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洵至今不娶妻,在太后看来是心结未解,但这种事着急归着急,也确实是讲究几分缘分,确实不可强求,太后有时候想想也就算了。可是侯爷病了,侯府上下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这就太说不过去了,老太后心想,这仆人的事总不能还要看缘分了吧
赵洵之前在军中,府中就没留下多少人;如今回来了,更是钟爱清静,因此将原来的一种仆人遣回大半,一来二去,侯府就更空落了。
在太后看来,这堂堂侯爷,过得是什么苦日子,叫外人看了也不好,便决心要给侯府添人,添不了侯府女主人,就改添侯府的仆人。
但是因为有姜慈在,刘公公这一回去,太后也知侯府不缺人照应,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安排人进来的事,现在就变得有点多余。
也正因此,刘公公临走前提点李管家的那两句话,意思就是让侯府做出抉择,是留下姜慈这么个来历不明还有疾的丫鬟,还是听从太后的安排。
姜慈之前不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眼下一听,傻眼了。心想,她这不是往太后的枪口上撞吗这是赵洵和太后之间的事,她跟着掺和什么呢。
这可万万使不得!
于是姜慈便道:我现在离开侯府还来得及吗就当我这个丫鬟来了又走了。
赵洵微微一笑,你觉得呢
别的不说,赵洵这人自从清醒过来,大概心情是不错,这么一会儿功夫,见他笑了好几回。这人平常不笑的时候,看着好像想把所有人都抓到大理寺去;可这会儿笑起来,竟难得在他脸上看出一丝亲切。
只是姜慈现在不会轻易被这假象欺骗,她只听到赵洵这句反问,就知道话里有话。
要是姜慈这便离开侯府,不管明面上是什么缘由,在太后看来,这就是侯府把丫鬟打发走了,也就是同意刘公公那天的提议,让太后的人进府。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进府这么简单,这还意味着赵洵向太后服软,有了这一次,就有下一次,只怕到时候再想反抗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
姜慈可算是想明白了,意味着她这个丫鬟走不了。
我……我不会要一直待在侯府吧!姜慈愣道。
赵洵闻言一挑眉,你还有别处可去
不是……我这不是怕打扰大人么。
也不用一直。赵洵轻咳一声,说,等这阵子过去,他们不想着这事儿了,你就能走了。
姜慈道:但大人刚刚才说……他们几年前就开始准备往侯府送人了
这这这都几年了还在想这事儿这阵子到底是多久不会再过两三年这阵子还没结束吧
赵洵点点头,慢慢从床上下来,宫里人做事,一向很有耐心。
姜慈欲哭无泪,大人啊,我可不想得罪宫里!
赵洵瞧她一眼,半真半假道:哦,那你想得罪我
这……这是什么选择题不管选哪边都好像会没命的那种。
但姜慈也不是内耗的人。皇宫虽然听上去吓人,可毕竟离得远,相较之下,还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侯府更具威胁。
姜慈叹了一口气,道:侯爷,我这几日照顾您,连觉都没睡,怎是要得罪您会做出来的事
听及此言,赵洵知道她心中已做出抉择,只是嘴上抱怨,不由觉得想笑。他微微勾了勾嘴角,这时候屋门外传来脚步声,李管家回来了。
侯爷……李管家刚一进门,往这边一看,顿了顿,只见赵洵唇角笑意还未消散。两人相视一眼,都是一愣。
赵洵轻咳一声,刚扬起的嘴角又落回去了,偏过了头。
李管家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但还是要给侯爷面子,忍笑道:早膳准备好了,要端进来吗
不用,我出去。赵洵整理好衣服,慢慢走了出来。
李管家担心道:侯爷不再休息会了
赵洵摇摇头,顺手挽起散在肩头的长发,道:再躺下去连路都走不顺了,走吧。
早饭的时间,赵洵也没闲着,从姜慈这儿问了一些他昏迷时的消息。
姜慈便将那夜之后的进展如实相告,常捕头已经将人秘密带回大理寺了,不过常捕头说,最近侯府和大理寺周围被盯梢得厉害,他和郭大人除了去大理寺和来这儿看望您,其余地方都没去。
