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柳门弟子结伴而行,前往赶尸大会的主会场飞龙洞。
飞龙洞,位于皮渡河西岸,洞内宽大,气势磅礴,洞内空旷无比,光洞内的一个中央大厅就可容纳上万人,洞内最大天眼高达百来丈;洞道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尚未有人探明此洞的尽头,素有“一洞通三省之称”,连接着湖南、湖北、四川。
飞龙洞到底有多深?当地人也无人说得清楚,很多人都认为洞深近二百里。此洞上下共有四层,洞内有天然的瀑布和奔流不息的地下泉水,溶洞深处狭窄,黑暗,深不可测。
更为惊奇的是,洞内有地下阴河、地下湖泊、地下山脉,奇观异景不计其数,俨然一个浓缩的地下龙宫。地下阴河里,可见一些从未见过的神奇生物,当地人说那是阴河里的冥鱼,这些鱼是供阴间的鬼怪食用。
神秘的传说,加上深山旷野,使得飞龙洞平素极少有人光顾。洞内寒气逼人,阴森得很,当地山民独自一人是不敢贸然进洞的。只有土家人“过赶年”的时候,土家人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过赶年”是土家人的习惯,这个节日也有些来历。
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并立下“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形成赶年节俗。每当“赶年”来临,土家男女老少便身披土花被面,手举龙凤大旗,肩扛鸟枪、梭镖、齐眉棍,浩浩荡荡而来,聚集于飞龙洞内的中央大厅,一起欢庆,跳起万人摆手舞,气氛异常隆重。
当我们一行抵达飞龙洞的时候,缕缕薄雾从洞里袅袅飘出,山洞已是一片热闹,给宁寂的山谷增添了几分并不刺耳的喧嚣。
一面巨大的幡旗飘扬在洞口的上方,旗帜两丈见方,上面刺绣着“走尸”两个大字。
洞口围满了人群,这使我大感意外。在我的预想中,赶尸大会只有赶尸人参加,人数应该不会太多。
身边的大师兄告诉我:“赶尸大会除了各地赶尸门派会率门下弟子竭力参加外,各地的一些巫师、民间术士和江湖野士也会闻讯而来表演助兴,赶尸大会举办地附近一些胆子大的村民也会相邀结伴来看稀奇,还有那些好奇心很强的小摊贩们也不愿意错过赚钱的机会,闻风而至。而在乌龙山这个地方,还有众多胆大不信邪的土匪山贼,也乔装前来看古怪。如此一来,赶尸大会也就不是单一的赶尸人大会,而更像一个充满神秘奇趣色彩的民俗大会。”
来到飞龙洞洞口前,站在洞口往洞内俯视,可见山洞前厅一片豁然的宽阔之地,中央已经搭起了一座庞大的木架台,高出地面丈余许,台子中央摆放着一排木椅。
木台后方用树木新竖立着一个门形架子,架子的横梁两侧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幡帜,这是各门各派的号旗,每面号旗颜色不同,上面刺绣着自己门派的称谓。按照规矩,凡是来参加赶尸大会的门派,都要将自己的号旗悬挂于此。横梁上挂了多少面幡旗,就表示前来参加大会的门派有多少个。号旗越多,就意味着参加大会的人数越多,大会也就会越精彩。
“秀才,我数了一下,上面的号旗有三十二面之多,看来这次大会有好戏看了。”田古道侧身对我说。
浏览了一下,我总感觉门形横梁上缺点什么。
“秀才,这里这么大得场面,得有副对联。”田古道笑着对我说。
对,这里缺的就是一副楹联!
