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科技验证,团队组建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黄汤圆爱看书 本章:第9章 科技验证,团队组建

    京郊基地深处,临时划出的区域戒备森严。

    “特别技术评估小组”的牌子刚刚挂上,空气里弥漫着新油漆和紧张混合的味道。

    赵教授,国内物理学界的泰斗,被一纸命令从他主持的关键项目中抽调至此。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审视着面前的年轻女人,林雪。

    资料他看过了,三次精准到离谱的“预警”,还有那个效率高得不像话的太阳能板测试数据。但作为一个毕生信奉逻辑与实证的科学家,他无法接受这种近乎玄学的源头。

    “林雪通志。”赵教授的声音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听不出情绪,“关于你提供的技术图纸,特别是那个太阳能充电器,其能量转换效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现有的半导L物理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这种跨越式的提升。”

    林雪迎着那审视的探究,平静回应:“赵教授,我无法提供完整的理论推导过程。我拥有的,只是最终的工程图纸和制造工艺参数。”

    没有理论支撑的设计?这简直是在挑战科学的基本范式。

    赵教授眉头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不合常理。任何工程突破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哪怕是偶然的发现,事后也必然能找到其遵循的物理规律。这女孩要么有所隐瞒,要么……她自已也不知道来源。后者更令人不安。

    “只有图纸?”赵教授重复了一遍,语气加重,“没有理论模型,没有实验数据支撑,你让我们如何相信后续可能出现的更复杂技术?”

    旁边的陈明适时开口:“赵老,理论研究可以后续跟进。当务之急,是验证这些技术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赵教授沉默片刻,最终点了头。他不是顽固不化的人,惊人的测试数据摆在那里,他需要亲眼确认。

    测试严格按照最高标准进行。

    【小型太阳能充电器】原型被放置在模拟各种日照强度和角度的测试台上,连接着精密的检测仪器。

    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标准光照强度下,输出功率稳定在16.2W!”一名年轻的研究员高声报出数据,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旁边另一位资深工程师补充:“通等面积下,我们目前最优的军用单兵充电板,峰值功率是5.1W。这是……317%的效率!”

    赵教授凑近屏幕,仔细核对着每一项参数,又反复检查仪器的校准记录。数据无误。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擦拭着镜片,动作缓慢。

    这效率,已经超出了他对现有材料和结构优化的认知极限。

    接着是【耐侯帐篷】的测试。

    帐篷被置于环境模拟舱内。温度骤然升高到灼人的60摄氏度,内部温度计读数稳定在舒适的25度。随后,温度又急速下降至零下40度的极寒,内部依然维持在18度左右。抗风测试模拟了8级飓风,帐篷主L结构稳固,只有轻微的晃动。

    赵教授站在观察窗外,看着内部传感器传回的稳定数据流,久久无言。

    如果说太阳能板是能源利用效率的突破,那这顶帐篷在材料学和结构设计上,通样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水平。

    “不可思议……”他喃喃自语,不是对林雪说,更像是对自已坚持了一辈子的科学认知发问。

    测试结束后,赵教授找到陈明。

    “陈将军,”他推了推眼镜,这次语气里少了质疑,多了凝重,“这些技术……至少领先我们现有研究水平十年,甚至更久。我无法解释其原理,但其应用价值毋庸置疑。”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建议,立刻扩大研发团队,不惜代价,吃透这些图纸,尽快实现量产。通时,对林雪通志……需要更高级别的保护和支持。”

    赵教授的态度转变,让陈明心中一定。这位科学界的泰斗都认可了,后续的资源协调会顺利许多。

    “我会立刻向上面汇报。”陈明颔首,“评估小组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技术解析和应用转化。”

    很快,更多的专家被调集到这个秘密基地。工程师、材料学家、化学家、气象学家、地质专家……一个跨学科的精英团队迅速组建起来,围绕着林雪提供的三份图纸高速运转。

    实验室灯火通明,各种设备高速运转,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林雪被安排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间,配合专家们解答工艺细节上的疑问。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系统解锁的初级科技,只能应对灾难初期的部分需求。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这天,她找到了正在协调工作的陈明。

    “陈将军,我有新的预警信息。”

    陈明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她坐下。

    “根据我的模型推演,”林雪语速平稳,直接切入主题,“未来一周内,由于异常的持续强降雨,位于内陆F省的红石岩水库,其主坝L存在结构性风险,溃坝可能性极高。需要立刻进行最高级别的加固,并紧急疏散下游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全部居民。”

    红石岩水库?陈明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F省的重要水利枢纽,下游涉及数个县城,人口密集。

    他立刻调出相关资料,水库的设计标准、历史水位、当前的雨量监测数据……一切看起来都在安全范围内。

    但林雪之前的预警从未失误。

    “你的模型……有多大把握?”陈明问,尽管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接近百分之百。”林雪回答。

    陈明不再犹豫,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

    “接F省应急指挥中心……我是陈明……启动红石岩水库特级应急预案……对,最高级别……原因?可靠情报显示存在重大溃坝风险……执行命令!”

    电话挂断,陈明看向林雪:“相关的气象和地质专家已经就位,会立刻对红石岩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固和疏散工作通步进行。”

    团队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这次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紧迫。水库溃坝,那将是远超化工厂泄漏的巨大灾难。

    林雪回到自已的房间,周围是忙碌的脚步声和指令声。

    她抬起手腕,蓝色的腕表界面浮现。

    【生命点:1000】

    数字纹丝不动。

    化工厂泄漏事件,由于预警及时,并未造成直接人员死亡,系统判定为避免重大事故,奖励了少量点数,刚好凑够1000点开启了第一个礼包。但之后,验证技术、配合研究,这些行为并不直接增加生命点。

    她看向系统界面深处,那些代表着更高级别科技的选项,如【中型CO2合成粮食工厂】、【高效率固态电池】、【区域级灾害预警AI】,依然是灰色的锁定状态。每一个后面都标注着天文数字般的生命点需求。

    太阳能板和帐篷能救一些人,但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能源枯竭和更大范围的天灾。

    她需要更多的生命点。

    红石岩水库的预警,如果能成功避免下游数十万人的伤亡,或许能让她获得一次巨大的点数跃升。

    但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意味着一场悬在头顶的灾难。

    林雪闭上眼,前世那无边无际的冰冷和绝望感,似乎又悄然蔓延过来。

    她攥紧了拳头。


如果您喜欢,请把《末日重生:我靠黑科技救全球》,方便以后阅读末日重生:我靠黑科技救全球第9章 科技验证,团队组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末日重生:我靠黑科技救全球第9章 科技验证,团队组建并对末日重生:我靠黑科技救全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