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还有个马皇后两人,也同样是惊奇无比。
这光幕居然真的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真的能让宝钞不再贬值?!
话说,他们和朱元璋其实心里面想的很像。
在听了光幕所言的大明宝钞,到后面是一个什么样子,又说了宋朝的交子,以及元朝的宝钞这些是什么情况。
就连他们,也都对于宝钞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觉得是不是应该把宝钞给废掉,不该再使用宝钞。
毕竟这宝钞看起来,就是在饮鸩止渴。
在今后,将会给众多百姓带来无比的祸患和痛苦。
用这光幕上所说的、新颖却特别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收割百姓。
可偏偏如今的大明,又离不开宝钞。
倘若没了宝钞,许多事儿都没办法去做。
必然会对大明产生特别不好的影响。
好在这神秘光幕没有让人失望。
居然真的有办法解决宝钞贬值,这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
一个个也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盯着光幕,不肯在接下来错过任何的只言片语。
【方才本up主也说了,所有的纸币都是信用货币。
本身不存在价值,是官府通过权势,以及信用,强行附加给它的,充当货币的价值。
既然叫做信用货币,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信用二字。
想要保持住信用,就要努力保证宝钞能够花得出去,保证宝钞不怎么贬值。
保证它到哪里都认可。
百姓们拿着它可以购买任何东西。
如此才能够让众多百姓,对宝钞很有信心。
让百姓们最大程度的接受它,认为它就是钱。
百姓们相信这东西是钱,才能够保证它价值不怎么会掉。
大明宝钞,想要延长其使用寿命,让其不走上历史的原路。
咱们站在后人的角度,可以姑妄言之。
给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来。】
重头戏终于来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把拿起了笔,沾上墨,铺开纸,准备在接下来,将光幕所说的办法都给记下来。
防止会有什么遗漏。
这东西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不想错过任何的一点。
【首先,就是朱元璋这边,应当允许百姓使用宝钞自由缴税。
在古代,各个地方缴纳赋税时,会搭配一些官府所需要,且当地百姓产出的如各种粮食,布匹等实物,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不可能,让全部的百姓都交钱。
但是除了缴纳实物外,也会让百姓缴纳一些钱。
那么在交纳赋税之时,官府不可以强行规定,百姓应当交多少铜钱,多少宝钞。
而是应该放开禁制,让百姓有宝钞的交宝钞,有铜钱的交铜钱。
不拘什么形式,只要把钱交够就行。
既然发行了宝钞,且宝钞和铜钱互换,宝钞上面规定有面额。
那么就应该一视同仁。
只有朝廷把宝钞真的当成了钱,下面的百姓才会减少对宝钞的偏见。
也把宝钞当成钱来看。】
朱元璋拿起笔,刷刷刷的将之给记下来,特别的认真。
比他批改奏章时还要认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一样。
朱标暗自点了点头,觉得光幕说的很有道理。
这件事儿,自己之前的时候就曾向父皇提过。
可惜被父皇拒绝了,没有采纳自己的这个建议。
现在看父皇的反应,应当是听进去了,今后会按照光幕所言行事。
【其二就是,老朱这里,应当尽可能多的设立相应的宝钞机构。
免费给百姓换取破损的宝钞。
破损的宝钞在市面上流通,容易让人造假。
造假的宝钞流入市场,会严重的扰乱市场秩序,破坏了宝钞本身的生态。
同时,若是能为百姓免费换新钞,那么百姓们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振对宝钞的信心。
很多人不会在拿到宝钞之后,就想着在第一时间里将之给花出去。
有些人也会把宝钞给存放起来,如同储存铜钱那样。。
宝钞是朝廷发的,朝廷自然要进行维护。
虽然宝钞印发之时,同样有需要花费诸多的人力物力。
但是宝钞和雕版印刷其实是一样的。
最费钱的,就是一开始找原料,做配方,以及雕版什么的。
把这些前期的工作给做完,后面印刷的越多,成本就越低。
况且,宝钞是由朝廷发行的。
本身就是朝廷先一步用宝钞,从百姓那里换取大量的东西。
可以说,已经占了十足十的便宜了。
那为百姓免费更换新钞,自然而然就是朝廷的义务。
和朝廷所占的大便宜相比,免费换新钞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的花费。
若连这点儿都不乐意,那老朱也别说什么爱民如子了。
朱元璋的面色红了红。
然后默不作声的拿笔,将之给刷刷的记下。
若是在以往,这一条不论如何他都不会同意。
可是现在,通过光幕见识到了大明宝钞,那悲惨的未来。
以及到了后面,给百姓们带来了多深的灾难。
他自然而然是要遵从的。
怎么着也不能让光幕把自己给看扁了。
马皇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朱元璋。
忍不住暗自点点头,脸上浮现了一抹不易觉察的笑……
【其三就是宝钞,绝对不能滥发。
这不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不能说缺钱了就印。
需要对宝钞的发行量加以控制。
在古代,想要对经济体量,以及全国对钱财的需求等,得到一个明确详细的结果,并加以判断,显然不现实。
想要准确的计算出,每年大明需要发行多少的宝钞,才符合当年的经济形势,更不可能。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只能是采用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准确做法。
但是和滥发宝钞相比,已经是非常好的办法了。
那就是每年新增的宝钞数量,不超过上一年宝钞总量的百分之十。
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创造出来的财富肯定也会增加。
每年增加百分之十的新发行的宝钞,虽然不能十分准确的符合大明的经济需求。
但最起码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不滥发宝钞,让宝钞保值。】
朱元璋执笔,将之迅速记下。
【当然,除了这些外,其实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办法。
那就是保证金制度。
发行宝钞,最好要有相应的保证金。
比如美元一开始时,实行的金本位。
后面又和石油挂钩,都有个锚定点。
老朱发行宝钞时,根本没有保证金,更没有什么锚定点。
完全就是缺多少发多少,用来救急的。
那么到后面,宝钞会大幅度贬值,再正常不过。
大明发行宝钞时,有足够的钱财来做保证金,那么就能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宝钞不崩。
能稳定宝钞的价值。】
朱元璋听到光幕所说这话,不由的暗自叹口气。
这个办法,他这边是没办法学了。
大明是缺钱的,金银铜都缺。
若是真有足够多的钱财来用,那他又何苦印发宝钞?
【这也就是大明时消息相对闭塞,且倭国的石见银山还没有被发现,被开采。
不然的话,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倭国那边有银矿?
还是大银矿?
朱元璋听到这消息后,不由得为之愣了愣。
倭国乃是化外之地,很是贫瘠。
就算是有些银矿,又能产多少银子?
莫非,还能比得过大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