赵洵把粥碗放下,拿帕子擦了擦嘴,道:让他们盯吧,再过一阵子查不到想要的东西,自然就会撤了。
姜慈点点头,又道:但是别院那边怎么办我若是留在侯府,云歌她……
赵洵却不担心,道:正好,你二人总以祖孙身份出行也多有不便,如今一计恰好能让你们摆脱此身份。
怎么做
赵洵笑笑,道:需一辆马车,你只需去露个脸,再叫个车夫来即可。
姜慈:……
午时,茶馆里说书先生正在中间那桌说故事呢,几桌茶客围着他坐,讲到关键处总有人捧场,茶馆中相当热闹。
茶馆角落的那一桌坐着一位青衣人,他对面坐着一个黑衣戴斗笠的男人,两人默不作声,只是饮茶,青衣人偶尔看向窗外,颇有一派闹中取静的悠闲。
半晌,说书人折扇一展,又开始说起下一轮,戴着斗笠的男人往堂中扫了一眼,抬手压低帽檐,这才低声开口道:赵洵醒了,那毒……太医院那边只是压制,暂时无解。叫人去打听了,好像也没人发现这毒是源自何处。
青衣人道:太医院那边是太后的意思。
是。男人道,没想到太后会掺和进来。
得了,你们能算到什么。青衣人嗤笑一声,赵洵呢看上去怎么样
在府中没露面,只是听说太医们让他此段时间静养,不能动武。男人低头道,不过从宫里还听到一个消息。
说。
据说侯府家丁这两年被赵洵遣走不少,太后想为侯府挑选些仆人送去。
青衣人闻言挑眉道:早听说太后对侯爷十分上心,这果然是关怀备至,没想到连下人都要亲自挑选吗不过赵洵能让人插手侯府中事
僵持着呢,但怎么说也是太后的意思。属下看来赵洵还不至于为这种事和宫里撕破脸。男人看了青衣人一眼,试探问道,大人,这也许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青衣人沉默片刻,道:你是说趁机安排我们的人进去
是,太后那边很好安排。
青衣人沉吟片刻,道:此事不可擅自行动,再议。还有别的事吗
还有一件,今日宅院那边准备撤人的时候,看到那对祖孙乘马车离开了,收拾了大小包袱,看样子是要出远门,也许是探亲结束,回乡去了。
哦没别人跟着
没,就从市场上叫了个马车夫。
青衣人点了点头,他目光往窗外一瞥,却见楼下街上经过两个熟悉的身影,目光一顿,接着道:主公已听闻赵洵的消息,接下来用不着你们盯着了,他自有安排。
黑衣人低头道:是。
这次事情办砸,主公网开一面,你且先去躲一阵子吧,用到你时自然会找你。青衣人说罢,摆手赶人,行了,走吧。
是!
黑衣人生怕再追究什么,闻言松了一口气,转身便走了。
话说今日大理寺无事,又听闻小侯爷醒了,众人便托郭大人前来问好,郭大人又顺手带上了常捕头,于是二人便一同踏上去侯府的路。
两人这两天没少往侯府跑,只是往常都是在大理寺忙完,趁着黄昏时同去,今日早了些。
郭越走着走着,到茶馆门前,脚步一顿。
常超回头看他,郭大人,怎么了
郭越对他招招手,不急,我们先稍坐片刻,喝杯茶再走。
常超愣了个神,但还是跟着郭越走,边走边问,不去看大人吗
郭越走在前面,先径直找个位置坐下了,别慌,此时府上必定在用午膳,我俩这样去多打扰,不如在此先填饱肚子,再去不迟。
常超一听在理,便不再多问,站在桌边正要入座,却不想和一个正要离开的人擦肩而过,差点将他放在桌边的佩剑碰掉。
小心。常超伸手将剑接住,抬头一看,那人头戴斗笠,面上遮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
斗笠人似乎有急事,点了点头,说了一声抱歉,眨眼间便离去了。
常超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人身手不错,再一看对面郭大人若有所思,问道:大人这是不知道点什么茶了
郭越沉吟片刻,摸摸小胡子,道:只是觉得刚才这身影有几分熟悉……你不觉得
常超摇头,这边入了座,此人身手不凡,我若是与他交手,定然不会忘。
倒也是,既然你也这么说,大概是我多想了。郭越点了点头,这边抬手叫小二,先上两壶好茶来!
茶馆角落中,某个青衣身影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他在桌上留下一锭银子,在两人未曾察觉的时候,悄然离开了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