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虽说律法写了聘金不退悔婚者,但是事情要是闹开了,银子己经分好进入各自口袋的事实就会公开。
吃绝户的名声到底不好听,都在一个镇上生活,不过一二千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要知道十两银子对于庄稼汉来说是一笔巨款,就算每人分下来不过一两,也比在地里辛苦一年挣的多得多。
见到各位神色有了放松,赵常伟又顺势抛出一个馅饼。
“当然了,作为补偿,我家愿意再出十两银子。
只求张家的长辈写一封退婚书。”
有了退婚书,即便不去官府报备,以后各自嫁娶再无瓜葛,张家事后就不能再去邓家以此为要挟。
听说还有十两银子可以拿,几位族老捏着山羊须痛快地写好了退婚书,按了手印画了契。
第一件事完成,赵常伟又做出一副长辈关心晚辈的模样来。
“虽说我们两家未能结成亲家,但也算相识一场。
不知张侄女以后如何安排啊?”
说到这个,张家的几位就苦恼起来。
姐妹俩到了婚嫁的年龄,不说嫁人要陪嫁妆,就说俩人的境遇,一个未婚夫一家生死不知,一个刚被退婚。
连着两个重孝加身,这只怕无人敢娶。
俩人以后,要么找个小村子寻个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草草嫁了,要么送到某个庵子里青灯古佛相伴一生了。
不过相比于嫁人还得找媒婆,如今送女孩进庵子可是有钱拿的。
“不知赵老爷是否知道什么清静点的庵子。”
终于最年长的族老颤颤巍巍的开了口。
赵常伟却做出吃惊状,水灵灵的一对并蒂莲做什么送去庵子做尼姑。
“啊?
要送张侄女去做姑子?
这世道可保不齐庵子里是做什么的。”
赵常伟的话大家都听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