。不过,如果戏台倒了,那就什么戏也演不成了。你现在演的戏太危险,会使戏台倒坍。我作为校长,只能提出两种方案,供你选择:一是你交出你的组织的名单,保证在学校里不进行那些危险的政治活动;二是离开清华大学。”

    胡乔木选择了后者。

    1931年秋,只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了一年的胡乔木,被共青团北平市委调去担任专职的宣传部长。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