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京极夏彦 本章:第三章

    怎么又是桩麻烦差事?个头矮小的老人不住蹭着自己的下巴说道。

    倘若下颚蓄须,这会是个自然的动作,但老人的下巴却是一片光溜溜的。

    这下又市造访的,是久濑棠庵位于下谷的草庵——虽然不过是一户长屋。

    久濑棠庵自称是个曾为儒学者的本草学者,但真正身分则无人知晓。虽然此人博学多闻,看来的确有学者的架势,但总教人无法参透他究竟是靠什么样的差事维生。

    总之,此人虽身世成谜,但也和又市及长耳同样为阎魔屋干活。

    “好罢。两位要老夫帮些什么忙?”

    “你不是个学者?角助曾言只要不是正经事儿,你什么都清楚。故此——想向你借点儿知识。”

    呵呵呵,棠庵以女人般高尖的嗓音笑道:

    “向老夫借知识?”

    “否则还有什么好借的?瞧你这地方,看来和咱们一样一贫如洗,还生得这副寒酸德行。既没有怪力武艺,也没有万贯家财,看得咱们反而都想借你点儿东西了。”

    “这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

    “说得没错?”

    “老夫是靠这个餬口的。”

    老人伸出食指,朝自己的太阳穴上敲了敲。

    “靠脑袋——?”

    “没错。诚如你所言,老夫从未举过比笔更重的东西,几乎要连两腿该如何跑也给忘了,饭菜也吃不了多少,平时尽可能维持不动。”

    “听来活像条鱼干似的。”

    “的确像条鱼干。动得多了,消耗也多。消耗多了,就得多补些什么。少了就得补足,若不补足,迟早消耗殆尽。此乃世间常理。人不都是饿了就得吃?”

    “因此,你尽可能维持肚子不饿?”

    你这家伙未免也太滑稽了罢,又市高声大笑道。

    “总而言之,天地万物大抵皆循此道理而成立。例如水往低处流,黑夜无日照。万物皆是用了减损,存了增多。正因用了要减损,方有损料产生。”

    “这不是废话?”

    “不过,有两种东西是违反这道理的。”

    话毕,棠庵睁大了双眼。

    接着又朝太阳穴上敲了敲。

    “就是此处。”

    接着又指向胸口。

    “以及此处。”

    “你指的是什么东西?”

    “知,与情——”

    “情——?”

    “没错。容老夫打个比方;存货入仓,只要有进无出,终将被完全填满,无法容纳更多货物,哪管仓库再怎么大,都是同样道理。但知识再如何蓄积,也不至于填满。再怎么学习,脑袋也不会膨胀。累积新知,能够永无限制。此外,亦是再如何使用,也不至于减少。倘若使用过度将使知识减少,贤者的脑袋岂不是马上要空无一物?”

    “你们这些学者还真是麻烦。”

    “的确麻烦。至于此处。”

    棠庵再次指向胸口说道:

    “欲望、执念一类东西,同样毫无际限。此外,情爱亦是如此。亲子之情、夫妻之情、物欲、财欲、名欲,反之则有恨、怨、嫉、妒,可谓永无止境。既可能无限膨胀,亦可能无故消弭。”

    “人岂能以道理论断?”

    “的确不能。硬是以理道断,必将有所扭曲,总会有哪儿不对头。而人,便是对此佯装视而不见,或行妥适压抑,方能安稳度日。对此类情况,老夫极不拿手。”

    “极不拿手?”

    “意即,老夫常时避免碰触人情、脾气:心境什么的,仅以此处面对。”

    棠庵指向额头,继续说道:

    “因此,今见又市先生登门造访,谈起西川家之事,老夫本人亦是倍感迷惘。倘若先生欲询问的,是那阿缝夫人、或名日阿清夫人的婆婆之心境,老夫自是无从回答。为何有如此言动、如何使众人心服——此类问题,要如何回答都成。然而,欲得出看似有理的解释虽是轻而易举,但却无一可妥善证明。凡是心境问题,往往连当事人自身亦无法论断。就连自己也无从理解,解释当然可能时时生变。故此,先生您……”

    即便是红的,也能轻而易举将之说成白的,老人说道。

    “是没错。”

    又市最擅长的技俩——便是舌灿莲花以说服他人。

    “为人所欺,指的不正是不知分辨所闻虚实,便对其深信不疑?”

    “若被看出虚实,哪还骗得了人?”

