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喋血娄山关——再夺遵义城的决定性战斗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卜松林李向平 本章:第三章 喋血娄山关——再夺遵义城的决定性战斗

    娄山关势在必夺

    1935年2月25日,在从桐梓到遵义的大道上,一时间人呼马嘶,声音鼎沸。一支红军队伍正在急速行进,只见宣传员在队列中边走边作战斗动员。

    “同志们!为了夺取遵义,必须占领娄山关!”“同志们!潇水渡过来了!湘江跨过来了!乌江飞过来了!苗岭爬过来了!一个娄山关,难道抢不过来吗?”“不要忘记十三团过去的光荣呵!王家烈比得上十九路军吗?”“鸦片烟鬼王家烈的‘双枪兵’,侯之担的‘猴子军’我们早就领教过了!”“多缴枪多捉俘虏呀!打到遵义去吃蛋糕橘子呀!”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就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他们边走边分析着形势。

    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指挥我红一方面军主力于1935年1月中旬由遵义地区挥师北上,向川南急进,准备在宜宾地区北渡长江,与在川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北根据地。蒋介石闻报大惊,急调四川军阀刘湘的精锐部队在长江一线防堵,并急令云贵川三省部队与中央军薛岳、周浑元、吴奇伟部互相配合,压迫我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西以北的狭窄地区,合围聚歼。正当蒋介石打着如意算盘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总览全局,洞察敌情,鉴于各路敌军分进合击,康集而至,而唯有黔北敌军薄弱的形势,决定利用敌军判断红军仍将北渡长江的错觉,出其不意,先挥戈东指,返回川南;然后重入贵州,再占遵、桐地区,使蒋介石合围红军的企图破产。

    从2月11日起,红军分左。右两路从云南扎西回师东进,经四川叙永、古蔺,在二郎滩、太平渡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经兴隆场、良村、九坝等地,进占桐梓,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红军突然回师黔北,蒋介石大吃一惊,急令王家烈从贵阳到遵义坐镇指挥。王家烈来到遵义后,忙调手下4个团的兵力防守娄山关,阻挡红军向遵义挺进。蒋介石又命令薛岳、吴奇伟、周浑元部火速北渡乌江,增援黔军,入据遵义。如果红军不尽快突破娄山关,占领遵义,而使蒋介石的中央军抢占先机,那么,红军就要被困于雄关和坚城之下,再度被敌人合围,其结局不堪设想。

    一切都取决于红军能否尽快攻占娄山关!军委当机立断,除以一部兵力于北面良村、双龙场一带阻敌追击外,集结红一、三两军团主力,攻克娄山关天险,先敌占领遵义。攻关夺城部队由善打硬仗的彭德怀统一指挥。彭德怀受领任务后,把在江西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善打硬仗的红十三团调到了最前边,红十三团在反“围剿”时期的高虎脑、万年亭战役中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团队。红十三团接今后,群情振奋,一路奔袭,直插娄山关北坡。

    仰攻俯守点金山

    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之间,雄踞大娄山之上,两峰夹一关(隘口),四周群山环抱,群峰如剑,关前公路蜿蜒曲折,七步一拐,八步一弯,地形极其险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彭雪枫、李干辉率领红十三团来到娄山关前,扬首群峰峭立,遵桐公路蜿蜒而上,从山下仰望犹如一条飞舞的长龙。敌人1个团已占了先机,将公路封死了;娄山关右翼山峰,一律是悬崖绝壁,不可攀登;左侧是娄山关主峰点金山,己有敌人重兵防守,但相对坡度较小,可以攀爬,且攻占之后,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控制娄山关。

    攻占点金山,这是夺取娄山关的关键所在。

    是等后续部队赶到一齐发起攻击,还是乘敌立足未稳,当即发起攻击?

