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朴的哲思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一、古朴的哲思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界中繁衍生息。面对自然界形形色色的事物,日月星辰、山川风云、草木金石,人们难免要问:“自然万物是怎么来的呢?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在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劣的时代,古人曾构想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来说明这些迷惑不解的现象。在中国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传在天地万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有一团朦朦胧胧的、像鸡蛋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混沌,盘古睡在里面一动不动。经过了18000年,混沌破裂了;轻清的阳气冉冉上升形成了天,重浊的阴气沉沉下坠凝结成了地,盘古就在天地中间。

    天地形成之后,盘古恐怕它们会合拢起来,于是,头顶青天,脚踏大地,一日九变撑在其中,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一丈。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辛劳,实在太累了,最后,他倒下死去了。

    盘古死后,他的全身化为万物:左眼成了太阳,右眼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成了星辰,呼出的气成了风云,吼声成了雷霆,四肢五体成了四极五岳,血液成了江河,筋脉成了道路,肌肉成了田土,皮肤和纤毛成了花草树木,骨骼牙齿成了各种岩石和金属,精髓成了珍珠宝玉,就连汗水也化为雨露和甘霖。总之,盘古把一切都献给了这个新生的世界。

    古人就用这样一个迷人的神话说明了自然万物的起源。这是一种神创论的自然观,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神创造出来的。这种唯心主义的腔调也广泛地存在于其他古老文明中。

    在我国哲学史上还有另一种唯心主义流派。他们循着“道”走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有板有眼地唱着“自无生有”的神奇之歌。大哲学家老子认为:在天地形成之前,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无声无形、不知疲倦地循环着,它可以算做自然万物的根,它叫做“道”。“道”比鬼神和上帝还要奇妙,由它生出一,由一生出二,由二生出三,由三生出万物。这样,天下万物便生于有,而有则生于无。

    与此相反,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则主张自然万物是由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性的元素生成的,它们是自然地存在着的,并非由神创造的或从无中产生出来的。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组成自然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战国时代有个宋、尹学派,他们是在齐国稷下之宫讲学的、“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他们提出: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能生出万物来,在地下生出五谷,在天上分布出星星。到了后来,我国的“元气理论”有很广泛的应用。举凡风云雷电、日月星辰、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以至人体经络、地质构造等等,无不用元气理论去解释。

    在“杞人忧天”的故事里,就谈到了万物都是气的道理。相传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塌下来。这个杞人整天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有人听说了,就去开导他,说:“天就是气。你周围到处都是气,你吸着气,你举手抬足都接触气,其实,你每天就在天中间生活,为什么还怕它塌下来呢?”杞人还是不放心,说:“天如果真的都是气,那么,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那人又开导说:“日月星辰也是气,只不过是会发光的气罢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砸伤人的。”杞人听了这番话,才放下心来。

    -----------------------


如果您喜欢,请把《自然观纵横谈》,方便以后阅读自然观纵横谈一、古朴的哲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自然观纵横谈一、古朴的哲思并对自然观纵横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