    “人心本就暧昧难清。自己作何想法、有何感觉、执著于自我、深信自个儿是什么样的人——这类话人人都说,实不过是自我欺骗,悉数实为错觉。不过是丝毫不察自己所言非实,故未察觉自己受骗而已。今回,两位想必也是代委托人行骗。总之,两位今回行骗,必是有所目的。”

    想必——的确是如此。

    “行骗并非老夫所长。”棠庵说道。

    “真是如此?瞧你上回不是才将几个商人及同心骗得团团转的?还信口瞎说,罗织了那段寝肥还是什么东西的——”

    当时棠庵的确煞有介事地编出一段说法,硬是将长耳布置的幼稚机关说成了真有其事。仅凭一张嘴,便让一伙人听得心服口服。

    “那桩——的确是真有其事。”

    “真有其事?”

    “老夫并非信口雌黄,不过是陈述一己所知。老夫当时所陈,悉数是诸国口传、笔述之见闻。至于如何论断虚实、如何看待解释,就端看听者个人判断了。”

    “真、真是真有其事?”

    怎么听都像无稽之谈。

    不仅是荒诞无稽,且未免过于巧合。

    当然是真有其事,棠庵回答。

    “听来如此荒诞——岂可能真有其事?”

    “正确说来,应说是一度被信为真有其事。某些地域传说其事属实,有些人认为其事属实。然若理解天地万物之理,便可辨明实为荒诞无稽。”

    ——原来他自个儿也不信。

    “意即,这并非你自个儿罗织的无稽之谈?”

    “没错。若纯为老夫所罗织,外人只消一番罗列检视,纯属虚构便不辩自明。此类陈述之真伪,仅需略事调查,便能轻易辨明。如此一来,老夫不仅无法以此餬口,更失去身为学者之资格,甚至可能得面对国法制裁。毫无依据信口雌黄,终将使老夫信誉尽失。此类言说,或能投讲释师所好,但绘草纸或舞台戏码,可无法视为证据。听似无稽却有史料佐证者,老夫这等学者方能述之。而既是出自学者之口,便较能取信于人。”

    原来如此——

    他的招敷原来得这么用,又市恍然大悟。

    “那么——”可愿意把这知识借给咱们?又市问道。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知识借了也不会短少。只要有银两当酬劳,需要多少老夫都乐于出借。好罢,两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识?”

    话毕,棠庵再度蹭起下巴来。

    真希望他长了胡子。

    “且慢。”

    “怎了?可是想起了什么?”

    “两位方才提及的西田——可是西田尾扇?”

    “噢?你是指为那一家医病的大夫?没错,就这名字。你听说过这号人物?”

    “此人——是个庸医。”

    “大夫有哪个不是庸医?”

    “绝无此事。切勿一竿子打翻一条船。此人医术尚称高明。”

    “是么?这种家伙,不都和阴阳师、咒术师一个样?个个阴阳怪气的。”

    “不。老夫方才亦曾言及,人之精神难以理论断,但身躯可就不同。若有哪儿不舒服,必有不舒服的理由。只要将此理由除去,病情便不至于恶化。至于兰学,则是将不舒服之部位去除。因此,大夫诊治并非毫无疗效。不过,若理由为精神方面,便须假咒术之力,方能收效。”

    “原来如此——”

    听来和木匠没什么两样,又市说道。没错,老人回答:

    “因此,坊间庸医,不是知识不足,便是技量不足,总有一方略有欠缺。若非因不谙此病而无法诊治,便是技量不足而无从医之。即便如此,仍自称能治愈此病者,便是庸医。”

    “尾扇也是有所欠缺?可是医术不够高明?”

    “此人医术高明,知识甚丰。但独缺人情。”

    “人情——”

    “即认为大夫有义务医好病患、减轻其痛楚的同情与悲悯之情。事实上,身为大夫最重要的,就属这点。若以此为动机,有助于增长知识、琢磨医术。”

    “分明说自己对人情极不拿手,这下怎说得像你很懂人情似的?”

    “当然懂,也明白自己缺了这个。”

    因此,老夫才无法成为大夫,棠庵说道:

    “老夫——总无法压抑求知欲望,无法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相形之下,尾扇则是以财欲填补人情短少之空缺,方能以行医为业。”

    “他是个利欲薰心的家伙?”

