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马老二三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强晓初 本章:忆马老二三事

    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马明方同志因受林彪、“四人帮”长期残酷迫害和折磨,含冤逝世于1974年8月13日,距今已26年了。现在,后来者为他立传纪念,我就我所知道的马老,谈些没有忘却的事,以志缅怀。

    1950年2月到1957年1月,我在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期问,先后接触过几位主持省委全盘工作的领导同志。其中历时较长印象很深的要数马明方同志。他是解放后我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和第一任省人民政府主席。从1950年1月开始任职到1952年离任,他在陕西连续工作了三年。这三年是新的陕西历史上一段峥嵘岁月。我省新的社会发展基础,可以说就是在这个期间初步奠定的。

    省委成立,面临着一个百废待举的局面。旧社会的污泥浊水需要清除,旧政权留下来的烂摊子需要清理,各项工作都得从头做起。“万事开头难”。当时首先碰到的是全省范围的严重程度不同的春荒,包括关中地区在内,大量的农民群众没有粮吃或处于青黄不接之时。马明方同志清醒地看准了这是一件关系广大群众生计的大事,明确提出:1950年春季全省的各项工作必须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各级党政和省级各部门都必须配合这个中心做好本身的其他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及时出台了几项具体政策,通过各级党政和电台、纸以及张贴布告的办法,宣传到家喻户晓;同时动员各级干部下乡去和群众共商度荒办法。我记得那时省委出台的政策有谁种谁收,不准荒芜一分耕地;自由借贷,有借有还;修渠筑路,以工代赈;稳定物价,由国家向市场投放粮食等等物资,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救灾措施。上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影响人心不定的春荒顺利地度过了,实现了省委三令五申不准饿死一个人的要求。首战告捷,鼓舞了干部,安定了人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并给后来的经济恢复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的头绪很多,其间有必须集中进行的土改、查田定产、镇反、三反、五反、整党以及抗美援朝等等。这许多量大面宽的一个接着一个的繁重任务,在中央正确领导和马明方同志为首的省委主持下,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和支持,都是一个个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记得那时省委班子里他的几个得力的副手,有的中央任命后因故从未到职,有的任职时间短,长期离职疗养,全省党政军民诸方面的重大事情,可以说全系于他的一身。但他勇挑重担,任劳任重,同省委在职的一班人一起,把全省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得既中心突出,又配合得当。短短几年中,全省形势是一派政通人和,民心思进的局面。我当下放干部十年回省工作至今,常常接触到一些过去的熟人,谈论起来几乎异口同声:50年代初期那几年是令人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

    马老主陕期间付出他的心血最多的,我以为莫过于他狠抓土改的全过程。

    土改准备工作是配合春季生产救灾一起开始的。除了组织调查农村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外,他主要抓住政策研究和干部训练两个环节,始终没有松手,并选派干部搞好土改试点。从各级分工训练土改干部,组织学习中央土改政策,到学习中联系实际提出全省土改实施方案马老带领省委一班人作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在讨论土改中动不动富农财产的问题时,他多次开会研究,权衡利弊得失。我记得有一次他在省委常委会上说了这样一席话:土改动不动富农的财产,现在并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要着眼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团结中农的问题,特别是土改以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的问题。我们过去在老区搞土改,动了富农的财产,往往伤害到中农利益,反而孤立了贫雇农;严重的后果是土改后人人怕冒尖,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上不去,有些地方生产还倒退,最终吃亏的是农民群众自己和整个社会。他高瞻远瞩,以充分的理由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坚持了中央在土改中不动富农的政策,从源头上保证了全省土改的平稳健康进行。

    为了动员全党把以土改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好,省委报请西北局批准,决定于1950年8月间在西北大学大礼堂(利用该校暑假空隙)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大会主题是讨论全省土改实施方案。为准备大会报告,负责起草文稿的写作班子,忙前忙后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草拟。可是他看了之后几经讨论修改,仍觉得不大满意,最后他决意亲自动手撰写。这时大会开幕日期迫近,他排除一切干扰,冒着盛夏的高温,独自坐在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写稿定稿。那时防暑降温条件极差,谈不上空调,连个电风扇也没有。有一天,我去送一个急件给他,只见他正在汗流浃背地埋头疾书。上身只穿着一件无袖无领的汗衫,桌子一边放着一把扇子,另一边放着一条湿漉漉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工作。此刻,我不忍耽误他一分钟的时间,很快放下文件,只听他“嗯”了一声后,即刻退出。这一情景曾使我深受感动,至今记忆犹新。关中土改初期,马老在视察土改进展情况中,发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比较严重而带普遍性的问题,是许多参加土改工作的新干部不会做群众思想发动工作,做事往往包办代替,搞形式主义。有的开鸡叫会,讲空洞冗长的话;有的照本宣科,不作讲解,收效甚微。对此,他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应重视及时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到群众发动不深入,走过场;其次亲自写成《论土地改革中群众工作的两种立场和两套做法》一文,除在《群众日报》公开发表外,并印成小册子发给土改干部阅读讨论。文章一方面揭示和分析了这种不良倾向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提出了来自实际的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供土改干部边学边改。马老带头深入实际指导工作,对各级干部鼓舞教育很大,促进了土改群众运动不断广泛深入地发展。

    全省土改从1950年秋季开始至1952年底基本完成。运动中虽然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说,是既健康平稳又广泛深入地一次农民翻身运动,是我省民主改革中最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次群众运动。地主阶级被推翻,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以关中地区为例,尽管地主占有土地的比重不比江南等地大,但据统计:仍有占总人口51%的农民在土地、粮食、废除高利贷债务等方面获得了利益。经过土改,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民生产收入增加,政治觉悟提高,大量青年农民自愿报名参军抗美援朝。原来凋敝的农村面貌欣欣向荣。现在越来越可以看得清楚,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否定我省土改或说土改不彻底的极左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也证明马明方同志当年是忠实、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在新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的。马明方同志为陕西人民奉献的光和热是永存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马明方》,方便以后阅读马明方忆马老二三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马明方忆马老二三事并对马明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