    “十三团没有等后援部队的传统,黄昏前一定拿下点金山!”“仰攻!抢关!夺占点金山!”团长、政委望着激奋的部队下达了小部队迂回娄山关侧后,主力仰攻点金山的命令。

    艰巨的任务给了第一营。全营组织了两个梯队,并组织了火力队,进入了出发阵地。冲锋号吹响了,山鸣谷应;火力队向山头敌阵猛烈射击,硝烟弥漫;战士们呐喊冲锋,喊声如雷向敌山头扑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越过去;炮声、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烟尘蔽天;枪管打红了,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拚;刺刀拚弯了,断了,用石头砸,赤手空拳搏斗扭打!

    敌人留下数百具尸体从山南坡狼狈逃窜。

    “赶快抢修反向工事,防止敌人反扑!”彭雪枫、李干辉随队冲上点金山后,并没有因胜利而松一口气。当前的形势还是严峻的,敌军有4个团,红军只有1个团,而且在攻山战斗中,许多指战员光荣牺牲了。

    果然,王家烈不甘心失败。他急令蹲在山后黑神庙中的杜肇华率六、十五两团对娄山关、点金山实行反扑。黔军宋华轩、刘鹤鸣两团急忙调集人员组织冲锋队、督战团,狂叫着向点金山扑来,急欲夺回制高点。我十三团不仅善攻,而且善守,如今高山点将,一枪一个,敌人数次冲锋均被打散。此时的战士,已一天未吃饭,腹中饥饿,冷汗贴衣,山风一吹,内外透寒,但居高临下,眼见娄山关附近敌人如何集结,如何编组,如何冲锋反扑,不禁兴奋起来,对山下喊话:

    “白军士兵们,你们拚命,为哪个呢?看你们督战的官长,银洋美妾,金屋藏娇,再看看你们自己!”“弟兄们,倒转枪口,打死压迫你们的官长啊!”“枪口抬高一寸,红军有仇必报啊!”山下的一个敌军军官拿着手枪,举着马鞭,采取枪毙、马刀砍、鞭子抽等残酷手段驱赶着士兵向山头反攻。

    彭雪枫一声令下:“特等射手!集中火力射击,打死他!”“瞄准——放!”5名特等射手一阵乱枪,将敌督战军官打倒在地。还没有等敌人缓过神来,红军一个反冲锋,敌军如竹竿下的鸭子,哇哇叫着滚下山去。红军乘胜夺占了娄山关!

    死守娄山关

    来到关前,只见一石碑巍然矗立,上面3个苍劲的大字:“娄山关”,似乎还隐隐留着战火和硝烟的痕迹。关前有两间草屋,已经残破。此时,天雨微微,夜幕降临。红十三团不仅要守关,而且还要防止敌人从关前公路反扑。没有房子,只好冒雨露营第二天拂晓,大雾弥漫,娄山关南的军士哨报告,敌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前哨已被敌占领,大哨、小哨也在危急之中,敌军逼近了娄山关口。敌军最精锐的第四团,一反往常“双枪兵”的软弱,其凶猛的反扑,集团式冲锋,排枪排炮射击,使人怀疑这已不是王家烈的部队,而是国民党中央军来了。但是,在红军面前,他们相形见绌。

    “我们能拿下娄山关,我们更能守住娄山关!”十三团一片怒吼声。

    第一营辛苦一夜了,第三营在第一营掩护下,一个反冲锋,将黔军第四团打下去了,公路上躺下了一大片敌军的尸体。

    但是,黔军似乎也红了眼,组织了6次冲锋,但每次都被红十三团打了下去。敌军死伤惨重,红军牺牲也不少。正在这时,敌人又有3个团由板桥迂回娄山关左侧背,红十三团孤军奋战,形势十分危险。

    突然,浓雾中传来了红十二团的喊杀声,援军开到了。

    由于通讯联络不畅,红十三团攻占点金山、娄山关的消息,军团部于午夜才知道。于是命令红十二团凌晨出发,替换经过一天苦战、伤亡巨大的红十三团,并实现中间突破,打下娄山关南坡。彭德怀并命令张家逊、黄克诚率红十团从娄山关左翼、由小箐经牛王屯迂回包围板桥之敌;邓国清、张爱萍率红十一团前出娄山关右翼,由小水田经混子场直插遵义高坪大桥,截断板桥和遵义间的联系,断敌退路;3路大军分进合围,歼灭王家烈手下4个团。