    是个守财奴,棠庵蹙眉说道:

    “尾扇生性见钱眼开,故绝不为穷人诊治。即便习性如此,却甚重视名誉。故此,即便家徒四壁,若是武家,其便欲入门诊之。之所以爱财如命,想必亦非爱慕奢华、或物欲薰心使然,不过是错觉权力、名誉均可以金钱购之。或许——此人对武士身分甚是向往也说不定。”

    “原来如此。意即,婆婆支付的遮口费用,正投其所好——?”

    再怎么说,旗本家中耆老主动低头,甚至还奉上银两苦苦恳求。若西田真是这么个习性,当然要乐不可支。

    “此乃人命相关之秘事,依老夫所见,西田索求的数目理应不小——倒是……”

    棠庵突然摆出一脸纳闷神色。

    “怎了?”

    “噢,又市先生那操京都方言之同伙……”

    “可是指姓林的?”

    “此事——可是此人向尾扇本人打听来的?”

    “不,是同小厮还是男仆什么的探听来的。据说,此人雇用了为数不少的仆佣。”

    “这可就奇怪了。”

    棠庵说道。

    “有哪儿不对劲?”

    “风声走漏了。”

    “有哪儿——走漏了?这些家伙不都是尾扇的手下?”

    “手下?又市先生,尾扇并非盗贼之流,而是个大夫。有的只是弟子男仆,而非手下。此人如此利欲薰心,对弟子或仆佣理应是毫不信任。”

    “噢?”

    “此人就连对妻室亦甚是提防,常时将财库钥匙挂于颈上,连就寝时亦不离身。生性如此,岂可能将此等有利可图之事告知下人?两位不妨想想,西川俊政无论如何,也是个旗本,石高必不下于二百石。而尾扇——碰巧抓住了这旗本的把柄。”

    “意即,不可能仅讨个一回遮口费便善罢甘休,非得来个物尽其用不可?”

    “不不。勒索强取,绝非能反复使用之手段,尤其武士并不似扮相般富裕。话虽如此,利用价值却不可轻忽。即便讨不了几个子儿,派得上用场的地方可是多不胜数,例如委其为自己与大家牵线结识什么的,大抵都能成事。不过,欲提出此类要求,必得遵守严守秘密之前提。”

    “不不——且慢。诊断娃儿死因时,同在现场的弟子不都亲耳听见真相了?”

    “并无他人在场。”

    “无他人在场?”

    “一如和尚,大夫乃可自由出入达官家中之特殊行业。地位如尾扇者,出外诊治时或有小厮代为携行道具,但把脉时并不容许小厮一同入内,而是命其于门外待命。即便是弟子,亦是无从进房,仅可静候于门外。商家或许尚有可能,但武家可不是简简单单便能深入。”

    “这——”

    若是如此,如今这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

    “依老夫所见——想必是尾扇门下某一弟子泄了密。至于究竟是在外窃听得来,抑或察觉事态有异而于事后查出,就不得而知了。”

    “且慢。你所说的究竟是指——?”

    “没错。”

    意即,勒索者除尾扇之外,极可能另有他人,棠庵说道:

    “自又市先生之同伙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探知看来,真相应是如此无误。不同于尾扇,弟子或小厮仅需赚得蝇头小利,便可满足。由于心狭志低,不仅不如尾勖小心谨慎,也极易泄漏口风。”

    “不过——这些家伙有样学样地学主子勒索,究竟——”

    目标是什么人?又市纳闷地说道。

    “依老夫所见,目标可能有三。首先,是要求封口的始作俑者,婆婆阿清夫人;其二,是最可能因家门蒙羞而受害的夫君,俊政大人:其三——便是阿缝夫人本人。”

    “最可能的——会是其中哪个?”

    “这……”

    棠庵蹭了蹭光滑无须的下巴回答道:

    “第一位,阿清夫人,乃雇主尾扇之目标,这伙人理应避之。欲勒索,便得让阿清夫人晓得自己知晓这秘密。如此一来,阿清夫人当然认为尾扇已将秘密外泄,尾扇也将因此失去勒索之机——当然,一己所为亦将为尾扇所察。若欲恐吓取财之事为尾扇所知,自是不妙。故应不可能是阿清夫人。至于夫君——想必也无此可能。”

    “怎说?”

