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隔壁的加菲猫 本章:第307节

    皇帝的消息,定然也是从天齐的探子口中得知的,比军中的消息快,倒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听闻此言,顾砚书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了然。

    提及西戎,顾砚书难免想到了曾经在秦戮的手札,以及其他书籍上看到的关于西戎的种种描述。

    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以及地理因素,用华夏古代的话来说,西境可以说是蛮夷之地。

    与天齐从小教导学习诗书礼仪不同,西境之人鲜少学文,绝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

    故而天齐在面对西境各国时,常常会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无力感。

    又因为地理资源相对贫瘠,西境各国时常会因为掠夺资源而产生内战。

    这也造就了西境之人各个骁勇善战,几乎都是能够以一敌十的好手。

    再加上光照以及生物差异等原因,西境的马匹可以说是天下之最,脚力以及体格都远远优于其他国家的马匹。

    这也是西境的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即便是秦戮,也曾经在西境的骑兵手中,吃过不少亏。

    想到这些,再想到皇帝提及西戎点兵时的语气以及表情,顾砚书脸上便难免透出了一两分担忧。

    秦戮有多了解顾砚书?

    顾砚书睫毛一动,秦戮便能将自家王妃心底的想法猜个八九不离十,现在也同样如此。

    见自家王妃脸上的神色愈来愈难看,秦戮忍不住抬手,捏了一把自家王妃的耳垂:

    “别想太多,你不是说,你给父皇写了一份边境往来贸易的计划书吗?今年这仗,应当打不起来。”

    虽然用上了“应当”二字,但顾砚书却从秦戮的语气中,听出了肯定的意思。

    心下有些疑惑:

    “王爷为何会如此肯定?”

    秦戮唇角微微向上扬了扬,不答反问道:

    “不若王妃与本王说说,父皇在拿到计划书后,是什么反应?”

    “父皇的确更加倾向于开通边境贸易。”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答案,他本就极其擅长观察人心,更别说刚刚皇帝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掩饰。

    但即便如此,顾砚书也不能确定最终的结果。

    因为这天下说是皇帝的天下,但许多事情,特别是关乎国家大势的决策,其实也并非是皇帝的一言堂,并不是他想要如何,便能如何的。

    除了自己的意愿外,皇帝需要考虑的事还有许多,譬如利益得失,譬如朝中重臣的看法,再譬如祖制祖规。

    天齐向来重农抑商,在水泥路修建完成之前,别说是边境国与国之间的往来贸易了,就是城与城之间,也不多。

    皇帝不也是因为在这些方面有所考量,刚刚才没有直接作出决定吗?

    然而顾砚书还没将皇帝的这些顾虑说出口,便听到了自家小鹿下面的一句话:

    “别想太多,能够避免战事自然是最好,但若是不能,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手下败将,本王三年前能够打败他们,三年后也同样可以。”

    说后面这句话时,秦戮语气中满是居高临下的傲气,其笃定的语气以及神情,便让人忍不住信服。

    顾砚书心底的担忧,在看到秦戮此刻的神情时,也平复了不少。

    抬头便对秦戮露出了一个笑容:

    “这是自然,王爷可是咱们天齐的战神!”

    而原本满脸傲气的秦戮,在听到自家软软的这句夸奖后,反而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耳廓慢慢弥漫上了一层绯色,垂眸看着自家王妃满眼笑意的模样,最终也只能回上一句:

    “王妃知道便好。”

    只是这话怎么听,怎么让人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得亏西戎之人看不到秦戮此刻的模样,若是看到了,说不定还能士气大涨,直接冲破天齐边境的防线。

    西戎点兵之事,秦戮不知便罢,既然知道了,自然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回到王府后,秦戮也没有耽误,直接让止戈将梅将军等人召来了王府,开始商量应对之策。

    而在此期间,顾砚书也同样没有闲着。

    西戎之事少不得会落在秦戮的身上,最后无论是两军交战也好,开通往来贸易也罢,交涉期间难免会与西戎的人起冲突。

    像是酒精伤药等物品,提前准备总不会出错。

    还有像是粮草等物,更是宜多不宜少。

    顾砚书与秦戮在为了西境之事做准备,另外一边,大皇子在琼林宴之时,领兵**的消息,最终也传出了皇宫。

    儿子起兵**,虽然最后没能成事,但也丢尽了皇家的颜面。

    当时事情控制的快,并没有扩散开来,皇帝本不欲多言。

    但这天下哪有什么纸能包的住火?

