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壮志凌云
    亲历者

    付汝梅——时为重庆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学生

    毕超峰——时为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毕业生

    金逸群——时为中美混合空军联队B-25轰炸机飞行员

    王延洲——时为中国空军三大队八中队战斗机飞行员

    彭嘉衡——时为中美混合空军联队战斗机飞行员

    何其忱——时为中美混合空军联队B-25轰炸机飞行员

    张义声——时为中美空军混合团轰炸大队飞行员

    龙启明——时为十四航空队运输机大队队员

    编导手记

    2010年8月22日,《壮志凌云》的主人公彭嘉衡去世了。诉之历史,彭嘉衡被人们誉为英雄,但生命肯定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百字履历,也不只是括号中简单的生与卒的年号,曾提笔数次,又放下,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达复杂的心情。

    我问自己对中国了解多少,对中国的历史了解多少?

    早在20世纪初,当摄像机出现时,外国摄影师记录下了世纪之交的中国:麻木、愚昧、贫弱不堪是世界对于中国的定义。在那之后的日子,伊文思在1937年记录了中国抗战,安东尼奥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为什么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却总是要被外国摄影师记录着?

    很多年过去了,当奥运会最终揭开它的面纱,落脚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幅度,首度超过美国;当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世人不禁惊叹,中国即将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心。今天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与自信,是什么让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文化领域的电视工作者,我们应承担的责任与道义到底是什么?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中国是一个最适合拍摄纪录片的国度,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因为还有那么多贫困、愚昧、不公和新奇,而是因为中国需要从真实中汲取力量。”

    采访过程中,当听到彭嘉衡和金逸群讲述他们走出国门,遭遇的尴尬与嘲笑时,我的心被刺痛,那是一个民族曾经的痛楚,这种痛楚也曾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中国飞行员的心里。背负着一个民族的血泪耻辱,他们冲上天空与敌人英勇拼杀——他们驾驶的是由美国和苏联援助的由民用机改装的战机。

    那些黑白画面是无声的,你无法看到驾驶舱中那些和敌人奋勇搏杀的年轻面孔。力量对比悬殊的惨烈拼杀过后,无声的硝烟从画面划过——残酷的噩耗陆续传来,那个时候传说中国飞行员由航校毕业到战死,只有六个月。他们甚至来不及参加一场像样的战斗,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战火洗礼后,彭嘉衡和新中国一起开始了新生活,他见证了改革开放,等来了奥运,也迎来了世博。

    1939年5月3日,太阳早早升起,重庆漫长的雾季结束,市民纷纷走上街头,享受难得的好天气。这一天,在重庆中学读书的付汝梅刚到学校,空袭警报骤然拉响。

    这一天,千里之外的武汉也是晴空万里,36架日军飞机腾空而起,向重庆上空飞去。对于日军来说,这是空袭重庆的绝好天气。而度过了漫长雾季的人们,刚刚盼来了好天气,却没有想到夏秋季节,会成为重庆最恐怖的岁月。

    重庆女学生付汝梅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飞机是干什么的,她说:“头一次来炸的时候,我们还在那儿数呢,一、二、三、四、五、六……后来,天气一好,我们就害怕。”每当天气好的时候,人们就会在高的建筑物上挂红灯笼,提醒大家今天可能有空袭警报。

    那时,日本空军频繁轰炸,天空中很难看到中国战斗机编队的身影。付汝梅记得日本飞机天天都来轰炸,不仅白天来而且晚上也来,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九章 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