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4年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润 本章:沉寂的4年

    翻开美的发展史,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在进入空调业之后,美的持续了长达4年的沉寂期,那是美的进行产业调整以来最关键的4年。而要说到美的空调,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何应强。

    在美的,总有人问起何应强与何享健究竟是什么关系,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相识缘于美的空调项目。1984年,由于工作出色,在广州航海仪器厂负责空调生产线技术开发工作的何应强受组织提拔,准备担任副厂长。然而世事难料,由于生产线被美的收购,作为这条生产线的技术负责人,何应强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训美的空调项目生产人员的老师。当时该厂的一位老领导私下感叹:“美的买走生产线后,何应强一定会被美的挖去的。”

    然而,何应强并没有立即加入美的,而是被调到广州另一家知名的国有企业——华凌集团的中国雪柜公司任总工程师。虽然加入华凌后何应强已不再给美的员工做培训,但他一直惦记着美的,希望将美的空调扶上马后再送上一程。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空调市场并不景气。《制冷技术》在1985年第4期的文章中指出:请经营者注意市场信息“空调机热”可“降温”了。文中举例说上海一家电器批发部组织进一批沪产空调机,尽管酷暑逼人,但空调机仍乏人问津。据统计,当年空调年产量仅为12.28万台。

    由于市场不景气,加上美的刚刚起步,生产和销售能力有限,美的空调发展得相当缓慢。从1984到1987年期间,美的每个月的产量都在200台左右,生产规模上不去。虽然此时的美的风扇早已名扬海外,但是空调却日渐惨淡,单纯依靠空调生产线很难维持该项目的运转。眼看着空调生产线就要停顿,何享健心里非常着急。

    此时,在华凌工作的何应强主动找到何享健,说有要事相商,能为美的空调项目带来转机。原来,当时华凌生产的无霜冰箱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散热器,由于华凌没有太多精力投入,需要外包出去。何应强有意让美的生产这个零部件,以缓解长期没有订单可做的局面。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由华凌指导美的生产出了第一个合格的散热器。因为散热器属于产销包办,并且有固定的渠道,利润也很可观,美的空调生产线也依赖它而存活下来。因此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散热器养活了整个空调厂。

    直到1988年10月,何享健才把时任华凌总工程师的何应强请过来,任命为美的空调设备厂的副厂长,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和空调项目的开拓工作。而2004年美的收购华凌,又将这部关于人才和并购的商业大片推向高潮,何享健和何应强的个人际遇、美的和华凌的企业竞合由此揭开新的篇章。

    此后,美的开始大规模招聘新员工。由于当时老百姓普遍认为空调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很多员工此前根本没见过空调,需要技术人员从最基础的空调知识讲起。由于空调每年都有长达几个月的淡季,员工们经常是上午工作,下午就放假休息了,有时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用上班。一开始大家都很不适应,一到放假就担心美的空调是不是快要倒闭了?不过由于当时公司的福利待遇比较好,没有人愿意离开去换其他工作。到2000年之后,当整年都要加班加点赶进度的美的员工在热火朝天的空调车间忙碌时,不知会否对当年的闲散日子有些美好的遐想?

    不过,此时的空调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KF-19G1A在华宝空调器厂诞生,当时华宝给它取了一个清凉袭人又不乏诗意的名字:雪莲;此后不久,江苏的春兰也拥有了自己的挂机生产线,而陶建幸早在一年前的1月份就率先推行“市场销售代理制”;同一年,朱江洪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回到珠海出任“冠雄”总经理,后来将该厂更名为“格力”。不过,与进口机称霸国内空调市场的繁荣相比,国内空调企业的喜庆就有些黯然失色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三菱电机、日立、松下等为代表的进口空调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在国内同行千帆竞渡、国外航母乘风破浪的峥嵘岁月里,美的却波澜不惊,甚至陷入了可怕的沉寂。外界惊呼:当年那个“一把风扇打天下”的美的怎么就在空调市场折戟沉沙了?此时的何享健依然是“少说多做悄悄干”,就这样苦苦支撑了4年。

    1989年9月,美的家用电器公司与香港兴伟制冷厂、香港西达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顺德美威空调设备厂”。1990年6月,美的投资兴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美的工业城,首期工程为年产20万台的空调生产基地。1991年4月,新的空调厂在首先落成的4号厂房安装设备。随后,从日本等国家引进的关键设备陆续到位,一个现代化的空调厂建立起来,美的空调从此以崭新的形象切入市场,当年12月,厂名更改为“顺德美的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连续三年的大动作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名称更换和规模扩张,它体现的恰恰是何享健做强做大空调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沉寂的4年时间内,何享健一直在寻找美的空调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何应强的加入令他日渐意识到:人才瓶颈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美的不仅需要科技人才,也需要营销和管理人才。

    1984年张瑞敏砸掉76台问题冰箱时冷峻地说道:“我砸掉的不是一个冰箱,砸掉的是这种观念。”如今,何享健也要通过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来砸掉一些人的饭碗,砸掉影响一代人的观念。


如果您喜欢,请把《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方便以后阅读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沉寂的4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沉寂的4年并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