    琼林宴那日,宫中的异常,以及宴会之外兵刃交接的声音,群臣都听在耳中。

    再加上事起之时,秦戮并不在殿内,也给了群臣众多遐想的空间。

    没几日的功夫,琼林宴那日诸多异常的动静,便被扣在了秦戮的脑袋之上。

    甚至那个在宴会大殿之上,公然行刺的舞女,也成了秦戮的心腹。

    再加上这几日顾砚书与秦戮忙着安排西戎之事,几乎是处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众人见厉王府没有动静,这谣言更是甚嚣尘上。

    皇帝见状,到底还是将琼林宴上的种种真相,公之于众了。

    同时公布的,还有对大皇子等人的惩罚。

    在贵妃将所有的事由都推到四皇子身上之后,四皇子对自己的罪行是供认不讳。

    不仅承认了自大皇子立府以来,便一直在大皇子的饮食中下药,使得大皇子愈来愈暴躁易怒。

    也承认了自己在军中蓄养私兵之事,同时也承认了自己撺掇大皇子起兵早饭一事。

    但无论如何,那个带人闯入皇宫,意图**之人,依旧是大皇子本人。

    最终,大皇子被贬为庶人,驱逐出京,永世不得回京。

    至于四皇子,则是被皇帝下旨幽禁在四皇子府中,无召不得离府。

    贵妃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满意,但最终却被皇帝一句“篡权夺位,理应应当株连九族,朕留他一命,已经是莫大的仁慈。”将其到嘴边的话,给尽数堵了回去。

    没错。

    篡权夺位,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即便是皇子,也不能避免。

    远的不说,就说前朝,皇帝那几个能干的兄弟,不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与他们相比,大皇子的确能够算得上是幸运的,至少还活着。

    思及此,贵妃果然不敢再劝。

    大皇子做了这种事,皇帝自然不会让其在京中久留,几乎是在圣旨下达的第二日,大皇子便在王公公等人的监督之下,离开了京都。

    大皇子离京之后,贵妃就像是被抽去了主心骨似的,一下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

    顾砚书在百忙之中听到五皇子提过一嘴。

    现如今的贵妃,虽然没有被夺去贵妃称号,甚至就连禁足也被取消了,却还是主动交出了手中的那一部分掌宫之权,紧闭上了宫门。

    根据在贵妃宫里伺候的宫人说,现如今,贵妃每日里便是在宫中抄经拜佛,颇有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意味。

    按理来说,贵妃的这一举动,并不合规矩,但既然皇帝都说了随她去,底下的人自然是犯不着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贵妃,去违背皇帝的口谕的。

    大皇子离京,四皇子禁足,贵妃皈依,朝中以及京中对于厉王府的传闻,自然也就渐渐平息了下来。

    原本大臣们以为经历了这么一遭,朝堂至少能稍稍平静些许。

    谁知皇帝接下来的两道圣旨,直接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其中一道,便是关于西境与天齐的往来贸易。

    在与群臣商议了将近十日后,这一方案最终被予以通过。

    与顾砚书最开始所设想的一样,因为西戎的特殊性,最终这个差事落到了秦戮的身上。

    这一点在商议边境贸易是否可行的时候,皇帝便已经与大臣们达成了一致。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却是皇帝的第二道圣旨——

    立七皇子为储君。

    第204章

    立储圣旨可以说是如同沸水掉进了滚油锅之中, 顿时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

    储君之位悬空,一直是天齐朝臣们心中的心病,这块心病, 在大皇子逼宫失败后,更是愈发严重。

    甚至有不少人觉得, 大皇子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 与皇帝迟迟不肯立储有着莫大的联系。

    故而在大皇子离京后, 朝中希望皇帝尽快确定储君的声音也日益壮大,几乎到了日日上奏谏言的地步。

    即便大臣们嘴上催的紧, 但在不少人心中,都觉得这件事还有地磨,甚至还有不少文臣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谁知道还不等他们放大招, 皇帝就突然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惊讶过后,不少大臣们回过神的第一反应, 便是看向站在队伍最前方的秦戮——

    皇帝下旨立储了,太子却不是厉王, 不知厉王会作何反应?

    别到最后一怒之下,直接走上大皇子的老路吧?

    “父皇英明。”

    就在大臣们心中猜测的时候,前方便传来了秦戮的嗓音, 那连眉头也没动一下的淡然模样, 仿佛早就知道了皇帝的决定似的。

    无论厉王心中如何作想, 现在的这番态度,至少表明了在明面上, 厉王不会因为这件事与皇帝撕破脸。


如果您喜欢,请把《王妃他富可敌国》,方便以后阅读王妃他富可敌国第307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王妃他富可敌国第307节并对王妃他富可敌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