于是,我从背上取下狼箫朱砂笔,将木台旁边的土布扯下一匹,笔走龙蛇,唰唰几下,一会儿工夫,一副朱砂楹联就出炉了:
两界阴阳同赴乌龙山,翻山越岭宿星月,走尸论英雄;
四省神士齐聚飞虎洞,牵魂引魄渡生死,符咒比高低。
一旁的大师兄见状,知道我的意思,一个鹞子翻身,将布条往木架一甩,一副白布朱砂楹联就挂好了。
“秀才,好像还是哪个地方不对劲!”田古道接着念叨。
我便接着在白布上疾书“赶尸大会”四个大字。
大师兄如法炮制,将横幅挂上。
“好……好……”这时洞里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掌声。
一些赶尸派的弟子也情不自禁跟着鼓掌,却被师傅用眼神制止住,原来他们担心被柳门抢了风头。
围观的人群却不明就里,以为我们刚才的即兴发挥是赶尸大会安排的一个程序,放肆叫好。一些早已等候多时的巫师与江湖汉子,以为是大会开始的信号,便开始了各自的助兴表演。
一个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银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场中敲响震天锣鼓;吹起牛角、土号,点放三眼铳,台子周围的几百名群众一边高歌一边跳起小摆手舞。
各个赶尸门派的长者面面相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蒙了。几个长者一阵交头接耳之后,并没有作出异样反应。
我看见师傅眉头微锁,知道我们几个刚才的举动有些冒失。可能因为旁边观众的阵阵叫好与掌声,淡化与掩盖了我们的冒失,各赶尸门派也不便过于责备。
按照往届赶尸大会规矩,赶尸秘技比赛开始之前,先由赶来助兴的山民、巫师跳傩舞,唱傩戏,表演傩技。
土家人奉傩兄、傩妹为“傩神”,后世的土家人也称其为傩公傩娘。相传傩公、傩娘本是兄妹,世界洪荒之后,二人结为夫妻,繁衍人类,这便是土家人的先祖。
每逢重大节日,这一带的山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傩戏表演。这是上古时代先民用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的祭祀形式,源于湖南永顺、辰州、沅州一带。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就浸淫于湖南“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俗之中。在湖南西部山区一带的民间人们就一直保留着《九歌》傩舞表演。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湖南西部山区达到顶峰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飞虎洞里,一阵热烈的摆手舞之后,傩戏开始了。
一位身着法袍的巫师来到一个傩坛前,傩坛布置精致,坛上覆盖着一面印花土布,布面上编扎一些造型独特的小草人,摆放着各式剪纸,还有一个纸质的灵牌,灵牌上一行行楷小字遒劲有力,一个新鲜萝卜上插着三炷焚香。
湖南西部山区的傩戏,将释、道、儒三教合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信奉的人认为,傩戏表演的难度越大,其为人们驱邪祛魔的法效也就越大,因此,在傩戏中,越是奇特的,越是难的绝活,越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赢得人们的尊重。
巫师一阵虔诚祭拜之后,用龙山本地方腔调,高歌起来。
旁边的乐师见状,立刻合着巫师的拍子,铜锣、包鼓、钹子、唢呐等乐器一起响起来,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呛……咚咚呛……”的声音,沉寂的山谷顿时被激活起来。伺候乐器的乐师们一边敲打着手中的乐器,一副无比陶醉的样子,那个吹唢呐的老者,虽然吹得脖子间青筋暴起,却乐此不疲。
在一旁早已准备多时的数十个跳傩者见锣鼓响起来,分别戴上彩绘的木雕面具,分饰生、旦、净、末、丑诸角色,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动作沉而不懈,梗而不僵,跳起了傩舞。
辰州一带将傩舞叫做跳鬼舞、扮鬼脸。内容幽默诙谐,情节风趣滑稽。
跳傩者在表演时必须戴上面目狰狞的傩面具。按照民间传说的说法,摘下傩面具是人,戴上傩面具就是神。正因为如此,被视为神在凡间的化身的傩面具,平时不能让凡人触摸,只有在跳傩舞时,才允许拿出来。这些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
围观的人群里发出阵阵掌声。
“好,好……”洞内的右边角落突然发出叫好声。
