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壹)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贪狼独坐 本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壹)

    司设监太监张瑜收受了张忠不少好处,也因此为他遮掩了不少事情。

    这些若是在平日里也就罢了,偏生现在蹦达出来一个调查局

    张瑜为求自保,也不得不加入其中。

    刘文泰的问题就更大了,要知道这已经不是他初犯了。

    这家伙资历很老,成化年间便担任右通政,同时负责管理太医院事务是正四品。

    而此人几乎没有看到他有任何的判病经历,之前的履历也仅仅是就任通政。

    直白的说他就是一个行政人员,却并非是真正的医生。

    宪宗之死当时就跟这位刘文泰脱不开关系,大明一代凡是给皇帝进药都要留下底簿的。

    这让事后群臣可以查阅,且这里有着严格的诊视、进药规则。

    按照明律规定

    皇帝生病,太医院官诊视御脉、御医参看,一般需要至少两名御医轮流给皇帝诊脉。

    然后太医院使、院判和御医一起会诊,会同管药太监在内局选药。

    使用药剂要一起签名封存,以便于随时查验;诊治者要一起附奏疏,写明药性和诊治方法。

    烹调御药时,需要太医院官员和太监一起监视。

    烹调好了之后,药物被分为两份,一份御医、太医院院判和太监先尝。

    尝过无事后,再将另一份进皇帝服用。

    御药服用之后还要准备一份历簿、盖上内印,仔细记录用药年月和缘由以备考察。

    可以说从诊视御脉到御药的烹调,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制度规定。

    可惜的是这份制度似乎并没有被人所重视,更多的是让人钻空子

    作为曾经在刑部供职的李士实,看着密函上的记载不由得遍体生寒、浑身冷汗。

    密函中清清楚楚的写着,作为司设监太监的张瑜只需要一道口令便将刘文泰招来了。

    刘文泰或许出于避嫌又带上了心腹御医高廷和,三人就这么看了一圈就下药了

    这其中高廷和其实是懵懂的,因为就没有给他诊视的机会。

    张瑜口述症状、刘文泰转述给高廷和听,高廷和根据他们的口述再开出药方。

    而这个口述实则是他们寻的杀人之法

    外传为风寒之言,实则为风热之症

    高廷和懵懂之下便是以风寒之言,开出了驱寒大热之药

    “药效已显,数日不朝。当多做准备,以应天变”

    这句话说的已经是直接的不能再直接了,他们正在用药物药理明明白白的毒死皇帝

    而他们的作为分明就是内外勾结,甚至手眼通天到了皇帝身边。

    直接绕过了规定,甚至不许御医诊视便逼着按照自己口述开药。

    以药理的方式,活生生的、名正言顺的杀掉皇帝

    这种手法、这种方式,如何能不让李士实遍体生寒、心生恐惧

    连皇帝都无法保证自己不被医家所杀,那么自己这等普通人

    “医家杀人,更甚贼寇啊”

    李士实不由得感叹,此时的他想到的宪宗的死。

    宪宗大行之后,御史们查阅药方很快给刘文泰定下的罪名是“投剂乖方,致殒宪宗”。

    所谓“投剂乖方”指的是用错药了

    然而这位刘文泰尽管医术未必很行,但其投机本事却不低。

    他们居然能够疏通关碍,使得朝内重臣、内廷有人替他们说话求情。

    弘治皇帝当时刚刚即位,亦闹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终给予刘文泰的只是贬斥,并非极为严重的处罚。

    就是这个刘文泰,因其人品低劣而在往祭奠名相丘濬时被邱夫人直接轰出。

    未曾想此人竟然能够在开错药方后,又勾搭上了司设监张瑜再次被起复。

    “孤再与二位说句实话罢,翰林院诸贤德早已联络了不少忠良军将”

    眼见宁王朱宸濠双目精光闪烁,嘿嘿的笑着道“只需我等大军发动,便配合拨乱”

    李士实、刘养正二人闻言,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

    “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霸州,城外张家庄子内不断的有膘肥壮硕的汉子警惕的走过。

