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合兵战直罗——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决走性战役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卜松林李向平 本章:第十一章 合兵战直罗——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决走性战役

    “打下张村驿,迎接党中央!”

    1935年11月初的一天,几匹快马如飞般地在雪原上急驰。为首的一匹大黑马喷着白气,把同行的八骑远远甩在后头。马鞍上坐着的就是原红二十五军军长,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后合编而成的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此刻,他正从张村驿战场飞马前往道佐铺军团部,去迎接万里远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

    自从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这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根据地之后,红二十五军即奉命坚持原地斗争,实际担负了主力部队西征的掩护任务,在极其艰难困苦中坚持了整整两年。1934年11月16日,全军奉中央指令,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的率领下,从河南罗山的何家冲出发,开始了万里西征。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后,以武装斗争为先导,广泛发动群众,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并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两次重兵“围剿”,部队从3000人发展到4000人。

    1935年7月15日,红二十五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行动,又开始了西进远征行动。部队从丰裕口出发,西出秦岭,北过渭河,兵临西安,又西入甘肃,翻越六盘山,驰骋陇南陇东地区,截断西兰公路,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堵截围歼中央红军的战略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特别是8月21日的四坡村战斗,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牺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以来的最重大损失。

    9月7日,红二十五军进入陕甘苏区华池县豹子川。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经由鄂、豫、陕、甘4省,行程一万华里的长征宣告结束。

    但是,与中央长期失掉联系、孤军奋斗的滋味,确实是不好受的。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合编之后,蒋介石大为惊恐。为了使中共中央到达陕甘之后没有立足之地,蒋介石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并亲自出马任总司令,纠集了以东北军为主,包括陕、甘、宁、晋、绥五省军阀在内的10余万军队,发动了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陕北苏区红军响亮地提出了“粉碎敌人‘围剿’,打个漂亮仗作为献给党中央的见面礼!”的口号,先后在劳山、榆林桥两地,消灭敌人一一零、一零七两个师。这时,听说中央红军已经到了吴起镇,于是决定,拔掉张村驿镇这个敌军安插在苏区的钉子,为中央红军准备好落脚点。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的率领下,抱着“打下张村驿,迎接党中央!”的决心,向这个设防坚固的小镇发起了攻击。此时传来了党中央的确切消息。

    徐海东当机立断:张村驿暂停攻击,待见到中央领导之后,另行决定。

    于是,飞马奔往道佐铺。

    “是海东同志吧。你辛苦了!”一位身材高大但面容清瘦,头发老长的中央首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赶过来紧握着徐海东的手问候说。经旁边的程子华的介绍,徐海东才知道,这就是毛泽东。

    满头大汗、浑身霜雪的徐海东激动地握住了毛泽东的大手,望着毛泽东那可亲的面孔,许久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部队的情况,拿出一份三十万分之一的旧地图,问道:“你们准备下一步怎么打?”徐海东报告后,毛泽东说:“先按你们的预定部署,把张村驿打下来,咱们再共同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徐海东回到张村驿前线,将党中央到了陕北的喜讯传遍全军。群情立即沸腾起来。

    “打下张村驿,欢迎党中央!”战士们一鼓作气,拿下了张村驿及其附近据点,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徐海东发出了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第一封电报。毛泽东等回了电报,并筹划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就是把中国革命的重心放在西北的奠基礼——直罗镇战役。

    巧设“口袋阵”

    直罗镇是张村驿附近的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镇北有一条小河流过,名叫葫芦河。东面有条大道穿过镇子中央。整个地形正如流经的那条小河的名字一样,是一个葫芦形,是一个肚大口小的预设口袋阵的理想地形。

    “这一带地形,对我们打伏击战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钻进了口袋阵!”正在直罗镇西南面的一座高山上观察地形的红一、三和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边观察边议论说。几十架望远镜举在眼上,从左到右,从东到西,每一条道路、河流、山包、树木、沟坎、房屋、寨堡都尽收眼底。根据党中央关于“要打歼灭战”的指示,直罗镇之战必须有绝对把握,任何疏忽都是不允许的。

    边观察边研究,作战的决心最后形成了:把敌军放进直罗镇,然后聚而歼之。为了防止敌军利用镇东头的寨子做固守的据点,大家商讨后,决定由红十五军团派出一个营连夜将其拆除,并派一个排担任战场警戒任务。红十五军团主力集结在刚打下不久的张村驿一带,养精蓄锐,积极投入战前准备工作。各级干部层层深入,具体进行战斗组织,提出了“打胜仗庆祝会师”、“在战斗中向中央红军学习”等战斗口号。

    红军的战斗部署是:中央红军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两路会攻,合围聚歼。此战的关键是:将敌军引进直罗镇山谷:红军要坚决、勇敢、迅速,用速决战尽快结束战斗。这第二条又引出了中央红军干部团的一段故事。

    “抬着将军战直罗!”

