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_r(); []
</p>
料事如神....子受很迷茫,为什么会这样呢?闻仲已是一脸严肃,于越再度反叛,其实没什么,于越王身死,新的于越首领即使反了,也不可能如以前的于越王一样,整合百越所有部族叛乱犯边。内乱的百越战斗力也就那样,有邓九公在完全不必担心,唯一麻烦的,也就是带路党没了。鲁雄连忙请罪:“陛下,臣不该阻止陛下让于越首领居于朝歌啊!”太鸾也开始解释道:“蛮夷部族首领,与诸侯不同,与大商不同,只推举有能力的人为首领,首领与族人一体,邓总兵立下的于越首领虽是前于越王之子,但无法服众,他在朝拜时得了不少赏赐,可于越族人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杨任了然,接过话茬:“如此一来,于越族人自然不会感激大商,于越首领回到部族,想要立足于族,只能选择妥协以求坐稳首领之位,此我等臣子阻拦之过,陛下洞悉于越之心,我等却没能遵从,反而再三阻拦,臣有罪!”闻仲道:“现在请罪,为时已晚,太将军,若是三山关需要朝歌发兵支持,老夫当亲自领军。”一直默不作声宛若老农的姬昌,眼闪过一抹惊异之色。他万万没想到,纣王从未去过百越,竟也能看穿越人心思。便是自己常年与西戎打交道,也没想到这一层,纣王洞察局势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太鸾道:“太师倒不必如此,我三山关兵强马壮,又多了张山将军带领的虎方族人,虎方族人虽不是越人,却也居住在越地,跋山涉水只是小事,于越之患不足为虑。”闻仲点头,轻抚长须,雷厉风行道:“现在应依陛下之诏,将土方首领招入朝歌,以防其反复,等到于越叛乱平定之后,同样依诏将于越首领招入朝歌,分化首领与族人,如此一来蛮夷群龙无首,分而治之,首领失去权柄,但不失富贵,族人即使心有不满,却无人带头,只有小乱,却比举族而反容易平息的多。”子受摇头:“不可。”我得跟你们反着来才行,于越一反,对自己威望有损,却因为百越各部族内斗而无暇顾及大商,这不是很好嘛?不就能稳定供应昏庸值吗?土方也是这个道理,土方连着挨了好几次毒打,即使伊上斜又有反复,也必然不敢南下,只会成为稳定的昏庸值制造机。闻仲若有所思,颔首道:“陛下说的也是,既然已经让土方首领归族,若是贸然将之召回,说不定会拒绝,土方首领与于越首领不同,已经得到族人认可,如此之下,只会觉得我大商不信任他,多半会将其逼反,虽不至于有危机,但必然影响陛下威信。”子受立即改口:“朕想了想,于越既然已经反叛,还是将土方首领也招入朝歌吧,以免其反复。”鲁雄眼前一亮,上前道:“陛下说的是,土方若再次反复,虽无大祸,却也不得不防,与其等到某个时间突然反叛,让我等措手不及,索性将其首领招入朝歌,若是心存反意,必定直接反了,可我等已有准备,以雷霆之势平之,强行带回即可。”子受:“.....”合着我说什么都是对的啊?杨任接着补充道:“若是土方首领没有反意,则万事大吉,我等便可继续计划,除了为其封爵外,还可将土方族人迁入内地,可以发放一些荒地让土方族人耕种,土方族人习惯了安定的农耕生活,必然不想再去草原受寒挨饿,便会感激陛下恩德,一点点分化其首领与族人,直至土方完全融入我大商之,到时候,那土方首领再有能耐,难道还能煽动已经感恩戴德的族人,让他们抗拒能长出粮食的土地吗?”“陛下之计,实乃长治久安之道!”子受背过身去,沉吟不语,这特么好像干什么都不对劲啊!姬昌看到群臣激动之色,不由得倒退几步,这一切,一定是纣王做给自己看的。退着退着,不小心碰倒了青铜犁。听到声音,子受如梦初醒,这里还有个大奸贼呢!“西伯侯素有贤名,以为如何?”姬昌飞速思考着,这必是纣王在试探自己,谨慎道:“臣以为,杨大夫所言虽有可取之处,可荒地也是大商所有之物,冒然予了土方人,只恐生乱,而且土方人不善农耕,即使有了地,没有专人指导,也不容易种出粮食,臣听闻陛下正谋筹修路人手.....”“没错,修路的奴隶不够,朕也只得强行征调百姓充作民夫了。”听到这句话,姬昌心里有底了,纣王能想出将蛮夷分而治之这等高明计策,怎么会做出强征民夫这等失民心为人唾骂的昏招呢?必定是在试探自己。姬昌将头垂的更低,小心翼翼道:“依臣之间,陛下可让土方族人修路,这样既能分化土方首领与其族人,又能获得足够人手来修路。”闻仲脸色阴沉下来。鲁雄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姬昌。杨任直接破口大骂。即便是一言不发明哲保身的商容,也是脸色骤变。你姬昌,真有反心啊?!这不摆明把陛下往火堆上推吗?!百姓不愿意被征为民夫,除了不想放弃逐渐优渥的生活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不愿与奴隶为伍。即使陛下封奴隶石不凡为将军,也不代表奴隶的地位上升了,国人从来都看不起奴隶。土方归降,不就应该以杨任的计策,给他们厚待,从而收他们的心吗!刚才太鸾也说过,于越首领得了好处,可于越族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才不会感激大商,有此叛乱。现在你姬昌却献策,不仅不优待土方族人,反而让他们与奴隶一同修路?这不是将他们当做奴隶看待吗?即使土方首领在朝歌,他们想暴乱也没人领头,可终究会感到不满,从而影响到纣王威名!而且有此开头,往后还会有外族归降吗?等到于越叛乱平定,那些于越人,会心甘情愿臣服吗?这是潜在危机啊!子受看到群臣们的反应,立即做了决定。果然还是敌人靠得住啊!“可,西伯侯不亏为国之柱梁,虽身陷羑里,却不忘为朕分忧,朕便采取西伯侯之策,招土方首领入朝歌,令其族人协助修路!”群臣一再劝谏,多方面解释着姬昌之策的缺陷,杨任直言姬昌有反心,应当斩首于街市。子受却不听劝,乾纲独断。于越叛乱也并非坏事,至少自己的命令更有分量了,即使大臣们觉得不对劲,只要不太过分,也可能通过。武具是瞪着姬昌,姬昌却如同木人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果然都是纣王的试探,久居朝歌的武百官,又怎么知道蛮夷的心思?蛮夷比大商百姓更卑微,谁能令他们吃饱喝足,让他们能够繁衍生息,便是莫大恩德,表面上,修路看似地位低贱如奴隶,实际上则不然,蛮夷根本不在乎,吃口热乎的,能吃饱就行了。只有在边地,才知道蛮夷困苦到了何等的地步,西戎各部族,谁拳头大,谁就有理,普通族人的地位实际上与大商的奴隶差不了多少!纣王虽然也没去过边地,但这份洞察力,让人拜服。姬昌仍是讷讷站着,心却不断翻腾,如此一来,应该暂且瞒过纣王了吧?自己诚心献计,都是为了大商着想。只有让纣王放松警惕,放自己回归西岐,才能再行翦商之策。.....求推荐票,求月票