    这里的本地人都知道,这张家庄子附近可是来不得的。

    张家庄子出了两个人,而这毗邻而居的两个人如今势力庞大的吓人。

    一者为镇守太监张忠,此人自小便割了入宫。

    不知怎的混的发迹了起来,如今成了镇守太监豪横一方。

    他的邻居发小张茂,开始落草为寇乃是被霸州所追捕的大盗。

    张忠发迹后张茂便急忙派人带着重礼寻他,张忠倒也是没有客气。

    发小是发小,银子是银子。

    该收的他磕巴都没打就收下了,该办的倒也顺顺利利的给办了下来。

    张茂和他手下的海捕文书全数撤下,而他居然混得了一个缉捕盗匪的名号。

    从此他摇身一变,成为了这霸州缉盗名正言顺的一名衙差。

    然而背地里他却实际上是这霸州绿林道上,最大的一号坐地虎

    由此而延伸出去的八十余寨,拢共不下六万人几乎全数在他的控制之下。

    平日里意气风发、绿林道上人号“通天彻地鬼神惊肝胆相照活孟尝”的张茂,如今却坐立不安。

    在他面前的四梁八柱,也跟着脸色阴郁。

    旁人不知道,他们几个却是知道的。

    自家大哥能够横行霸州,唯一的原因就是背后的那位镇守太监。

    甭管他们做下了多少造孽的事儿,只要塞足了金银宝贝那位就能够给他们保住。

    可这样的好日子在调查局成立之后,就彻底的一去不复返了。

    厂卫被重新整合,张诚这个老东西一心想着名流千古。

    下面的番子们更是经过重新筛选、整训,出来后都担心被告发不敢吊歪。

    最让张茂等人头疼的,是货殖会的成立。

    诸家货殖会背后站的不是皇家,那就是勋贵。

    要么直接就是户部,跟着刑部等诸部。

    特么哪个,都不是他们招惹得起的啊

    劫他们不敢。

    收他们过路费

    特么回头作为缉盗的,还有霸州州府就得全倒霉。

    劫户部的产业,你真当户部的老爷们吃素的啊

    勋贵们的货殖会那更加劫不得啊,不说人家车队里不少可是将门家丁家将。

    真惹急了人家参上一本,带着人过来一顿剿匪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这原本日子难熬也就算了,可调查局这边现在逐渐要挖到张忠这条线了。

    连带着张茂也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俩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张忠倒了他张茂也必然活不下来。

    “大哥这事儿咱们可得想好了,若是事发”

    眼见手下的一汉子焦急的站起来,大声道“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啊”

    其余几人没有说话,但他们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大家出来干买卖的,这买卖得划算才能干啊。

    可这尼玛帮别人家做皇帝,回头自己指不定要被卸磨杀驴呢。

    更别说这玩意儿能不能打得过,都不好说。

    杀头的买卖啊,还极度不划算。

    “哼你们以为某就愿意了这不是逼得没辙了么”

    张茂其实生的并不凶恶,相反的看着却极为瘦弱。

    身材单薄的紧,整个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

    走出去若是不认识他的,说他是江洋大盗人家都笑。

    然而知道张茂身份的,只要看到他的身影就能够吓瘫了。

    当年张茂还是刚入伙的把崽子,竟然就敢在宰肥羊的时候生生把人片了数十刀。

    逼得肥羊的家里不得不给送来了一百两银子,这才把肥羊放了回去。

    此举直接奠定了张茂的威名,从此没人敢在张茂跟前得瑟。

    “咱们跟张公公的关系,旁人不知道你们能不知道”

    张茂冷哼一声,下面的四梁八柱全都不敢吱声了。

    “你们失风多少回了若不是张公公出手,那脑袋早挂霸州城门口去了”

    这倒是实话,若不是张忠张公公庇护他们早死逑了。

    明史卷187有载曰

    “茂后数为河间参将袁彪所败。茂窘,求救于忠。

    忠置酒私第,招茂、彪东西坐。

    酒酣,举觞属彪字茂曰彦实吾弟也,自今毋相厄。

    又举觞属茂曰袁公善尔,尔慎毋犯河间。彪畏忠,唯唯而已。”

    这里说的是张茂被河间参将袁彪多次击败追捕,实在没招求救张忠。

    张忠就在家里设了酒宴让他们俩来,给袁彪说张茂是我弟弟别跟他为难。

    又给张茂说,袁公是好人呐你以后别来河间闹事儿。

    袁彪一看是张忠在居中说和,自然不敢说其他的。只能是唯唯诺诺。

    不过说起这个实话,张茂下面的四梁八柱就咬牙切齿。

    眼见一汉子呼啦站起来,瞪着眼珠子道“大哥既然要动,那咱们先宰了刘家兄弟去”

    提起刘家兄弟,张茂亦是眉头一皱沉吟不语。

    霸州文安刘家,老六刘宠、老七刘宸。

    此兄弟二人均“胆力弓矢绝伦、骁勇善骑射”,乃专事缉拿盗匪事宜。

    与这张茂一系自然没少结仇,若是真要反了先杀他刘家倒是没错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朝小公爷》,方便以后阅读明朝小公爷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朝小公爷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壹)并对明朝小公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