    “毕竟区区一介小厮,毫无可能面见旗本。此外,俊政大人对实情毫不知悉,理应不可能接受小厮这番说法。甚至怒斥勒索者欺官、当场将之手刃,亦是合于理法。即便不至于如此,俊政大人想必也将先同阿清夫人确认此说之真伪。如此一来,仍是同样结果,不,甚至将更形险恶。”

    “如此说来——”

    便仅剩此案委托人一个。

    棠庵蹙着甚是稀疏的双眉说道:

    “如此推论——答案似乎是如此。首先,阿缝夫人对阿清夫人恳求封口一事并不知情。亦即,对阿清夫人知道实情——亦是丝毫不察。”

    林藏曾如此言及。

    “如此隐情,尾扇家中竟有人知晓,着实教人诧异。此乃家中私事,依老夫所见——应是尾扇同阿缝夫人听取秘情时,碰巧为此人所听闻。总之,假定阿缝夫人不知婆婆要求封口,娃儿乃死于阿缝夫人之手一事亦属实情,那么两位认为,此事可作何推测?”

    “能推测出什么?”

    “噢,倘若此一罪行真是由阿缝夫人所犯下,既知实情,却似乎未试图守密封口,想必代表……”

    “原来如此。”

    ——代表阿缝夫人认为,实情尚无人知悉。

    棠庵颔首道:

    “眼见无人调查究责,想必阿缝夫人以为,大夫于检视遗体时未察觉娃儿乃遭蓄意虐死。如此一来——”

    “原来如此。有心人只消透露秘密早为一己所知——欲勒索便是轻而易举。尤其以阿缝夫人为对象,更有如探囊取物。”

    “没错。自己遭勒索一事,阿缝夫人当然无胆向以阿清夫人为首之家人透露,亦无法与家人谘商。而此人之胁迫行径——亦不为尾扇所察。”

    “原来如此。挟同一手段,尾扇可向婆婆、其门下之勒索者则可向咱们的委托人胁迫勒索——”

    “想必正是为此——才前来委托吾等不是?”

    “有理——”

    不过……

    “若是如此——依常理,应是委托咱们代为对付那勒索的家伙才是。”

    依常理,多是如此。

    这……棠庵再度思索了起来。

    “或许是因自己确有遭人勒索之把柄,故难以如此言明。对自己犯的罪绝口不提,仅委托他人代为解决勒索,想必就连自己也难以说服;毕竟阿缝夫人似乎是位善人。此外,若是如此委托,阿甲夫人也绝无可能承接。”

    的确有理。

    “但如此以往——终将身陷万劫不复之境。”

    “怎么说?”

    “老夫稍早亦曾言及,人心之欲永无止境。有胆勒索他人者,一度尝到甜头,往后欲罢也是不能。”

    一点儿也没错。

    又市曾见过的这类家伙,可谓多不胜数。

    “——即便对一己所犯之罪有再多悔恨,若是顺从恶徒胁迫,不论财力或精神,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这点道理,就连娃儿也懂。为求避免,必得将一己罪行公诸于世。如此一来,自己的娃儿、夫君、婆婆,恐全家都将被逼上绝路。想必——阿缝夫人正是为此困扰不已,仅能委托吾等这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行业代为料理。”

    “原来——除了难耐良心苛贵,或许还有这个理由。”

    若真是如此——这启人疑窦的委托方式,便不至于无法理解。

    这桩差事之所以启人疑窦,正是因此理应为一己之罪悔恨不已——同时还是个大善人的委托人,言行间总教人感觉似有隐瞒。

    怎么看都不相称。

    即便有着深深忏悔,似乎仍试图隐瞒些什么——

    ——倘若实情真如棠庵这番推想……

    那么,这委托人便是撒了谎。但撒谎的目的,并非为了营造对自己有利之局面。

    遭人勒索也是自作自受,故也仅能默默承受,但委托人之目的,乃回避更多勒索将于未来造成的不幸——不仅是一己,亦将祸及亲人之不幸。意即,此人欲借这番委托,一肩扛下或将殃及他人之灾厄。

    的确——比起将银两交付勒索者,交给损料屋或许要好得多。

    ——不过……

    这可真是桩困难差事。相形之下,强迫勒索者罢手要来得容易得多。但仅是如此,并无法将委托人之苦恼连根拔除。

    ——若是如此。

    此番纯属假想,棠庵说道:

    “毕竟,就连是否真是遭人勒索尚无法确定。方才所言,纯属老夫脑海中所作之一番臆测,毫无任何佐证。若无佐证,听来再有道理的言说也不过是虚构。身为一介学者,实不应仅凭此指点两位如何行事。若不进一步查明——”

    “我这就去查。”

    又市起身说道。

    <hr />

    注释:


如果您喜欢,请把《前巷说百物语》,方便以后阅读前巷说百物语第三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前巷说百物语第三章并对前巷说百物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