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朵“锤声”烦不烦?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长江 本章:满耳朵“锤声”烦不烦?

    香港的“人性化”思想闪烁四方,脚步却绝非始于今天。

    “天桥”、“地道”、“自动扶梯”,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看不见,或者说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设施,还有很多——

    记得前文我已经说过,初到香港,我最不喜欢这里人多,除了夜里上街,白天街上人多得什么时候都像河边的蛤蟆骨朵,一涌一涌地连绵不断。大夏天的,人和人比肩接踵,肌肤相蹭,难免脸对脸、口对口,有时运气不好,对方一口浊气呼出,正好让迎面正走过来的你全数吞到了自己的嘴里,那个恶心;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烦恼我没有提起,这就是马路上的噪音,车辆呼啸,“热闹”非凡,这当中还夹杂着一种声音,很奇怪,当当当的,就像一群人在你的耳边不停地敲钢板,弄得我一上街就肝火乱蹿。开始,我把这种声音也按照逻辑归入了噪音,可是后来听说这种声音可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有意义、有作用,是专门预备给盲人,让盲人过马路时使用。“盲人”?我感到自己不敬,刷地一下,“噪音”也变得不噪,反倒从耳朵里生出了很多感动——

    过去在北京我只知道盲人有“盲道”,好几次见到一棱一棱的“盲道”上停放了歪七扭八的一溜自行车,还吵吵着要做电视节目,批评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提醒政府不能让“盲道”形同虚设,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盲人除了需要有人给他们安排特别的道路,同时还需要声音的提示,否则他们怎么过马路?

    香港街头当当当的锤声,这声音和很多马路上的红绿灯系统都相连。当当之声大而强烈,说明此时绿灯刚亮,盲人就可以放心地横过马路;一俟当当之声变弱,最后渐渐停止,红灯也就亮起,此时每个盲人的身边都仿佛有人伸过来了一只手,悄悄地拉着盲人,提醒他们:小心,红灯快亮了,这会儿再过马路可有危险,您千万要再等上一会儿。

    尽管,从2004年到2007年我到香港中央电视台记者站驻站的时间已经有了三个年头,这么长的时间,我在港岛和九龙见过的盲人加在一起,总共才有两个,但是仔细观察,港、九、新三地,只要是大一点的红绿灯路口,都有当当的“锤声”,仿佛香港每开辟一片新市区,每开通一条市内的主要车道,政府根本就不用去调查这个地区到底有没有、有多少盲人,人们头脑中已经有了这样一个“规定”,要竖红绿灯就得考虑视力不好的人,这已经成为一种机械的惯性。

    香港马路上苦心的“锤声”,这种声音对有眼睛、可以躲避车辆的正常人来说只是多了一种“热闹”,但是对盲人却须臾不可缺少,它和“盲道”(更是随处可见)一个对着听觉、一个对着触觉,共同为失明者构建着一个尽可能安全的世界……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来香港一百年》,方便以后阅读晚来香港一百年满耳朵“锤声”烦不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来香港一百年满耳朵“锤声”烦不烦?并对晚来香港一百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