    为了打好两军会合后的头一仗,中央红军提出了“打好陕北第一仗!”“鼓足勇气,打一个漂亮仗!”“在战斗中向陕北红军学习!”的口号,规定凡是伤病员,一律不让参战。为此,指挥部逐师逐团核实战斗员。担任主攻团任务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因病重,被“核实”下来,住进了医院,而由红一师政委黄甦来到红四团代理政委。黄甦带着介绍信就上阵了。

    “陈赓同志,此次直罗镇战斗,你有骨折性战伤,就不要参加了,由我代替你指挥十三团(干部团此时变成了红十二团,陈赓由干部团长改任十三团长)吧!”担任一军团“核实”伤病员任务的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对陈赓说。

    “老同学!人家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却泼我一瓢水!直罗镇战役这么重要,我这个团长怎能不上阵呢?”陈赓与黄埔一期的老同学、老战友左权争辩说。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左权只好同意陈赓带伤上阵,但要给他配两匹马,以代替脚力。陈赓笑着说:

    “长征我是走过来的,不是骑马过来的。如今到了家,更不能骑马!”“那也得准备一副担架,防备你一时‘运动’不了时,上去躺一躺,这回总可以了吧,老同学!”左参谋长马上叫来了特派员欧致富,对他说:“你得马上落实一副担架,从现在起,担架不得离开他前后,他算是提前出院参加指挥的,明白吗?”整个直罗镇之战,那副担架一刻不离陈赓。陈赓却一直不肯坐,后来伤痛实在支持不住,方才上担架。陈赓叹着气说:“这真是抬着将军上阵了!”从此以后,“抬着将军战直罗”,成为红军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惹牛”、“牵牛”与“追牛”

    红军的作战目标是敌东北军五十七军一零九师。这是东北军中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的一个王牌师。师长牛元峰,由于没有吃过大苦头,因此对红军多少有些瞧不起,颇有一股子“牛脾气”。11月19日,他率部来到黑水寺,大大咧咧地向直罗镇进发。此时,红军的策略是小部队骚扰,打了就跑,以“惹牛”发脾气,“牵牛”进口袋。牛元峰果然中计,他在6架飞机掩护下,于20日中午占领直罗镇。这家伙一进镇子,就狂妄地命令配属其他师的六三二团归属于他手下指挥,并向五十七军军部报捷。他的士兵也是兴高采烈,在直罗镇大抢大刮了一通米面和猪羊鸡鸭后,大吃大喝,搞得乌烟瘴气。酒足饭饱之后,竟放心地睡起大觉来。

    时机已到。天黑之后,红军将敌四面包围,天刚亮,即发起了攻击。两路红军如两只铁拳,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砸了下来。另以一部分部队直插黑水寺,堵住敌军退路,并牵制黑水寺之敌。红十五军团的七十五、七十八两个师从南山和东南向直罗镇进攻,阻敌东逃。战斗打响后,红军攻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挡。牛师虽有防备,但未想到已成瓮中之鳖,因此猝不及防。

    牛元峰从梦中被枪声惊醒,发觉已被包围,急向军部求救,但电话已被切断。

    急令士兵顽抗,红军已冲下山来。敌军向南遇到枪响,返身向北撤,向北碰到排枪,又返身往南撤。如此在一条川谷中左冲右突,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山谷中到处是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战至2小时,红军两路合攻部队已将敌军分割成碎块,占领了镇中敌师部所在地,敌军大部缴枪投降。但是牛元峰率1营残部逃到镇东小寨子里,修筑工事,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镇东小寨堡虽被红军战前拆毁,但地形险要复杂,易守难攻。加之敌军昨天来后,抓紧抢修,有部分恢复。红十五军团第一次猛攻没有成功。正待第二次猛攻时,周恩来副主席指示暂缓攻击,围而不打,待敌绝粮断水后突围时再予消灭。

    这一手真灵。小寨堡虽然可以防守,但既缺粮,也无水。牛元峰待援无望,于半夜开始向西突围逃跑。红十五军团战士一气“追牛”25里,将牛元峰残部1个营全部歼灭。当红军迫近时,牛元峰将腰上勃朗宁手枪拿出,试了几次,不敢向自己的脑袋开枪。于是,把枪交给副官,叫副官从后脑开枪。

    副官遵命照办,这头野“牛”面颊炸碎而死。

    与此同时,从黑水寺和鄜县(今富县)方向来援的敌军先是遇红军阻击不能前进,后又惧怕被歼仓皇逃跑。红军阻击部队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歼敌后卫部队之一部。敌军退到太白镇和梆县固守不出。红军针对东北军的国恨家仇,开展了政治攻势,瓦解敌军。提出了“宽待东北军!”“欢迎东北军掉转枪口打日本!”的口号,并将俘虏教育后放回,还与部分爱国将领进行了接触、谈判,达成了一些默契,为尔后的西安事变,兵谏反蒋奠定了基础。

    直罗镇一仗,全歼敌一零九师和一零六师1个团,毙伤敌师长以下1000多人,俘敌5300多人,缴获步枪3500余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无线电台2架,子弹22万余发,大大地补充和改善了红军的武器装备。又教育和释放了大批俘虏,并且粉碎了敌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北苏区。

    直罗镇之战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如果您喜欢,请把《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方便以后阅读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第十一章 合兵战直罗——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决走性战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第十一章 合兵战直罗——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决走性战役并对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