原来是右边角落里,有人在表演巫傩绝活。一名四十岁模样的巫师,在表演“定鸡”。他挥舞几下手里的司刀,念几声咒语,将一只身材硕大的雄鸡拎在手里,那只公鸡大约受了惊吓,使劲挣扎,欲脱手而去。巫师并不烦躁,拿起身边的一个碗,吞了一口水,然后往鸡的头部一喷,再将雄鸡放到一根竖立的刀柄之上,那雄鸡很不老实,左右挪动。巫师将手放在鸡头之上,慢慢抚摸鸡头,没多久,那公鸡竟然安静下来,不再动弹,耷拉着眼皮,似乎睡去……
众人报以叫好声。一阵热闹之后,接着上来一位穿着红粗布褂子的男子,以碗盛水,静放一旁,然后将身边的柴刀在磨刀石上磨快,接着烧香纸、念咒语。这时,旁人端过来一个巨大的苍松盆景,红褂男子一刀将盆景里碗口粗细的虬松主干斜刀剁下,然后口吸碗中水,往松枝的刀口处连喷三次,猛喝一声,已将断松接上。那松枝被刀劈处马上接得天衣无缝,松枝无需绑捆,却屹然不倒,一如平常,生机盎然。
围观的人群里,很多人表示怀疑,走上前去,用手使劲拉扯松枝,可那松枝硬是固如从前,拉不下来。
形形色色的巫傩绝活人们见得多了,也见怪不怪,况且这时的围观者并非普通百姓,都是本身就通晓一些巫术的,也知道一些江湖方术。但是,见到红褂男子今天的表演,很多人还是表现出疑惑与惊诧。
有人还是不甘罢休,质疑那盆景是事先准备好的,让红褂男子去洞口砍洞口边的树枝施法。
那红褂男子也不恼火,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洞口,要旁人随意指定一棵树,他来到树前,一刀斜口剁下,然后如先前一样施法。一会儿,那树枝被接好,接口处毫无异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那红褂男子说:“这树会和从前一样活下去。”
围观者顿时使劲鼓掌,向他投以崇拜的目光。在崇拜的眼光中,有几个小伙子跑了上去,跪下便拜,缠着红褂男子要学他的绝活,红褂男子赶紧躲了。
“秀才,本次赶尸大会真是值得期待,前戏就如此精彩,后面肯定差不了。”
就在田古道发感慨的时候,洞内的左面又发出惊叫声。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表演他的绝活——吞钉子,近两寸长的钉子竟连眼睛都不眨就咽到了肚子里。
那小孩下去,一个父亲模样的男子上来,见他扎开马步,气运丹田,拿过一只大大的海碗,先让旁人检验一番,然后放进自己嘴巴,“咔嚓”一声,那海碗被他咬下一大块。他并不就此作罢,将咬下来的瓷片慢慢咀嚼,似乎在吃食蚕豆,咯吱咯吱作响。不一会儿,那瓷片被他全部吞食入肚,而人却安然无恙。
接着,又有人表演了滚刺床、胸口碎大石、火烧活人、踩犁头、捞油锅、吃火、赤脚踩火犁等巫傩硬气功,也赢得了阵阵吆喝声。
像这样的场面,过刀山是必不可少的。靠近洞口的一个侧地,早就搭起了一座高耸的刀山。楼梯状的刀山,用绳子拉扯固定,以通天之势直指洞顶,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开始了爬刀山的表演。在做了一些准备之后,那小孩猴子似的,迅速爬上了刀山,其往上攀爬的速度极快,一转眼便到了梯子顶端,这样的速度是一般成人难以相比的。
傩戏渐入佳境,飞虎洞内也因不断涌入看热闹的人群,阴森的气氛被热闹的场面所取代。
有一位赶尸人抬上七具尸体,念起经文:“众孽魂听令,我动则动,我息则息,我移则移,我曲则曲……”
他迈出右脚。众死尸也跟着迈出右脚。他迈出左脚。众死尸也跟着迈出左脚。
他伸腰,展肢,移步,屈膝,跳起了土家人的“毛古斯舞”。
七具死尸也跟着在后面跳起“毛古斯”,样子原始僵滞、滑稽夸张。
引来台下的一阵哄笑。
“毛古斯”为土家人所熟悉,反应的是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为主,模拟上古人古朴粗犷的动作,讲土家语,唱土家歌,融歌、舞、话为一体。其步骤分为扫堂、祭祖、祭五谷神、示雄、祈求万事如意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细节繁多,如祝万事如意的表演中,就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获、打粑粑、迎新娘等等。男毛古斯腰上捆—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根,有男根崇拜的遗风。
台下一位卖烧饼的土家大娘大喊:“跳错啦,跳错啦!”
旁人起哄要她上台领舞,她也不推辞,来到那位赶尸人的前面,跳起了“毛古斯”。她的节奏有些快,赶尸人跟不上,那些死尸更加跟不上,样子更加滑稽。
台上台下的人看了,笑得捂着肚子笑个不停,有人放肆鼓掌,其实是在喝倒彩。
那位赶尸人与土家大娘,以及七具死尸跳的“毛古斯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使赶尸大会的紧张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