    红十二团眼见红十三团抢了头功,早就憋了一股劲。此时的团长谢嵩、政委钟赤兵都是不甘落于人后的红脸汉子,接到命令立即进行动员:

    “三营守关,中路突破,二营为二梯队在左山垭,三营在关北,作为预备队!”三营营长杨威确实虎威神扬。从上午8时到10时,先后打退敌人6次冲锋。最后一次三营来了个反冲击,将敌人赶到关前山坡之下。

    突然,谢嵩接到通讯员报告:三营前锋部队遭到敌人密集机枪射击,伤亡较大,迫切需要增援。

    “二营,上!”随着团长一声令下,二营长邓克明率队一个反击,连续突破敌人的9道障碍,将敌人打退到娄山关下面的黑神庙。红五连在反击中担任突击队,连长高书官率领全连像猛虎下山,打得敌军狼狈逃窜。最后在黑神庙又遇到了敌重兵来援。全连就地取材,修筑工事,阻击敌军。当时王家烈手下没有手榴弹,高书官于是发挥手榴弹威力,一排手榴弹下去,炸死一大片,粉碎了敌人多次反扑。

    敌军仗着人多枪多,又组织了多次反扑。紧要关头,营长邓克明率四连、七连冲下山来。邓营长采取侧翼迂回战术,从右侧面抢占制高点,使反扑的敌人两面受到夹攻。敌人猝不及防,从黑神庙和偏岩子溃逃下去。在这次战斗中,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身负重伤,年仅21岁的他被迫锯掉了一条腿,成为我军将帅中著名的“独腿将军”。

    夜占遵义城

    经过3天的血战,到2月27日,王家烈驻守在娄山关和板桥一带的4个团,大部被歼,残部逃回遵义城。

    军团部命令:“我军要乘胜追击,要抢在国民党吴奇伟部之前占领遵义。”这次担任前锋的是红三军团十一团。眼见红十三团和十二团都立了功的红十一团官兵,恨不能长一双翅膀,早日拿下遵义城,建立新功。红十一团撒开两条腿,一路猛追猛冲,突破了敌人数道防线,前卫连紧咬住敌人的后卫不放。一对兄弟在一连当兵,并肩战斗,哥哥在战斗中牺牲,弟弟顾不上掩埋哥哥的尸体,仍然紧追敌人不舍。

    2月27日下午,红三军团占领遵义外围凤凰山、小龙山,控制了流经市内的跳蹬河至洗马滩一线,与遵义老城之敌隔河相峙。红三军团邓萍参谋长在视察地形中壮烈牺牲,这是长征以来红军牺牲的最高军事指挥员。此外,群工部长罗明牺牲,秘书长胡耀邦负伤。

    全军化悲痛为力量,在夜间发动了对遵义的猛攻,一举拿下了这座城市。

    这样,从娄山关到遵义城,红三军团先后打垮了王家烈6个团的兵力,终于在国民党中央军赶到之前,先敌再占遵义城。时间距第一次占领遵义,正好一个半月有余。

    1935年2月28日,天近傍晚,落霞满天,青山叠翠,山岭静穆,娄山关今天在迎接着一支伟大的队伍。

    通关公路上,走来了一支队伍。这是军委纵队。经过连月苦战,每个人都面露疲倦之色,许多人的胡子很长,来不及刮一刮。虽然红军夺占娄山关,巧取遵义城,但是,骑在马上的毛释东仍然感到形势严峻,敌军的围追堵截并没彻底摆脱。但是,放眼苍山落霞,毛泽东仍然诗兴大发,口占《忆秦娥·娄山关》一首,记述了红军从拂晓开始娄山关战斗,到黄昏胜利结束战斗的情景和情感经历,为娄山关之战留下了一幅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


如果您喜欢,请把《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方便以后阅读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第三章 喋血娄山关——再夺遵义城的决定性战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第三章 喋血娄山关——再夺遵义城的决定性战斗并对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